APP下载

吴锡麒《有正味斋全集》考

2019-06-05沈秋燕卿朝晖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刊刻刻本嘉庆

沈秋燕 卿朝晖

(1.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 嘉兴 314057)

(2.苏州图书馆 江苏 苏州 215002)

1 引言

吴锡麒(1746—1818年),字圣征,号谷人。清浙江钱塘人。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著有《有正味斋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全集》共七十三卷,包括诗集十六卷续集八卷骈体文二十四卷续集八卷词八卷续集二卷外集五卷外集(南北曲)二卷。此书版本众多,除吴氏原刻本外,尚有敬书堂本、同人堂本、菁华楼本、五凤楼本、巾箱本等。各本之间的关系、刊刻时间多不详。使用者或据法式善序称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或笼统称嘉庆刻本,实不足据。吴锡麒的骈文、律赋、试帖诗在当时影响很大,是士子们争相模仿的范本。他的朋友法式善就曾说过:“先生名重中外,诗文集凡数镌板,贾人藉渔利致富。高丽使至,出金饼购《有正味斋集》,厂肆为一空。”[1]但也正因为坊刻泛滥,劣本、伪本穷出不尽,给使用者带来了困扰,甚至有不加辨别、张冠李戴者。因此,为吴集正本清源,就显得极为重要。

2 《全集》的初刻与增刻

2.1 初刻时间与卷数

通过版本比对及吴氏友人记载,我们认为《全集》本的刊刻分为两个阶段:嘉庆十三年(1808年)先刻了五十三卷,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再增为七十三卷。

法式善嘉庆十三年(1808年)序云:“先生在京师续刻诗集,征余叙。……‘拙作久宜覆瓿,徒以区区之心不能割舍,并前作别有增删,业已付刊,约春夏之交便可正诸有道。前承高文弁首,系专指续刻而言,倘得浑括全诗,益之奖借,尤为铭感’。”[1]而吴锡麒在《有正味斋试帖诗注》的序中也说:“始余之刊初稿也,族人拙山、爱庭两君独爱是体,爰为注而梓之。丁卯,余以增刊旧稿,因并试帖之已刻未刻者三百余首,别为外集附焉”。[2]丁卯为嘉庆十二年(1807年)。今《全集》外集(卷二至卷五为试帖)共收试帖诗311首,与序言“三百余首”合。可知吴集的增订始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刻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且外集五卷是此次增订的一部分。

但如果我们考察《全集》诗文的写作年代,就可以发现骈文、诗集、词集都写于嘉庆十年(1805年)及以前,续集则都写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至二十年(1815年)间,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不可能含有全部续集。结合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及其翻刻本、苏州图书馆藏巾箱本的卷数,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为53卷本,包括诗集十六卷骈文二十四卷词集八卷外集五卷。

2.2 初刻本刻印地

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刻于何处?我们也可以作一些考察。吴锡麒曾给许作屏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昨冬子月草状,附保九真处奉寄,未识曾上达否?比届春月之仲,而南中余寒尚劲,恐辽东天气未必即见煦然,亦惟年兄畅导阳和,或生物得均沾嘉惠耳。……拙稿系往时曾宾谷在扬时重加校刊,今特附呈。辛苦一生,而所诣不过如是而止,殊可叹矣。”[3]3-4此信未署年月,但许作屏任宁海知县(今大连金州区,即信中所说的辽东)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至十八年(1813年)间,可知此信作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春。再考曾燠行实,曾燠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两淮盐运使,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月升湖南按察使,吴集的刊刻也始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且骈文前有曾燠序,则信中所言不虚。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当刻于扬州,时吴锡麒执教扬州安定书院,绝非法式善所言“在京师续刻”者。

