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思想中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初探
2019-06-03李传哲
李传哲
摘 要:平等精神是墨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其兼爱思想的无差别性和平等性对于构建当今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及现实意义。我们要兼顾多重文化,发掘良性因素,团结集体力量,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提高公民思想素质,增强公民家国意识,培养公民家国天下的侠义精神,以更快更好地实现构建当今价值观的目标。
关键词:平等精神;墨子;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224;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031-04
墨子的平等精神主要起源于社会下层,代表着平民的平等,与儒家森严的等级观念不同,实际上是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念的挑战与突破。墨子思想里的核心主张,如“兼爱”“非攻”,其根本精神在于平等。墨子学说之所以在当时难以推行,是因为它是对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一种挑战,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难题,就在于要实现全民平等,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逐步废除不平等观念的过程,也就是逐渐走出等级观念怪圈的过程。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正运用并在创新中践行“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思想。平等精神、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正在奏响着一部部和谐乐章。所以,推行平等思想对于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兼爱”思想作为统帅引领着“非攻”“尚贤”“节用”等思想为实现爱的理想社会而服务。而“兼爱”思想的精华则是平等,墨子的平等精神是指普遍的平等,是对普天之下所有人民的爱。
一、墨子平等精神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文化背景
在私有制社会形成之前,即部落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大致是平等的。但是私有制社会形成后,社会便逐步走向了不平等。自西周以来,儒学兴起,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克己复礼”逐步成为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念,中国自此进入了“礼乐”文明时代。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向社会大众输送森严的等级观念,并由此形成贵族—平民的等级制度。人们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而“礼”既是不平等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把不平等思想合理化,让人们普遍接受这种等级观念。“礼”最主要表现在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人们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都可以通过“礼”表现出来。
(二)墨学发展历程
墨子在早年时期也曾师从儒学,在《墨子》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早年间墨子受到了儒家学派的影响。不过后期墨子的思想迅速转变。墨子对于儒学态度的转变,据实而论,是一种自我思想上的革命,即平民主义对于贵族主义的反叛。就当时而言,这种反叛思想符合当时世界上其他民族思想转变的主流趋势,简言之,就是由于贵族主义的逐渐衰退,平民主义便会取而代之。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性和浸染性,主要体现于王权贵族势力过于强大,由此形成了极为强势的贵族思想,因此,墨子思想对于平民的叛离,在力量上显得十分单薄。墨子所代表的平民阶层长期遭受贵族的压迫与剥削,底层百姓也没有联合起来反抗的动力和物质基础,平民思想家仍然把一部分希望寄托在皇权上,革命性的改变很难在这样的主观力量上形成。
(三)时代发展背景
以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来看,墨学的兴起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当时正值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周王朝末期,周天子势弱,诸侯割据,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国家,在一马平川的土地上,战争在所难免。诸侯国之间历经几百场战役,期间比较著名的事件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最终凭借战争,形成几个强大的诸侯国。诸侯国的形成,深刻显现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残酷政治法则。与此同时,由于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再加之社会动荡引起的思想碰撞,平民阶层也随之提出本阶层的想法,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因此应运而生。也正是因为墨子自始至终以平民阶层为代表,加之中国特殊的政治条件,世袭贵族几近垄断国家政权力量,尽管在当时看来平民阶层的觉醒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墨学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还是缺乏对于社会变革的自觉性认识,不能成为引领革命的主导力量,最后还是会陷入悲剧性结局。
二、墨子平等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兼爱思想的无差别性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尚贤》)平等精神是贯穿于墨学的灵魂,也是兼爱这一核心概念的根本理念。从仁义观来说,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儒学的“仁爱”以“礼”为基础,“仁者爱人”的前提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即长幼尊卑有序,天子爱民,上级体恤下级,在儒家思想的潜意识里,仁爱是彼此尊重对方的身份地位,儒家仁爱思想严格来说是一个伪命题,披着仁爱外衣的等级歧视。相反,墨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出发点便是普遍的爱,凡天下百姓,无论是天子朝臣,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是平等的,即为无差等的仁爱。兼爱之兼,在于兼顾天下之人,墨家无差等的仁爱来自于平民阶层,而墨子本人也极力推崇这种无差等的仁爱观。但是古代中国以贵族阶层为统治阶层的力量太过强大,墨子的无差等仁爱是他们远远不能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痛恨和厌恶。这种无差等的仁爱触犯了权贵阶层的利益,从世界历史来看,平民阶层所衍生出来的思想要想引起社会文化革命,必须以席卷之势对贵族阶层取得压倒性优势。最终平民思想和贵族思想合二为一,形成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推动生产关系的革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以墨学为代表的平民思想相对于王权贵族思想力量太过弱小,没有引起变革的现实条件,再加上平民思想家在学术上的不重视,由此无差等的仁爱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很难实现。
(二)兼爱思想的平等性
墨子所提出的“兼爱”“尚贤”“非攻”“节用”“节葬”等一系列思想用以阐述他最向往的“天下大爱”即平等的“爱”。墨家思想起源于下层社会但并没有转而与之对立,而是服务于下层百姓,坚守自己的立场,代表着底层百姓的利益,一直为平民的平等振臂呐喊,这相对于当时的封建制度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儒家思想在这一点观念上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孔子出身贫寒,少年即立志出仕。而后以博学闻名于鲁国,渴求凭借满腹才华大展宏图,却屡屡碰壁,不得已周游列国,孔子虽然和墨子出身相似,但是儒家思想却是为统治者服务,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影响后来封建王朝近千年的传统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儒家思想所认同的“仁爱”是有远近亲疏之分的。他是以血缘关系为出发点,由此及彼地推广开去,而不是墨子所认同的无论亲疏远近,都应该彼此相爱。汉朝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文化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方向,直到现在,仍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宗法制便由此而来。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久经考验后又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与宗法制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以儒家文化為基础的宗法制,正式规定了家族成员的远近亲疏和长幼有序,由此衍生出“家族”“族谱”,按辈分大小决定地位高低。自此,作为华夏儿女,无论你身处何方,家族就是你心里的那个“根”。在某种意义上讲,儒家文化既迎合了统治者对于君权神授、天赋王权的合法心理,又让平民百姓找到自己所对应的位置,这种文化力量的强大是中华儿女每个人所感同身受的。但是宗法制最大的弊端在于把所有平民百姓的思想禁锢于其中——严格的亲疏制度,人们就会习以为常并指导自身行为。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即兼爱就会慢慢被人们遗忘。所以,从文化的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逐步打破不平等文化的过程就是走出儒学思想怪圈的过程。
