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个滑菇菌株栽培对比试验*

2019-06-04刘福阳

中国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蕾转色菌袋

刘福阳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建阳 354200)

滑菇(Pholiota nameko),又名光帽黄伞、光帽鳞伞、珍珠菇、滑子菇,因其子实体表面有一层润滑的黏液而得名[1],隶属于伞菌目 (Agaricales) 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 鳞伞属 (Pholiota)[2]。滑菇嫩脆滑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营养物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还具有增进智力、改善视力、提高耐力等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药兼用菌,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3]。刘婷婷[4]将匀浆过后的滑菇应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制作,研究其对冰淇淋的增稠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利用滑菇制作的冰淇淋优于传统牛奶冰淇淋,其组织柔滑,口感细腻,膨胀率好,抗融性适当。王笑庸[5]以滑菇和瘦猪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淀粉、朝天椒等辅料,采用煸炒的试验方法,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滑菇酱包的制作,其制得的酱包滑菇味道鲜美、有嚼劲,肉质细腻,口感醇厚。

自1976年以来,辽宁省从日本引进奥羽2号、奥羽3号等滑菇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随后滑菇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并扩展到其他省份。据统计,2016年全国滑菇的产量177.1万t,占全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4.9%,是继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毛木耳之后的第七大食用菌[6]。优良菌株是食用菌栽培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在长期的生产应用或保存过程中,容易造成菌种的衰老或退化。因此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利用选择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良特性的滑菇新菌株,如丹滑系列(8号、15号、16号、17号等)、早丰112、C3-1、吉滑1号、滑菇A308、辽滑菇1号、滑菇早壮、早生2号和滑菇5188等,其中早生2号通过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7-9]。本试验从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引进13个滑菇菌株,进行栽培出菇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菌丝活性强、产量高、商品性状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Ph0005、Ph0006、Ph0007、Ph0011、Ph0012、Ph0015、Ph0016、Ph0018、Ph0019、Ph0023、Ph0024、Ph0025和Ph0027等13个滑菇菌株,由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验设计

13个菌株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袋,共1 560袋;菌袋规格为18 cm×35 cm×0.004 cm的聚乙烯塑料袋。

1.3 试验方法

1.3.1 配方

母种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pH自然;原种和栽培种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l%、石灰l%,含水量54%,pH自然;栽培袋配方:杂木屑78.5%、麸皮12%、棉籽8%、石膏1%、石灰粉0.5%,含水量60%,pH自然。

1.3.2 菌丝培养管理

滑菇为低温型菌类,菌丝降解能力稍弱,在较低温度下栽培有利于其菌丝定植和降低污染率。因此接种后将菌袋放置于18℃左右的培养间,培养15 d。再把培养间的温度升到22℃左右,继续培养至菌丝发满菌袋。长满菌袋后,白天开灯促进菌袋表面菌丝逐渐转为淡黄色。转色是菌丝生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1.3.3 催蕾管理

菌袋生理成熟后,将其移到出菇房;开袋后挖掉接种面的老菌块,再盖上旧报纸,喷水保湿4 d,培养间温度调至14℃~16℃,空气湿度保持在90%;白天采用灯光刺激,至菇蕾出现再掀去报纸。

1.3.4 出菇管理

菇蕾形成后,每天喷水,喷水要注意轻喷、勤喷,满足菇体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菌袋不能积水,若有积水要及时倒掉,以免菇蕾腐烂。滑菇对O2含量要求较高,出菇房应加强通风,以防出现畸形菇[10]。

1.3.5 采收

菇蕾出现后经7 d~10 d,子实体充分长大而菌盖尚未开伞即可采收。1潮菇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培养料面上的死菇、残菇脚等,让菌袋休养10 d,使菌丝充分恢复,为下潮菇积累营养。然后通过喷水催蕾,进入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一般可采收3潮~4 潮菇[11]。

1.4 观察记录与统计分析

培菌阶段观察接种块萌发、定植、污染情况,当接种口菌丝蔓延生长到高3 cm左右时,统一在菌丝末端划起始线,菌丝长到菌袋高度的2/3时再统一划终止线,测量记录两线间距离;统计各个菌株的鲜菇产量;观察记录子实体形状和颜色,并随机测量各个菌株的15朵鲜菇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和菌柄长度。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DPS-6.5(dam-age per second) 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8月5日接种后摆放在出菇房进行菌丝培养。13个试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见表1。

