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韶关地区新生儿耳声发射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2019-06-04张浔彭红梅宋清源陈惠英周洁钟永红胡彩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筛查

张浔 彭红梅 宋清源 陈惠英 周洁 钟永红 胡彩华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韶关512026)

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耳聋占第一位[1]。而其中至少一半的聋儿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且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迟发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及震荡外伤诱导的听力损失是无法通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听力物理筛查方法来检测到的。所以为了有效降低耳聋的病发率一定要做好患者病因的检测和分析,及早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6月在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同意行耳声发射及耳聋基因筛查的1 247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665例,女582例;足月儿1 100例,早产儿147例;体质量2 000~4 000 g。本研究已经被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所批准,在新生儿接受筛查前,会为家长进行有关耳声发射还有耳聋基因筛查知识的讲解,在家长充分了解清楚状况后让其填写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最后做好存档工作。

1.2 听力筛查方法 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婴儿处于入睡状态,应用耳蜗精灵(上海企仁实业有限公司CN-I型听力检查仪),进行耳声发射检查[2]。开始前需要对患者的外耳道进行详细检查,查看其是否存在畸形。为新生儿做好外耳道的清洁工作后,将清洁过的带有耳塞的探头轻放入外耳道,调节声刺激强度为80 dB SPL,仪器可以判定患者是否能过通过测定,初筛为出生后2~3 d,复筛于出生后42 d进行。所有新生儿在出生3 d内采集足跟血作为提取基因组DNA血样,由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行耳聋基因微阵列检测,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上的9个突变位点[3]。检测数据自动分析,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耳声发射结果 在本研究中,耳声发射初筛均不通过484例,其中早产儿142例未通过。

2.2 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1 247例对象中49例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突变情况见表1。耳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本次受检者中有665例男性,582例女性,检测有27例男性携带,22例女性携带,故男女出现耳聋基因携带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 1 247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例(%)]

表2 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男女比较

3 讨论

进行听力筛查就是为了能够让听力有障碍儿童被及时发现,以及早为其开展治疗,让孩子以后的语言和精神发育能够更为理想。一般婴幼儿在3~4个月的时候才会开始辨认大人的声音,在6个月大的时候听力才发展为正常。所以如果在新生儿6个月大之前为其做好听力的筛查工作,找到患儿听力受损的原因并及时为其治疗,那么可以避免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儿童的语言能力会在其0~3岁得到极快地发展,这个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果家长不能对孩子的听力情况予以重视,将直接影响到患儿的语言进步和正常成长。如果在孩子3~5岁依旧不会说话时才认定是由于听力受损造成的,这个时候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会使得患儿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受到直接的影响。听力筛查工作可以为患儿的治疗工作提供相关的依据,方便以后开展的治疗工作。

耳声发射检查通过耳外道所记录到的耳蜗外毛细胞反射功能只能检测其耳蜗和外周的听觉器官是否正常,但是不能正确检测出听觉神经传导路径和中枢的病变情况,患者可能存在因听神经疾病带来的假阴性及假阳性。另外,对于迟发性听力障碍或基因缺陷的患儿,即便早期完善了耳声发射检查及听性脑干反应等物理筛查,仍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耳聋基因筛查是每一个新生儿出生后第1份基因检测报告,通过行耳聋基因检测可以在第一时间明确是否携带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在新生儿期用药时提供药物性敏感基因的分析指导,降低药物致聋风险。对已有临床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提供详细的病因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有利于将来的婚育指导[4~6]。为全面提升我国听力保健水平、提高全民人口素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检测了4个常见耳聋基因上的9个突变位点。GJB2与SLC26A4基因突变是韶关地区耳聋的重要责任基因,GJB2 235DelC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突变,纯合突变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患者多为双耳重深度耳聋,不仅纯合突变可以致聋,235 DelC和其他致病突变位于两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形成双重杂合性突变时,也可以导致耳聋。其带有一个位点的杂合突变是携带者,携带者本人及后代有发生耳聋的风险,应密切进行听力学评估和诊断,平时应注意避免各种听力损伤因素,如噪声、药物、外伤、上感等,听力急剧下降时给予及时治疗[7~9]。SLC26A4基因属于隐性遗传,双等位基因病理性突变会导致遗传性耳聋。此基因突变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和耳蜗畸形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建议患者进行颞骨CT检查以证实。同时,SLC26A4基因纯合/复合突变者或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但经颞骨CT证实为LVAS者,要严格防止头部外伤,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尽量防治感冒,不要用力擤鼻或咳嗽,勿用耳毒性药物,远离噪声[10~12]。mtDNA突变与非综合征型耳聋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聋密切相关,其中12SrRNA 1555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方式。mtDNA是严格的母系遗传,本人及母系家族成员应绝对终生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威地霉素、西索米星、小诺霉素、阿司米星、奈替米星、核糖霉素等);受检新生儿的所有母系家族成员在用药前向医生出示相应的用药指导卡片,以避免发生药物性耳聋。耳聋基因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突变方式和热点突变有很大差异,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其自身特点。因此为了做好地区聋病的规模化防控一定要进行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的联合筛查工作。在本研究中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484例转诊至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和跟踪随访1年,最终以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声导抗和行为测听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确认。本研究是对韶关地区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突变进行研究,在本地区没有耳聋家族史的新生儿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率较高,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群中GJB2总突变检测率为18.16%。SLC26A4基因的突变谱具有较大的种族和地区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提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主要SLC26A4基因。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听力的检测应该采取多种办法综合来测试,让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耳聋基因突变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