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设计研究
2019-06-04陈思帆
陈思帆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进步,移动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着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但如何有效地应用移动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微信公共平台是一款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的工具,具有用户群多、受众面广、推送消息快速、互动方式多样等特点,加之微信自身应用广泛可兼容多种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具备开展移动教学的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消防高专火场供水课程组”课程学习公众号,面向3个中队210名学生设计移动教学活动,并采用后台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师生交流、推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推进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移动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火场供水;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50-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6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从而对学习者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借助不断发展的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实现移动式教学,随时随地使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移动学习是借助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选择性浏览知识的一种自学方式,它可以让学习者从真正意义上体验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根据自身需求的学习。现如今,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为更有效地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如何改进和完善移动学习模式,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也被称作微信公众号,是由腾讯公司在2012年8月推出的基于微信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即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般个人只能申请订阅号,服务号是针对企业和电商的另一种形式。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主要作用为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分享信息,包含的功能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留言投票等等。作为一种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自从腾讯公司于2012年推出以来,就一直受教育界的青睐,成为教学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都给予微信公众平台以极大的关注度,在教学科研领域也进行了应用推广和实践研究。但有些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对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创建虚拟教学环境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使得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中开展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而指导教师如何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研究现状
(一)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实验室着手研究移动在线学习项目,这被称之为研究移动教学模式实践项目的开端。我国的移动教学模式起源于2000年在上海电视大学的40周年校庆上,Keegan博士做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学术报告,同年正式成立移动教学研究小组。笔者采用中国知网对移动教学进行检索,发现2010年之前关于移动教学的论文非常有限,从2010年开始呈大幅增长趋势。而在2010年之前我国的移动教学模式研究主要针对理论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探索,2010年之后则是针对性地进行移动教学的设计和应用研究。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发展和无线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研究的一种新趋势这也激发了一些在线课程的移动学习App的快速发展,诸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易公开课和学堂云等。这些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同时,也促进了移动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工具的研究现状
本文从关键文献这一维度对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整理。笔者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只选取收录的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及微信公众号的有关教学方面的核心论文和CSSCI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初至2018年10月底近五年的时间,检索到期刊论文的有效样本为39篇。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在2012年8月正式推出,并在2013年逐步完善并被大众所接受。而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早一篇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到教学的论文是2014年,符合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发展规律。2015年-2016年的论文数量均为5篇,这一阶段属于发展期,很多学科开始以自身课程为基础进行摸索和实践。2017年至今论文数量为27篇,远远高于之前所有年份之和,教师们在探索之余更多的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使之能更大地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现阶段涉及的与微信公众平台相关的教学模式有适时教学、混合式教学、移动教学和翻转课堂等等。微信公众平台所涉及的学科也是包罗万象,其应用覆盖了包括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管理科学、企业经济学、工程学等领域,其作为教学工具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可行性分析
微信公眾平台作为一种基于资源信息分享与即时传播的推送方式,具有微信本身传播速度陕、受众面广的优点。同时相较微信而言,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功能,如资源推送、群组发送、投票、自动回复、留言讨论等等,完美的契合移动教学的思想。
(一)实时推送增强交流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建立公众号并进行实时的资源推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同时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平台,学生可以在推送资源的下方及后台进行留言,教师也可以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消防专业课程而言,对实时发生的灾情也可以进行相关推送,拓宽学生的知识渠道,并可以在推送资源下方形成良性讨论圈,增强交流互动,做到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二)分组功能促进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兴趣爱好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分组推送的形式进行资源推送,如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推送更多的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和研究的欲望,进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后台记录加强有效评价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记录,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末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保证了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留言管理功能,完整地记录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为日后对学生成绩和平台学习效果提供支撑。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程介绍
