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9-06-04尹金华钟松杰尹静仪叶润轩尹世海祁锦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骨克氏钢板

尹金华 钟松杰 尹静仪 叶润轩 尹世海 祁锦锋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 东莞523430)

掌指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一般由暴力所致,治疗难度较大,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极易导致关节僵硬、延期愈合、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影响患者手功能,降低生活质量[1]。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是当前临床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对于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有研究显示[2],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手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已得到临床高度认可。在上述研究背景下,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掌指骨骨折68例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掌指骨骨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掌指骨骨折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 28~52岁,平均年龄(40.62±5.14)岁;体重43~80 kg,平均体重(61.56±5.25)kg;伤后至入院时间 2~10 h,平均时间(6.06±2.14)h;骨折分类:掌骨骨折16例,指骨骨折18例;受伤原因:砸伤10例,坠落伤11例,车祸伤6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40.57±5.11)岁;体重 44~79 kg,平均体重(61.76±5.14)kg;伤后至入院时间 3~9 h,平均时间(6.07±2.11)h;骨折分类:掌骨骨折15例,指骨骨折19例;受伤原因:砸伤9例,坠落伤12例,车祸伤7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DR以及CT检查确诊掌指骨骨折;精神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手术禁忌证者;合并其他骨折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治疗者;合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者;合并软组织受损严重、多发性骨折者;血管、肌腱严重受损者;肾、肝功能不健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术区,骨折远端作纵行小切口,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于X线透视下行骨折复位后,逆行2枚克氏针(直径0.8~1.0 mm)交叉固定,分别从远侧断端骨髓腔倾斜45°穿入掌指骨外侧,针尖自指间关节面两侧或掌骨头背面穿出皮肤,骨折整合后,克氏针再从远端交叉穿入近侧骨髓腔内。手术完成后剪断露于皮肤外面的部分,折弯针尾[3]。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2 研究组 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臂丛神经麻醉,开放性骨折患者先清创,手术入路避开伤口,闭合性骨折患者则经掌指骨背侧作一弧形切口,进入伸指肌腱桡侧后,伸指肌腱牵拉至对侧,将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彻底清除嵌入的软组织及血凝块,临时固定解剖复位,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与标准 (1)评价两组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掌指关节、指间屈曲活动度>220°,为优;掌指关节、指间屈曲活动度180°~220°,为良;掌指关节、指间屈曲活动度<180°,为差。手关节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骨折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手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出现4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0/3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6±0.14)周、(9.25±0.62)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31±0.34)周、(13.95±1.25)d。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部结构复杂,功能精细,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极大。掌指骨骨折治疗应力求解剖复位,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10°的掌背向成角移位[4~6]。克氏针具有操作难度低、固定方便等优点,对血运及骨膜影响较小,但操作需要贯穿整个关节面,极易破坏关节面,延长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增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同时,克氏针的稳定性较差,缺乏加压作用,极易导致滑钉或者固定物松动等,达不到理想的内固定效果,易影响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

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则具有骨折端缝隙小、固定牢固、适用范围广、相溶性好等优点,可有效避免短缩、成角、移位等,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同时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中,钢板大部分位于侧方,患者术后可及早展开功能锻炼,有效降低了关节僵硬、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与韦铭铭等[8]研究结果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但是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需要剥离骨折端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骨折端血运,这一点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另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操作步骤复杂,术者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手术效果。综上所述,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指骨克氏钢板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
指骨基底髁角的临床意义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