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美育的困境及对策

2019-06-03郑素杰

关键词:美育困境对策

郑素杰

摘 要:高校开设西方文学课程,既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其它学科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是高校大学生美育工程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修学分的课程时,都把获取生存技能的课程作为主要修、选学分的重要目标,片面强调技能是毕业后找到满意工作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西方文学课程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美育作用几乎忽略不計。因此,西方文学教学应从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变评价模式等方面加以改革,以提升西方文学课程在高校大学生美育中的效能作用。

关键词:西方文学课程;大学生;美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088-03

高校开设西方文学阅读鉴赏课程,既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作为其它学科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是高校大学生美育工程的主要环节,尤其在外国文学教学的功能中显现得尤为突出。通过阅读赏析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为高校的中国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会意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的历史。文学样式无论是中国的诗词还是西方史诗,抑或是散文、戏剧、小说、评论等,都是美的载体,并具有思想引导、精神教诲的伦理价值。在西方文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美育教学,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毋庸置疑的助推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领略中外文学理论、西方文学史等知识,还可以通过教师对文学作品生成因素的分析,提升其对作品辨别、鉴赏和审美的能力。西方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当时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在美育教学的作用下,能够减轻或避免一些消极腐朽东西对学生思想的侵蚀,让学生在正确理解作品意涵的方向上树立“扬弃”的思想,得到美的启迪,并内化为正确的行为规范,进而提升其具有美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西方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美育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解西方文学课程在高校大学生美育的现状,项目组对内蒙古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等6所高校的西方文学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大学生在美育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审美能力弱化。主要表现是缺失对美的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的学生不知为什么要审美,对美的感悟不是源于内心,而是感官化、情绪化;有的学生对审美的批判抵制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理性的审美标准和取向;有的学生对发现、鉴别美的事物能力不足,没有创新、创造美的生活的精神。

二是审美价值偏离。主要表现一个是审美的价值由社会化向个性化偏离,现在的学生注重个性、注重标新立异;另一个是他们的审美价值从理性向感性偏离,对直观的事物更青睐,更易于快速接受;再一个是学生审美价值从高雅向低俗偏离,热衷通俗、浅薄的影视作品,追捧露骨的男女、金钱关系。

三是参加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有的高校美育选修课程数量有限,加之有的课程枯燥,影响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的教师美育意识不强,组织的活动存在“功利化”“专业化”现象,致使美育难以落到实处。

这些问题的出现,分析原因,主要是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早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文学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艺术作品、经典文化也成了消费对象,实利金钱主义教育观逐渐侵入到学生的思想领域,还有来自于媚俗网络文化、电视和电影的影响冲击,致使文学逐渐丧失了在精神传播范畴的引领位置,其由“核心”向“边缘”的位置移动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在当前这种文学不断被边缘化的语境中,作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外国文学”吸引力明显减退,学生对于西方文学经典的兴趣也日益淡化。不用说像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荷马史诗》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束之高阁,就连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也很少有学生认真完整地阅读过,这种状况在大学生中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担忧,毕竟西方文学课程的教学,最为基础的能力就是对文本的直接解析和领悟。

二、提升西方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美育中的效能作用

根据当前西方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课题组感到,顺应当前由经济主导社会的形势,因势利导,加强西方文学课程在美育中的效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变。

(一)要调整西方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1.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西方文学授课时采用“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文本分析”的授课模式。讲解要侧重于西方文学作品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深度阐释西方作家以作品的形式所展示的对人的生存状态、人类命运、人类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等维度的关注。要明确西方文学课不只是文学课, 更是人学课和美学教育课。要指导学生掌握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西方文学基本常识、经典作品、文学批评方法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培养学生深切的人文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本感悟的审美、鉴赏能力。

2.要优化西方文学课教学内容。西方文学地域涵盖广、时间跨度大、形式多样、内容庞杂丰富,与东方文学源远流长、博杂繁冗比较,其以明晰的发展脉络、完整的艺术体系、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见长。面对这样庞繁浩瀚的内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教材、融会贯通,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按照新教学标准要求,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要进行精选、优化。首先,要理清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系统了解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使他们树立起完整的文学观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压缩文本分析的数量,从西方知名作家、作品中选取具有艺术价值和代表的典型文本进行深入透彻地剖析讲解,以此来拓展文本解析的维度。

