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组通”百业兴
2019-06-05唐嘉阳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唐嘉阳
走进正安县中观镇红光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依然郁郁葱葱,仿佛给青山穿上褶皱的绿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贯穿其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两年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周正洪感慨道,“以前,出门走的都是泥巴路,地里种的都是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如今,水泥路通了,白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在中观镇,像红光村这样,乘着“组组通”春风,产业结构得到大调整的村寨不在少数。
中观镇是正安县下辖的一个极贫乡镇,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区位偏僻、地势高寒,大山林立,峡谷纵深,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白茶优良的生长环境。
据中观镇党委书记吕力介绍,2005年,一位浙江茶商看中了正安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来到中观镇鲜光村试种白茶。经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检测,这里种出的白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3倍。在茶商的带领下,2007年,中观镇的不少村民便纷纷加入白茶种植行列。
近年来,由于品质珍稀,正安白茶摘下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唯一的“中国白茶之乡”等“金字招牌”。然而,受交通条件制约,当地白茶种植业发展较为缓慢。
2017年,贵州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中观镇在正安县的统筹下,短短2个半月,就建设完成了57条通组硬化路120.66公里。2018年,全镇完成了通组硬化路项目37个共46.3公里,连通了94个村民组。
路通,业兴。2017年,中观镇利用通组公路建设打下的基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白茶规模化种植。“路通后,村民们种植白茶的热情高涨。”吕力告诉记者,仅2018年,全镇就发展了1万亩白茶,修建了8家白茶加工厂。截至目前,全镇的白茶种植规模已达3万亩,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贵州在全省30户以上的村民组全部实施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图为毕节市金沙县安底镇山地高效农旅循环园区的水果正在装车。(傅泊霖 / 摄)
“白茶种植第3年进入初产期;第5年进入盛产期,每亩可产800至1200斤;一颗茶树的产茶期至少有30年。”吕力如数家珍,“按照2018年的行情,茶青卖100至200元/斤,而加工后的茶叶可卖2000元/斤左右,精品茶能卖8800元/斤。”
“路通到哪里,产业才能发展到哪里。”2017年和2018年,红光村总共修建了23.57公里的通组公路。仅2018年一年,全村就发展了2600亩白茶,相当于过去10年发展的面积。
“以前,是我们劝着村民种,但大家都觉得种植成本高,种了东西拉不出去,还没有给人打工挣得多。”周正洪说,“现在路通了,是大家争着要种白茶,其中还有不少返乡创业的青年。”
今年39岁的王尹波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看到村里通了通组路,在外务工多年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在红光村望场组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白茶。
“以前,路不通,交通不便,人工成本高,就算地荒着也没人愿意种。现在不一样了,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车子开进开出都方便。只要我们种的东西好,根本不愁卖。”王尹波信心十足地说。
“2019年,我们准备再发展5000亩白茶,等种植规模具有一定基础、相应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后,计划发展茶旅一体化和乡村旅游,通过举办茶展、采茶制茶体验等活动,弘扬茶文化,进一步增加茶农收益。”吕力说。
人物故事
致富的产业路
路通了,茶叶不愁卖,群众的种茶积极性日益高涨。图为正安县中观镇鲜光村返乡创业者殷勇在查看茶叶长势。(受访者供图)
在正安县中观镇鲜光村潘家寨组,殷勇正在自家的白茶种植基地里,弯腰仔细查看茶叶长势。
“以前,老家很穷,路不通,年轻人出去了就很少再回来,土地只能撂荒。”1999年,17岁的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村寨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背上行囊,走出大山,坐上火车到江浙一带打工。
务工期间,殷勇接触到了浙江茶园,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茶树,不禁让他想到了千里之外的老家。
因为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鲜光村一直有种茶的传统。殷勇说:“要是哪天老家的路通了,也能种上大片大片的茶树,还愁致富没希望吗?”
2014年春节,殷勇回到老家,看到曾经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约3米宽的毛坯路,返乡创业种茶的念头又涌起。
与父母商量后,殷勇拿出多年务工积蓄,在潘家寨组流转了100亩土地,准备大干一场。
头3年是茶树的生长期,看着茶苗一天一个样,殷勇干劲十足。但基地通往山下的道路没有硬化,运输不便,人工成本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2016年,殷勇的白茶种植基地进入初产期,可少量采摘。2017年,白茶产量逐渐增加。同年,一个利好消息传来:中观镇开始修建“组组通”公路。
“组组通”公路硬化完成后,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殷勇的白茶种植基地。“在采摘茶叶的那20天左右,好几家茶叶收购商开着车子直达基地,争相收购茶青,那场面才热闹呢。”殷勇笑着说。
2017年,殷勇的白茶种植基地开始盈利,净收入11万元;2018年,净收入40余万元。如今,殷勇开上了轿车,还在镇上买了一套新房子。
2018年,初尝甜头的殷勇又流转了近400亩土地,扩大了白茶的种植规模。同时,在他的带领下,潘家寨组及周边组的270余户村民也纷纷加入了白茶种植行列。“路通了,茶叶不愁卖,现在大家的种茶积极性都很高。”殷勇告诉记者。
“今年,我准备到浙江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引进加工技术员合伙建加工厂,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带领乡亲们进一步增加收入。”谈及未来,殷勇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