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族哈节文化信仰中的鼓点艺术

2019-06-05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530007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京族城隍鼓点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53000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京族哈节文化是京族同胞集体智慧的结晶。哈节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但又具有穿透力与凝聚力,将族群人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鼓点艺术在哈节祭祀仪式中,主要的功能是祭祀城隍、祭祀祖先。并在祭祀仪式中承载着祭祀程序历史记忆的表达,这种表达随着历史的前进,也将逐渐发展成为京族哈节除了唱哈之外的又一表征。

一、京族哈节与文化信仰

京族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文化人类学者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保持一种集体认同体系的历史,也是一种体现群体信仰和情感的独特象征。

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民族节庆。保留着京族古老的祀神祭祖、乡饮娱乐、民间信仰等文化成分,包含着京族同胞的衣食住行、文学艺术、社会信仰等内容。

哈亭是京族宗教信仰文化的标志,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祖同祭”习俗是京族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种共同敬神圣、敬家先的习俗是该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信仰特征。而在哈亭中,京族人又同时供奉若干个不同类别的神灵。这似乎与京族人对神灵所具保护作用的认识和对神灵的职能分工有关。在京族人的信仰意识中,原来海神和土地神是按地域范围设立的,可以说无时无刻都有存在,其职责也是按区域划分,互不交叉越界,因而京族人所到之处,都要敬奉当地神灵。于是哈亭里便渐渐形成了多神供奉的格局。同时哈亭也成了多元文化磨合与交融的地方。

京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居住在异族的包围之中,他们要发展自身的文化,也要接受来自其他族群的异样文化,其历史文化也充满着与异族相互博弈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是京族为了维护自身发展的艰难历程。这在京族哈节祭祀仪式中,通过鼓点节奏得到解读和体现。

二、京族哈节中的鼓点功能艺术

鼓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因气势豪壮、场面磅礴而成为古代战争中的指挥工具之一,从而也就使得鼓,得以根植繁衍于民间乡土。在古代,人们为了祈神赐福、消灾去祸,常常会在举行一些祭祀仪式的时候使用鼓乐器。每年在中越边境广西京族举行的哈节民俗活动中,就是一个鲜明的实例。

鼓,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京族哈节祭祀仪式中使用的鼓基本上都是中间略宽,上下略窄的圆柱体木制鼓。鼓身用上等的红木,鼓面蒙以牛皮,大小一般为上下50-100公分左右。演奏者穿着民族的盛装,根据仪式的程序,手持木捶敲击鼓面,动作时快时慢,充满活力。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木制皮鼓,并因木制的形状而取名字。

在传统音乐中,鼓常作为音乐的前奏。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做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当听到鼓音时,心脏随着鼓点而频频而动。鼓属土,子能令母实,鼓音使作为土之母的心会因之而实而频动。水在五行中,在脏属肾,在志属恐,主恐惊,故鼓能减少土兵对战斗的恐惧而鼓舞士气。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从侧面说明这一点。在《黄帝内经》一书中也有描述到以五行为框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形成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五行中土在至为思,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时序为长夏。在京族地区,老百姓也遵奉鼓为通天的神器,是哈节活动中祭祀环节必须的乐器之一,具有祭祀、召集及价值三种特殊的艺术功能。

首先,祭祀祈祷功能。在每年所举行的京族哈节祭祀活动中,京族鼓乐必不可少。它是京族祭祀城隍、祖宗物化的象征,又是哈妹唱哈时的重要衬托与陪伴。京族同胞认为,城隍、祖先的灵魂在鼓里面,祭祀城隍和祖先才能够使得族群强大;在祭祀过程中使用鼓乐才能真正做到遵奉鼓是通天的神器。广大民众在祭祀仪式的过程中,通过鼓乐的心灵震撼,可以达到心灵的释放,从而对美好生活充满着积极而正能量的期盼。

其次,召集团结功能。京族族群民众需要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通过对族群人员群体意识的培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习惯动作、信仰依托、动机取向、兴趣爱好等文化心理,来沟通族群人员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及文化认同感。如在平时的工作中团结族人,能够让族里的老大、各事务长来到哈亭开会,商讨村中大事及突发事件;在每年例行哈节活动之时,哈亭中的管理者、长老或是熟悉敲击鼓乐的民间艺人就会敲击大鼓,来告知族人哈节就要举行了,让大家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参加哈节祭祀活动。再有,就是告知在外学习和工作的京族同胞回来参加哈节祭祀活动。

价值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应看他索取什么”。而在京族哈节的文化信仰中,大鼓承载着祭祀仪式核心价值的内涵,并且将祭祀仪式的严肃性、庄重性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更是将人与祭祀仪式联系起来,将人与城隍和祖先联系起来。让京族同胞参与京族哈节祭祀仪式之时,站在祖先面前,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将如何的继承与传递本民族的经典民族文化,从而更好的感受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京族哈节祭祀仪式的鼓点艺术

京族哈节在祭祀过程中,根据大乐和小乐将出现不同的乐器。大乐有鼓和锣。小乐有三个小鼓和一个小恰。基本的节奏类型是1:

第二十九步:礼毕

综上所述,鼓,作为京族哈节文化信仰中的一部分,在哈节期间的使用,影响牵动着京族文化信仰内涵的发展。鼓在京族“哈节”中的存在,仅以乐器来定位是有局限的。以民间口碑记述来分析,对作为主体的京族地域群体,鼓承载着仪式核心价值意义的丰富内涵,并且将仪式的庄严、神圣性传达而不只是装饰和陪衬;鼓,使用的内在规则,更是将人与仪式联系起来,将城隍与个人沟通起来,影响着传承者的审美判断;给与仪式参与者身份意义与价值认同,鼓的价值非同一般。

澫尾村的鼓与祭,巫头村的鼓与祝,红坎村的鼓与集等,反映在不 同的敲鼓场所。鼓声在敲击传递的过程中,所代表的信号意义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通过鼓的声音、鼓的力度、鼓点的节奏、击鼓的时长、击鼓的轮次等等方面,分别传达出召集民众、祭祀先人、团结民众及价值功能艺术等深远的文化涵义。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看,鼓的“能指”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所指,在四地有着具体而微的阐释,而且这种阐释,主要是仪式内部的,小范围的、依靠固定群体(击鼓艺人、民间艺人、族内长老等)的传承与发展。这一方面强化了鼓在仪式中的神圣价值,另一方面,也限制着文化意义的传达,呈现某种封闭性。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原始面目的同时,给与传承和发展京族哈节文化信仰中的鼓点艺术,让这朵民族之花开得绚烂多姿。

注释:

1.以下鼓点节奏,采访于京族民间艺人哈节鼓手阮志强先生。

2.祭祀仪式过程中的鼓点节奏“咚”为鼓面,“打”为鼓边。

3.“打打•” 的节奏型为右手先,左手后。

猜你喜欢

京族城隍鼓点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鼓魂
悠悠独弦琴 渺渺海上音
鼓点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的城隍神是谁?
少数民族音乐
京族海洋文化之观
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