表1 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mycelial growth of different strains

由表1可知,菌株Ph0012、Ph0019和Ph0024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日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364 cm·d-1、0.352 cm·d-1和 0.345 cm·d-1;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依次排列为:Ph0012>Ph0019>Ph0024>Ph0015>Ph0011>Ph0007>Ph0018>Ph0023>Ph0016>Ph0005>Ph0006>Ph0025>Ph0027。从菌丝长势方面来看,13个试验菌株菌丝长势均很好,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但菌株Ph0005、Ph0006、Ph0025、Ph0027菌丝的抗逆性较差,易被污染。

2.2 转色

12月7日,将菌袋搬到出菇房进行催蕾管理。菌筒经过4个月的培养转色,不同菌株袋口表面的转色膜可分为3种颜色:黄色、淡黄色和白色,详见表2。

表2 不同菌株转色膜颜色Tab.2 Color after changing color of mycelium film of different strains

由表2看出,黄色转色膜有4个菌株,分别为菌株Ph0005、Ph0016、Ph0024、Ph0027;淡黄色转色膜有4个菌株,分别为菌株Ph0012、Ph0015、Ph0019、Ph0023;白色转色膜有5个菌株,分别为菌株 Ph0006、Ph0007、Ph0011、Ph0018、Ph0025。

2.3 主要农艺性状

12月23日起陆续有小菇蕾冒出,12月31日开始采收。各试验菌株的农艺性状见表3。菌盖形状、颜色以及现蕾数量对比见图1~图3。

由表3可知,从子实体后期菌盖形状方面看,菌株Ph0019为扁圆状(图1),而其他菌株为半球状;从菌盖颜色方面看,菌株Ph0006、Ph0016和Ph0027为金黄色,而其他菌株为深黄色,如图2中菌株Ph0016和Ph0015的菌盖颜色对比;从现蕾时间方面看,菌株Ph0005、Ph0006、Ph0011、Ph0012、Ph0015和Ph0024的现蕾时间早,为16 d;菌株 Ph0007、Ph0016、Ph0018、Ph0023和 Ph0027的现蕾时间略迟,为20 d;菌株Ph0019的现蕾时间较迟,为31 d;菌株Ph0025的现蕾时间最迟,为34 d。菌株Ph0024菌丝极易扭结形成小菇蕾,形成大量的小菇蕾(图3)。

图1 菌盖形状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the pileus shapes

图2 菌盖颜色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the pileus color

2.4 产量

次年2月23日采收结束,共采收3潮菇。各试验菌株产量对比见表4。从表4中可看出,菌株Ph0015和Ph0023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157 g·袋-1和153 g·袋-1,与其他菌株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而菌株Ph0025产量最低,平均仅为30 g·袋-1。不同菌株平均产量依次排列为:Ph0015>Ph0023>Ph0005>Ph0012>Ph0019>Ph0011>Ph0027>Ph0007>Ph0018>Ph0006>Ph0016>Ph0024>Ph0025。

表3 不同菌株主要农艺性状Tab.3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strains

图3 现蕾数量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buds

3 结论

本试验从引进的13个试验菌株中筛选出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性状较好的优良菌株Ph0015和Ph0023,其产量分别为157 g·袋-1和153 g·袋-1,菌盖形状均为半球状。

孙艳颖[12]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早丰112和C3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获得融合子14个,从中筛选出3个出菇性状好的菌株;采用ARTP诱变技术,对早丰112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诱变菌株16个,从中筛选出3个出菇性状优良的菌株。仝金山[13]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鉴定16个滑菇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相似系数0.80水平可以将16个菌株分为6类,而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在相似系数为0.82水平上可以将其分为4类,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但也略差异,主要表现为2种方法的区分度有所差异;其中有3组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都很高,即亲缘关系很近。本试验中菌株Ph0006、Ph0016和Ph0027菌盖颜色为金黄色,该颜色的菌株商品性状比其他菌株(深黄色)好;菌株Ph0019菌盖形状为扁圆状,与其他菌株的半球状有明显差异;菌株Ph0024菌丝极易扭结形成小菇蕾,但小菇蕾过多,容易造成小菇蕾生长发育营养缺乏,从而导致朵型小甚至不能形成商品菇。针对这些特殊的性状,可应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对其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并利用杂交育种技术,为培育出新的优良滑菇品种奠定基础。

表4 不同菌株产量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the yield of different strains

猜你喜欢

现蕾转色菌袋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