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唤醒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2019-06-04陆锦源
陆锦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211
针对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时间进行镇静,因此ICU 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因受到气管导管的刺激、各种有创操作等极易导致患者发生焦虑、躁动不安的症状,这时需要给予镇静、镇痛措施,也就是说在ICU 中镇静、镇痛是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治疗内容。科学有效的镇静、镇痛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适感,同时也避免了循环功能不同等症状,但是也会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着患者的全身代谢机能,降低机体的防御机能,抑制呼吸循环功能,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2]。为了更好的获取适度的镇静状态,采取每日唤醒有着重要的意义,每日唤醒可正确的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与机械通气撤离的可能性。在此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每日唤醒对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n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动脉血氧(kPa)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kPa) 平均动脉压(kPa) 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50 84.7±4.2 21.1±2.6 14.0±1.9 10.8±1.8 10.8±1.8 97.1±4.6实验组 50 115.8±5.7 27.6±2.9 21.0±2.5 7.7±1.2 15.3±2.0 97.0±4.5 t 19.643 7.463 9.969 6.408 7.479 0.06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100 例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均为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镇痛和镇静,在此基础上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1)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在2d 以上;(2)病情稳定的患者。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的患者;(2)长期使用镇痛或镇静药物的患者。对照组:共计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2~69岁,平均(60.5±3.4)岁;实验组:共计50 例,男27例,女23 例,年龄52~71 岁,平均(61.5±3.6)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间患者的样本数据做统计学处理,提示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给予芬太尼(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42)与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8)进行镇痛和镇静,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为0.3~0.6mg/kg,注药时间为1min,然后以0.30~1.20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日维持;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15~0.30μg/(kg·h)。实验组患者在机械通气1d 之后进行唤醒,每天唤醒两次,而对照组患者则不予以唤醒。详情唤醒措施如下:行机械通气后1d 在每天早上与下午停止使用镇痛、镇静的药物,直至患者的意识恢复,患者可以自主睁眼、点头、握手等动作,当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有所增加但是没有在镇静状态20%以上、呼吸频率<35 次/min 或变化值<50%、血氧饱和度>95%,则代表患者可耐受叫醒,可继续维持唤醒的状态,也可作为脱机的判定标准。当患者不能耐受唤醒时需静脉滴注原镇静药物剂量的一半直至患者处于镇静的一种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2)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各指标变化。(3)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19.0 进行总汇处理,用率(%)来表示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比较
实验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停药后各指标变化比较
实验组患者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停药后各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停药后各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n 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h) 机械通气时间(d)对照组 50 2.1±0.6 17.2±2.0实验组 50 0.7±0.2 10.1±1.5 t 9.899 12.700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4.0%)较对照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4.0%)低,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针对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其呼吸需要辅助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呼吸,但插管会产生刺激感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再加上疾病因素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针对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来说给予镇静、镇痛有着重要的意义[3-6]。然而过量进行镇静与镇痛会引发不良反应,对患者全身代谢机能、防御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抑制机体呼吸循环功能,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利于疾病的康复[7-10]。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停药后清醒时间短等优势,是镇静首选药物。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药物,镇痛效果与吗啡相似[11],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我院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唤醒与每日不唤醒,经研究发现实施每日唤醒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变化(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与停药后各指标变化(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停药后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丙泊酚降低外周阻力,抑制心肌与心血管神经的放射活动;(2)长时间镇静,抑制代谢机能、机体的生理防御能力,因咳嗽反射的减退不能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呼吸机、肢体肌肉出现萎缩致使呼吸功能减退[12-15],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每日唤醒延长患者意识清醒时间,降低镇静药物的使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作为每日唤醒的实施者、看护者应提高其综合能力,充分认识到每日唤醒的重要性、意义等。实施每日唤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与躁动,致使患者与呼吸机产生对抗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自行拔除气管插管等,所以在实施每日唤醒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合理的固定各种导管,以免发生意外事件。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的模式、参数等,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在唤醒时因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好沟通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在唤醒期间做好拍背等措施,促使患者自主排痰、咳嗽,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综上所述,每日唤醒在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改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缩短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降低停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