3.要重视加强当代西方文学的教学。当代西方文学立体地反映出了当时代人的生命特征与生存状态,所以,要让贴近现代人生活,反映新时代社会脉搏的优秀作家作品走进课堂,这样更能让学生容易体悟文学的发展脉络,理解文学的意义和启示作用,使其艺术思维得到更新。

4.要用现代的思维和视角来观察审视早期的西方文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内涵、价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价值是一个积累、增值的动态过程。其发展不但表现在新作品的涌现上,而且还体现在对已有作品不断增值方面。教师要从大量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就要切中教学的要害,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9世纪,西方文学蓬勃发展,是比较繁荣的时期,这期间各种流派异彩纷呈,著名作家作品纷纷涌现,这必然是西方文学课程讲授的重点。到20世纪,西方文学现代派突起,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后现代主义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美学谋求的是实验性、先锋性、反叛性,是对已有文学标准的颠覆。因此,有学者认为,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让其走上了一条困难、艰苦的路途,阅读和解析这样的小说作品同样也成为了繁难的事情。诚然,这也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程时,要结合作品文本,介绍分析其妙技,为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提供操作、可行的方法。

(二)要丰富教学手段

1.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法,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并非完全依赖于教师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凭借他人协助,运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手段获得。多媒体网络电子教育信息技术,可以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利用动听的音乐、柔美多彩的画面,改变传统授课单一传递信息的情况,使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推荐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视频等产品。虽然有的专家、教师认为图像和影视艺术形式对原著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不能有效诠释,不可替代原著,但针对现代年轻人更喜欢图影文化快餐的习性,调动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兴趣,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回归到阅读原著上来,还是有着积极引导作用的。

2.要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模式在西方文学课教学的运用。双语教学在现代化、国际化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教师要努力提高双语教学技能,教学中可以引进先进国家、名校、名師的精品课资源,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深刻领略外文小说、散文、诗歌的意象、节奏、音韵,接下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作者当时创作的背景和心境,更精确掌握作家创作的品格,更明确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而开阔师生的眼界、思维,提高鉴赏的能力,减少对作品的误读。

3.课堂讨论要精心组织。文学课主要在于学习者的阅读、体验、思考、交流与创造,这是文学生命力的本源。文学的美育功能对人的精神品质有着巨大和重要的影响,也是人的思想发生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教师授课时可以引进任务型教学法。课前可以通过网络微信、QQ、微博等媒体手段给学生发出学习预告,给出课程预习思考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下细心准备。课堂上学生要分成小组对课程预习思考的题目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充分表达思考的心得,期间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形成纪要,拿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再参加班级的讨论,最后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解析。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同学都能了解到其他同学的体会、心得,感受到文学反思与交流的乐趣。这样,他们的理想得到了启迪,创见、潜能得到了激发,学习的获得感也得到了增强。

(三)改变单一评价形式,采用多样化教学评价手段

评价是检验教学效能的手段,也是课程完整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文学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卷面试题类型也无外乎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几种形式。这种僵化的评价手段,虽然在教学中可以检验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在现代教育中,这种评价已经不能全面表现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也不利于学生思辨性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评价中,要增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可以把总成绩分成几部分累加计算。例如,作业成绩(学期3次以上)占30%、课堂表现情况占20%、考试成绩占50%。作业成绩要着重考核学生对作品的反思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课堂表现成绩要根据讨论时学生发表的观点是否独特、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创新等方面做出评价;期末考试可以用写小论文的形式替代,小论文题目学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自拟,也可以从教师指定的题目中选择,也可以组织同学开展作家作品小型研讨会,总结出有创新的观点提交即可。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素养、深刻的人文意识和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对西方文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育管理者的使命,更是任课教师的责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观看作品中“扬弃”地感受美、在作业过程中创新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真正在思想上、精神上潜移默化地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鉴别、欣赏、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美育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