2.3 续集的增刻

最后探讨一下《全集》续集的刊刻情况。据吴锡麒给屠倬的信说:“驺从来扬,匆匆未及罄述,然细想先生心事,却有许多饥雁哀号光景,令人殊酸恻也。日来赈饥一法,部署何如,……。顷王君来,云拙集十八卷已蒙付刊,厚意高情,且惭且感,但酱瓿宿物,吐气可知,尚望大力护持,加以弁言,便是胜过佛座前光明灯也。”[3]22另一封寄给胡克家的信也说:“所愧心思日拙,笔墨都荒,仅此渔唱菱歌,粗堪演习,而屠琴坞颇好为之,刊成续集八卷。”[3]24考屠倬,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十五年(1810年)任仪征知县,二十年(1815年)卸任,道光初年再起为袁州知府。从信中“驺从”“赈饥”等字眼看,此时屠倬应在某地为官,而道光初年吴锡麒已死,故此书作于屠倬任仪征知县时无疑。查屠倬《是程堂集》确有堪灾之事,见屠氏所作《勘灾三绝句》《寒夜》等诗。由于续集有嘉庆二十年(1815年)的内容,此处所谓的“付刊”,大概指开始刊刻而言。

3 《有正味斋律赋详注》胡玉树伪收篇目考

天一阁藏有道光六年(1826年)刻《有正味斋律赋详注》一部,题胡玉树编注,共四卷,收吴锡麒律赋48篇,其中有22篇既不见于《有正味斋集》十六卷本,又不见于《全集》。但此本影响很大,除各种翻刻本外,还有改头换面的二卷本,后来又被当作《赋学正鹄集二集》收录在案。笔者查找了几个律赋总集,把溢出吴集的篇目作者如表1所示。

表1 《有正味斋律赋详注》未为《全集》本所收篇目著者异同表

根据表1,署林大谔的篇目达十二篇,我们在上海图书馆查到了林大谔的《茧斋诗赋稿》。此稿乃其弟子编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百福堂刻本,《历代词赋总汇》题林大谔所作的十二篇律赋赫然在列,非吴锡麒所作无疑。另外六篇的作者,《历代词赋总汇》和《分类赋学鸡跖集》有重合,应该也是托名,但仍缺乏确凿的证据。后来我们意外在苏州大学图书馆发现了一部名叫《律赋新机续钞笺注》的书。此书一共四卷,卷端题“太仓胡玉树小谢、嘉定葛其仁铁生、太仓王宝仁研云同编注”,里面清楚注明,《瑯環福地赋》吴省兰撰、《学然后知不足赋》赵柄撰、《石碑三体赋》英和撰、《石鼓赋》胡长龄撰、《说文解字赋》王宝仁撰、《通鉴纪事本末赋》谭瑞东撰、《燕乃睇人赋》李思中撰、《柑酒听鹂赋》杨厚孙撰、《秋燕已如客赋》孙理撰、《经训乃菑畬赋》葛其仁撰,和《历代词赋总汇》《分类赋学鸡跖集》著录相同。至此,可知《有正味斋律赋详注》一书是书坊根据吴锡麒《全集》、林大谔《茧斋诗赋稿》、胡玉树等辑《律赋新机续钞笺注》混编而成。但后人往往限于所闻,容易混淆,如《赋学正鹄》《赋学指南》都误收了托名吴锡麒的作品;尹占华先生的《律赋论稿》更是据此本立论,分析吴锡麒的律赋特点。

4 结语

《全集》本的刊刻分为两个阶段:嘉庆十三年(1808年)先刻了五十三卷,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再增为七十三卷,而且也落实其刻书地,初刻在扬州,增刻在仪征,即都在江苏。《全集》初刊后有书坊的翻刻,《续修四库全书》所用底本“敬书堂本”即是翻刻本,错讹较多,印制粗劣,特征是诗首卷卷端有一道明显的断板(第十字、第十一字间)、续集颇多墨钉。自《续修四库全书》影印行世后,《清人诗文集汇编》《中国基本古籍库》皆用此本,未免紫之夺朱之叹。

而胡玉树编《有正味斋律赋详注》把林大谔、胡省兰等人的作品都算在吴锡麒头上,而此书还翻刻多次,影响颇大,如不加辨证,据此开展对吴锡麒的文学成就进行研究,也是失之精当。

坊间书铺为增加销售量,将一些他人的作品充作名家之作混入集子中是常见的手法。尹占华《律赋论稿》认为“吴锡麟不仅为清代律赋大家,且善骈文与词曲”。[6]他的作品存世量颇丰,受到书坊的青睐,被冒充也在情理之中。去伪存真,廓清其作品本来面目,是整理吴锡麒全集的基础工作。

猜你喜欢

刊刻刻本嘉庆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清代私家藏书开放流通思想研究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再也不怕了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