火场供水课程是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一门针对消防指挥和应急救援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以灭火器材技战术性能参数、火场供水方法、火场灭火剂供给力量的计算和估算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在结合实战应用的同时,注重对火场计算和估算的掌握。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火场供水课程更加注重在案例教学情境中理解记忆相关公式,并以学员为中心,重视学员的应用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案例支撑和多媒体辅助,因此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移动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不再枯燥,力求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借助原文的读取、转发微信后台留言、提问等数据进行分析,梳理资源内容的媒介形式、推送频率与学习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填写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优化和完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结合移动教学的理念,构建了适合军校学员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以消防高等专科学校一门专业基础课“火场供水”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构建移动教学活动设计,选取消防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消防指挥专业3个中队共210名学员,开展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1.课前预习。首先,由教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确定本节课学员所需预习的内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大概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同时穿插课上需要进行讨论的案例资料,尽量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发布,方便学员快速浏览并进行預习,于开课前1-2天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发布到每位学员手机中。如在消防车的供水高度这节中,可将上海金融中心火灾的案例课件发给学员,让他们在快速浏览案例并熟知案例的同时,结合消防车的供水高度课程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课前小测试,让学员总结成功处置此次火灾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联想自身参与过的高层火灾案例中,消防车最高可以将水或是泡沫供达多少米的高度。此后,学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完成预习任务,根据预习内容完成课前小测试,将测试的答案、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和预习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一并提交至微信公众平台,便与教员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员在教员设定的截止期限内提交课前预习任务,并以文字的方式通过后台进行反馈。课前预习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的阅读量和后台记录可以清晰地获取到每个学员的学习行为,由此反映出学员的学习习惯和不足之处。据此,教员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并针对所有学员的反馈信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2.课中互动。课堂上,教员首先结合学员的预习反馈信息,对本节内容中学员反馈频次较高的重点及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加强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辅以习题的练习。如在消防车的供水距离中,教员先将课前收集学员提问比较多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即讲明供水距离与水带条数之间的关系;其次,将其置于实际火灾案例中分析其用途,并明确在实际战斗中消防车辆的最大供水距离该如何计算;最后,教员将其他案例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以习题的形式布置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课后思考及练习。
3.课后反思。课后,学员将教员在课堂上布置的案例分析及课后练习回复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留言板上,教员通过平台的实时跟踪与记录,可有效获取学员的课后学习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微信公众平台还能详细记录学员的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各种行为数据与信息,从而真实地反映学员的学习态度,形成学习评价的最终数据,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各项学习记录的赋值与权重生成量化结果,生成个性化评价与反馈。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对每一个学员学习记录的保留,便于教员更好地关注学员的学习与发展动态,因此促进了以学员为本的因材施教。
同时,学员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本节课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留言提问,教员可以实时在线回答并做好课后反馈记录,并结合这些问题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可以根据教学所需调整课堂重点及课时分布情况,也可以相应的进一步调整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四、学习效果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和掌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效果,在本学期《火场供水课》结课后,通过采取发送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部210名学员进行了使用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共回收21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问卷有效率达100%。还通过座谈的方式与部分学员进行沟通,了解学员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为更好的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移动教学打下基础。
此次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表借鉴了国内外教育界比较常用的技术接受度模型,可以用来衡量使用者对于特定的技术、系统或产品的接受程度。本次调查问卷从三个方面调查使用者的接受程度,包含用户习惯、满意度、使用意愿等,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一)调查问卷分析
如调查问卷的结果所示,在使用满意度方面,超过90%的学员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对辅助教学是很有效果的,对微信公众平台所学习的课程表示非常满意的学员占近7成,说明大多数学员喜欢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式教学。座谈中,学员表示乐于接受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接受移动教学,第一是由于形式新颖,以前没有接触过此类方式;第二是相较于其他微课和慕课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方便,几乎每天都可以登录查看;第三是由于在学校无法随时上网,获取信息速度慢,能第一时间获取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灾情讯息,增强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他学员表示,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搭建起了师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了有时学期结课后连教员姓名都记不住的尴尬。
