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下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2019-06-04张富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滴剂氯雷舌下

张富旺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 虞城476399)

变应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近年来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提升。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氯雷他定为过敏性疾病常用药物,能够对组胺释放形成抑制,并降低多种炎症介质生成,最终发挥治疗作用。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症状。舌下含服粉尘螨剂能够诱导生成特异性IgG、IgE,并使这些抗体与致敏原结合,抑制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最终改善疾病症状。为进一步提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儿血清生化指标和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对变应性鼻炎应用舌下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6±2.3)岁;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2.4±0.4)年。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7±2.2)岁;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2.3±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且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过敏性疾病、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具有研究药物过敏史患儿。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国药准字H20083087)治疗,体质量>30 kg患儿,0.5 ml/次,2 次 /d;体质量≤30 kg患儿,0.25 ml/次,2次/d。常规组口服氯雷他定(国药准字H20103808)治疗:体质量>30 kg 患儿,10 mg/次,1次/晚;体质量≤30 kg患儿,5 mg/次,1次/晚。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国药准字H34022541)治疗:应用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睡前30 min滴于舌下,含1~3 min后吞下。分为剂量递增期、维持期2个阶段,递增期第1周使用1号滴剂(1 μg/ml),第 2 周使用 2 号滴剂(10 μg/ml),第 3周使用 3号滴剂(100 μg/ml),第 1~7 天分别滴入 1、2、3、4、6、8、10 滴。维持期患儿使用 4 号滴剂(333 μg/ml),3滴/次。1年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采用AS-507肺功能仪对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包括峰值呼气速度(PEF)、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检测两组血清炎症介质含量。取患儿外周静脉血2 ml,室温静止过夜,离心获取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 -2(IL-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EF、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12 个月,两组 PEF、FVC、FEV1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通气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通气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FEV1(L)治疗前 治疗6个月 治疗12个月PEF(L/s)治疗前 治疗6个月 治疗12个月实验组常规组FVC(L)治疗前 治疗6个月 治疗12个月30 30 tP 1.75±0.23 1.66±0.33 1.226 0.113 3.03±0.45 2.34±0.33 6.773 0.000 3.67±0.85 3.24±0.73 2.102 0.020 2.44±0.33 2.54±0.45 0.982 0.165 3.63±0.57 3.14±0.45 3.696 0.000 4.12±0.44 3.53±0.22 6.569 0.000 2.24±0.55 2.14±0.46 0.764 0.224 3.87±0.96 2.95±0.64 4.367 0.000 6.44±0.93 5.64±0.75 3.668 0.000

2.2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IL-33、IL-17、IL-5、IL-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12 个月,两组 IL-33、IL-17、IL-5水平均显著下降,IL-2水平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和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含量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含量比较(±s)

IL-33(μg/L)治疗前 治疗 治疗6个月 12个月实验组常规组组别 n IL-2(pg/ml)治疗前 治疗 治疗6个月 12个月IL-5(ng/L)治疗前 治疗 治疗6个月 12个月IL-17(μg/L)治疗前 治疗 治疗6个月 12个月30 30 tP 1.32±0.24 1.34±0.15 0.387 0.703 3.88±0.58 2.57±0.36 10.511 0.000 5.88±0.78 4.27±0.57 9.128 0.000 45.47±5.17 46.36±5.97 0.617 0.540 27.36±3.57 35.95±5.95 6.780 0.000 11.04±1.65 20.85±2.95 15.897 0.000 29.55±3.56 29.65±3.66 0.107 0.914 17.27±2.66 22.77±2.94 7.598 0.000 8.66±0.95 14.85±1.94 15.695 0.000 19.45±2.24 19.35±2.45 0.165 0.873 11.25±1.65 15.75±2.14 9.121 0.000 5.34±0.65 8.65±0.96 15.638 0.000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为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发病过程中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参与,当前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氯雷他定为哌啶类抗组胺药,能够对外周组胺H1受体产生选择性拮抗作用,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但无法根治。粉尘螨滴剂为脱敏药物,能够对人体淋巴细胞脱颗粒变化形成有效抑制,并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含服舌下则可使药物充分吸收,并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主要从肺通气功能及血生化指标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变应性鼻炎能够对鼻部-支气管反射产生影响,并因此损害肺通气功能。而患儿病情加重时肺内会吸入更多鼻窦黏膜细胞分泌物,并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1]。PEF、FVC、FEV1水平和肺通气功能息息相关,当大气道通气功能受阻时,可见PEF、FVC、FEV1水平降低[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EF、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12 个月,两组 PEF、FVC、FEV1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说明舌下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能够促使变应性鼻炎患儿通气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缓解,促进患儿康复。

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炎症因子分泌,而患者机体病情变化能够通过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反映出来[3]。IL-5为Th2特征性细胞因子,而变应性鼻炎主要免疫学特征就是Th2反应亢进[4]。作为典型抗炎因子,IL-2含量会在急性炎症发作时反应性上升,发挥促炎因子和中和作用,若患者持续存在炎症,那么会大量消耗IL-2,处于低水平状态,所以慢性炎症严重程度能够通过IL-2反应出来[5]。IL-33、IL-17为新型炎症因子,可促进气道中聚集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IL-33、IL-17大量产生后会进入血液,出现IL-33、IL-17含量上升[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 IL-33、IL-17、IL-5、IL-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12个月,两组 IL-33、IL-17、IL-5 水平均显著下降,IL-2 水平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和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说明舌下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能够恢复机体抗炎/促炎系统平衡,促进患儿机体抗炎能力提升,加速疾病康复。综上所述,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应用舌下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滴剂氯雷舌下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方案探究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论欧龙马滴剂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