墨子的“兼爱”思想着重点不同于儒家的道德伦常,不在于人性,而是以“利”为基础,“兼相爱”与“交相利”两者并举。在现实生活中,墨家思想所代表的广大平民百姓对于平等的渴望是极为强烈的。墨子所推崇的平等思想在实际上是对于儒学价值观的挑战。失去平等,何以言爱?不平等本身就是爱的缺失,没有了平等,人们心中的真善美也会随之荡然无存。《墨子》一书中字里行间尽可彰显墨子以平民视角对于天下和人民的热爱,“爱人之亲若爱其亲”,也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方可体现他爱人若己、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他主张推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本位思想,墨子心中的“兼爱天下”——这个社会没有国家之分、家庭之分、他人之分。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平等互利、和谐相处,没有亲疏远近之别。自觉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平等的享受社会带来的一切,每个人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社会中平等发展下去。
三、墨子平等精神对构建当今价值观的启示
(一)兼顾多重文化,发掘良性因素
自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在这170多年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日益加深的国际化,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使中国社会越来越受到各种国际因素的影响,我们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用了40年的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西方国家用二三百年的时间发展的成果,我们用40年时间就完成了,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综合兼顾中西方多元文化,发掘其中能够为之所用的良性元素,坚持我国正确的主流价值方向,毫不动摇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才是对于接踵而至的问题的应对之策。
(二)团结集体力量,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
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墨子更多的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努力地将更多的墨家弟子送入仕途,让墨家“兼爱”思想处处生根发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实践环境,充分利用政治的引领与规范作用。“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同,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故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1}墨家成员以积极的行动和社会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身体力行,力图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局利益,让“兼爱”从上到下成为社会交往的主旋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用入世的思想吸引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投身于共同的建设活动中,用良好的舆论氛围及积极行动壮大建设队伍。英国学者汤因比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希望。”{2}日本池田大佐说:“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是靠单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它同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归于实现和谐社会的大爱集体之下,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构建当今价值观的目标。
(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提高公民思想素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只要民族和国家还存在,爱国主义就永远不会过时。墨子的平等精神所倡导的与我们的民族精神不谋而合。墨子思想的平等精神,是完全摆脱了阶级束缚,人人生而平等,在社会交往中,一视同仁。反对人们为谋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反对人们损人利己,反对恃强凌弱,它要营造一个人人相爱、互尊互敬的没有战争、没有欺凌的友好和谐社会。这种思想对于重构中国人精神世界,增强人民团结力量,有着很大的贡献意义。
(四)增强公民家国意识,培养公民家国天下的侠义精神
墨子思想中所蕴含的最为珍贵的一点——视天下为己任的侠义精神,这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也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放在当今时代来看,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不谋而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灿烂文明源远流长,与其说是儒家思想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倒不如说是墨子的侠义精神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几千年流传未曾中断!墨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平等精神,既不是儒家思想以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为目的,也不像其他百家学说假意维护自己的地位。墨子思想更像是维护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这难道不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价值观吗?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福祉,为全球经济谋发展,为世界人民幸福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墨子思想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这一点上,与我国当下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外交行为准则如出一辙,在全球经济政治错综复杂、周而不全的局势面前,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墨子的平等精神,以期为我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注 释:
{1}尹伶伊.论墨子“兼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2017,(03):89.
{2}闫平.全球化时代墨家兼爱思想的多维解读[N].中国文化论衡,2017-03-25.
参考文献:
〔1〕杨莹.由墨子“兼爱”思想看中国“和文化”的底蕴和价值[N].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7.
〔2〕范艳茹.论墨子思想的平民性[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7.
〔3〕王菲菲.墨子“兼爱”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N].农家参谋,2017-05-29.
〔4〕张小萃.墨家文化传统及其现代启示探析[M].延安:延安大学出版社,2016.
〔5〕李博.墨子“兼愛”思想浅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4,(05).
〔6〕张雯娟.墨子“兼爱”思想下的人际观[N].兰台世界,2015,(18).
〔7〕蔡垚.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学理论,2014,(03).
〔8〕王亚芬,张敏.墨子兼爱思想的浅释[J].才智,2016,(08).
〔9〕冯正强;何云庵.简论墨子兼爱说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03).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