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通瘀方和普瑞巴林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优劣差异
2019-06-04钟岩
钟 岩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脑病科,广东深圳 518034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2],全球范围内约有3%的人罹患慢性每日头痛(chronic daily headache,CDH),而在头痛专科门诊中,CDH 的患病率高达30%~84%。慢性每日头痛具有病程较长、治疗不敏感的特点,临床治疗常伴随药物滥用及共患精神病的情况,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普瑞巴林作为治疗神经病理性头痛的常用药物,治疗失眠、焦虑与抑郁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特异性较差,具有一定不良反应[4]。凉血通瘀方由水牛角、生地黄、赤芍、川芎、白芷等一组凉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组成[5]。本研究通过设计前瞻性对照试验,发现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每日头痛患者共80 例,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6]中对慢性每日头痛诊断标准。(2)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病灶。(3)年龄18~65 周岁。(4)患者临床表现满足中医慢性头痛中“瘀热内阻症”诊断标准[7]。排除标准:(1)合并有精神疾病、神志不清者。(2)纳入研究前3 个月接受抗抑郁、抗焦虑治疗。(3)妊娠、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5)不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6)随访时间短于半年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 例,男21例,女18 例,年龄26~53 周岁,平均(34.2±10.2)岁,头痛发作频率(3.21±0.71)次/d,平均病程(23.12±5.60)个月。观察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25~54 周岁,平均(33.9±10.2)周岁,头痛发作频率(3.17±0.69)次/d,平均病程(24.01±5.4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每日头痛相关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具体方法为:普瑞巴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21,75mg×8 粒),口 服,75mg/ 次,2 次/d。观察组接受凉血通瘀方治疗,具体方法为:水牛角30g、生地黄10g、赤芍10g、川芎12g、白芷6g、僵蚕10g、玫瑰花12g、全蝎6g、浙贝母10g,100mL 水煎服,分早晚2 次服用完毕。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0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例数、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采用等级制评价[8],痊愈:患者慢性每日头痛持续时间减少≥75%。(2)显效:患者慢性每日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在50%~74%之间。(3)有效:患者慢性每日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在25%~49%。(4)无效:患者慢性每日头痛持续时间减少<25%。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抑郁与焦虑评定采用HAMD 量表与HAMA 量表,评分分别大于17 分、14 分认定为抑郁、焦虑状态。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得分越高表示头疼程度越剧烈。本研究随访时间为3 个月,研究过程中未出现失访案例。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满足正态分布的独立资料采用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例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抑郁例数、焦虑例数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焦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比较[n(%)]
2.3 两组患者头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2 例,嗜睡3 例,发生率为12.82%。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头痛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头痛情况比较(±s)
注:治疗前比较,aP >0.05;治疗后比较,bP <0.05
组别 头痛发作频率(d/个月)头痛持续时间(h) 头痛VAS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 21.13±4.01 6.92±1.41 6.75±1.89治疗后60d 7.43±3.62 3.91±1.36 4.02±2.01观察组 治疗前 20.76±3.79a 7.01±1.52a 6.81±1.91a治疗后60d 5.01±3.16b 2.01±1.42b 2.79±1.79b
3 讨论
慢性每日头痛因其频繁发作而给患者带来巨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经济负担,导致学习、工作效率降低。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美国慢性偏头痛患者每年治疗费用高达7750美元/年,且约有61%的患者表示工作效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造成慢性每日头痛的原因主要有:肥胖、药物过度使用、应激及共患精神疾病等,该病临床特征有时不明显或不特异,有时可出现多种头痛类型特点,所以临床诊断与治疗往往缺乏及时性与准确性,造成患者过度使用药物,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潜在的药物副作用风险[9]。
本研究对比观察普瑞巴林片与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普瑞巴林作为常用抗抑郁药,其广泛分布于脑、脊髓突触前膜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中,也被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与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普瑞巴林治疗慢性头痛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兴奋性氨基酸、神经肽的释放,从而起到抑制疼痛进程中出现的中枢敏化作用[10]。但本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慢性每日头痛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治疗后抑郁、焦虑例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头痛缓解情况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接受凉血通瘀方治疗效果更好。凉血通瘀方由水牛角、生地黄、赤芍、川芎、白芷、僵蚕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凉血、解痉镇痛的功效[11]。中医认为慢性每日头痛属于“头风”“头痛”范畴,而造成“头风”的原因是“瘀热”。总而言之,头痛病因可归纳为风、痰、瘀、虚,由多种因素混合造成,临床上大部分慢性头痛患者满足“瘀热”辨证分型[11]。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凉血通瘀方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慢性头痛的效果更好。凉血化瘀方中君药为水牛角,水牛角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12],在《别录》中记载为:疗时气寒热头痛。生地黄性味甘苦,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现代药理学认为[13]地黄有明显镇静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能加强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和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赤芍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川芎具有破瘀行气,疏通脑络的功效。动物实验表明[14],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白芷具有辛散上行、祛风散寒的功效,同川芎一起使用能增强川芎的功效。全蝎与僵蚕具有散风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玫瑰花味苦,主疏泻,芳香行气,具有镇静、安神与止痛的功效。浙贝母在《本草正》中记载为: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以清热化痰为主要疗效。凉血化瘀方诸药合用具有凉血通瘀、安神止痛的功效[15]。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配方药物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抑郁、焦虑状态,降低头痛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