在使用意愿方面,大约75%的学员选择非常愿意和愿意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员进行沟通交流,在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频率上超过50%的学员每周超过两次,说明多数学员愿意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员进行交流和利用其进行学习。座谈时,有的学员表示,以前当自己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或是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请教同学,但自从有了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在平台上留言请教老师,获得更精准更全面的讲解;还有的学员说,因为学校现在还属于军事化管理,对手机的管控比较严格,除了周末的时间,使用手机的时间有限,希望教员团队能充分考虑到这点,对平台的推送时间和推送频率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后台数据分析
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通过微信公共平台进行推送消息的送达率达到100%,是一种十分可靠的推送手段;推送消息的阅读比例在70%以上,推送的图文信息除了移动教学的内容之外,其余是课外的扩展延伸,所以阅读比例中等偏上;推送消息的转发比例在5%左右,包括转发到朋友圈或者是转发给朋友,其中案例精选和特别关注转发频次较高,说明大多数学员十分关注应急救援方面的实时讯息;对后台留言的统计分析,几乎所有学员的后台留言都在推送消息后的12小时以内,包括课前预习,问题留言以及案例讨论等等,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平台下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非常高,学员也乐于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和讨论。依次对每一个分数段的学员留言频次进行分析,得出互动越频繁的学员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也会相对较高,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员平均互动次数为3.47次,得分在80分以下的学员为2.08次,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考试之前。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绝大多数学员都乐于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学习,同时还有一部分学员愿意将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量也由学期开始时的260人上升到大约800人。
五、优化建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式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还扩展了教与学两方面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但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微公众平台上传的教学资源很多,但这些资源并没有有效的被学生利用,因此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一是资源重整,避免将课堂上所用的课件一成不变的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使微信公众平台就成为与传统课堂毫无区别的第二块黑板。应在上传课件时进行微调,重点讲解学生不懂或易错的知识点,将不是重点的教学内容适当缩减,并增添课件中的视频和图片,减少文字,使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时更轻松。二是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栏目进行上传,譬如案例精选和特别关注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源,选取具有吸引性的标题,以便使学生能够对教学资源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班级成员进行合理的分组,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推送教学资源。一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根据学习进度和内容,规律性的设置测试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从而确立分组依据,动态的调整分组。二是根据教学分组,创建多元化的、细节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和与其配套的学习支持服务。三是依据后台留言及学生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资源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使用习惯,优化平台推送频率,既满足教学需求,又使学生更好地应用平台进行学习。
(三)加强平台建设,注重搭建教学环境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交互,打破了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間上的限制,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结起来,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积极沟通互动。但微信公众平台并不是专门针对学习而设计,其学习功能和交互功能受到了平台自身的限制,且其娱乐功能众多,若缺乏教师的监督,学习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因此要加强平台建设,搭建教学环境,一是设置资源查询菜单及自动回复功能。资源查询菜单更便捷的服务于学生,但由于其版面限制,最多只能显示五个选项;当学生留言的问题中包含关键字时,自动回复功能就将回复与问题相关的推送。二是设置移动学习的鼓励帮助与定时提醒,当学生提交了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时,就可以发送相应的学习鼓励,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在提交作业规定时间前设置定时提醒,对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进行有力保障。提交作业时,等与娱乐功能相互交织,因此如果缺乏教师的科学引导、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便很难得到保证。
(四)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同时还要完成平台建设与维护,包括实时跟进解答学生的问题,完成平台的交互功能。因此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一是完善管理团队,微信公众平台除创建者之外,还可注册四名长期管理人员和短期维护人员,为完成教学资源更新,平台交互等功能,至少需要3-4名长期管理人员,并且应以年轻教师为主,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对于移动教学模式而言,微信公众平台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利用其端口进行二次开发,需要教师团队对小程序开发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还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视频剪接,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随着微信公共平台的广泛使用,它已经被教育者们不断挖掘,成为辅助移动学习的新型工具。本文以《火场供水》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一学期的应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乐于接受此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也表示此类教学模式有助于自身的课程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发现平台的功能不能满足全部的教学需要,因此提出了四点优化建议,即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因材施教,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平台建设,注重搭建教学环境;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但在目前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若使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更好地在服务于移动教学模式,还需要后续研究者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索,坚持不懈的完善每个环节,从而更加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