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珠峰下过大年

2019-06-03孙燕初

汽车与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墨脱县绒布墨脱

孙燕初

在冬季去西藏,在许多人看来并不是合适在冬季去西藏,在许多人看来并不是合适的季节,天气非常寒冷、降雪多等会让旅行变得更加艰难,不过冬季的西藏有着独特的味道。

路线方面,我选择了青藏进川藏出。青藏线从格尔木往南一百多公里翻越昆仑山口后平均海拔陡然上升到4500米以上,一直到西藏那曲之后再逐渐降低。这样的高海拔更有利于适应高原反应。

拜访可可西里保护站

在昆仑山口,我们与往常路过此处一样,停车祭拜索南达杰。1994年1月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腹地太阳湖附近与盗猎分子枪战中不幸遇难。索南达杰的牺牲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投身于保护藏羚羊的行列中。为了纪念这位勇士,除了在昆仑山口为索南达杰树立了雕像,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保护站。在海拔4700米的巍峨山口,索南达杰的雕像显得高大肃穆。青藏公路来来往往的人们,有些知道索南达杰事迹的,都会在这里停车瞻仰。我们也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献给了索南达杰。在不冻泉保护站,我们遇到了从索南达杰保护站前来拉取饮用水的保护区工作人员袁广名。两个保护站相距40公里左右,索南达杰保护站的水质不适合饮用,队员们只能经常驾车往返不冻泉取水。袁广名向我介绍说,虽然现在是冬季,气候非常寒冷。但他们依然没有放松对保护区的巡护。青藏公路沿线的四个保护站都有工作人员值班,并会经常沿路巡视。来到索南达杰保护站后,我们参观了展厅。最引人注意的是,展厅里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狼、棕熊等许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标本。它们既让人们了解了可可西里的动物,也提醒着大家要保护好这片纯净的无人区。

索南达杰保护站海拔约4500米,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强烈的高原反应,心跳加快、头疼欲裂。我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提前准备了许多药物和氧气。

珠峰下的跨年

在拉萨休整了一天后,我们继续往珠峰出发,目的地是珠峰大本营下的绒布寺。在去年底,珠峰保护区管理部门发布公告,禁止游客和车辆进入绒布寺以上的核心区域,原先的大本营包括帐篷酒店等在内的设施已经被撤除。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这是值得点赞的“禁令”。

冬季的珠峰旅游區实行免票,因此游客和车辆只需要在景区大门处登记即可。从大门到绒布寺约有80公里的路程,在前些年,还是狭窄破烂的砂石路。现在已经修成了单向两车道的水泥路,这对于发展旅游来讲非常有利,即使是轿车也可以顺利往返了。从大门驶入,一路顺利,没有冰雪阻路也没有乱石塌方。路两侧的山坡上也没有积雪覆盖,在冬季,看来这里的降雪量并不是很大。行驶了大概20公里,来到了加乌拉山口。这是一处非常著名的景观台。即使是在路边也能看到包括主峰在内的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我驾车攀爬上了稍远处的一座较缓的山坡顶上,海拔约5300米,在这里的视野更加开阔。天气非常好,天空碧蓝如洗。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这四座海拔8000以上的山峰从左往右呈现在眼前,尽管直线距离在40公里以上,但由于没有云层的阻挡,我可以清楚地看清每一座山的山脊线。往西南方向更远一些,还能看到另外两座雪山,我判断其中一座是海拔也在8000以上的希夏邦马峰,它位于聂拉木县境内,也是海拔8000米以上高山中唯一一座全部在中国境内的山峰。加乌拉山口简直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观台了。

这条通往绒布寺的山路,有数不清的回头弯,有人说是108拐。许多弯道外都是深崖,每一位驾驶者都需要小心谨慎。抵达绒布寺时已是下午4点左右,赶了一天路,我们都有些饥肠辘辘。我停好车找了一处避风地,用高山气炉煮了一锅面充饥。这天是腊月二十九,我们按计划在这里住宿两晚。正月初一再下山。在珠峰脚下过一次春节,也是许久以来的想法了。这样做并不是要追求什么人生意义,更多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是自驾游者所能抵达最靠近珠峰的地方了。从这里观赏珠峰也是最佳位置之一,直线距离大约10公里。从这看到的是珠峰北坡。北坡的积雪并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山势陡峭,积雪挂不住,山体投射着拒人于千里的冷峻之气。看珠峰需要好运气。这次我们遇到了好运气。在落日时分,珠峰的奇观之一旗云出现了,在西南季风的吹动下,一直飘浮在山尖南坡,在太阳的余晖照耀下,珠峰变成了赤红色的山体,旗云也被染成了红色。这就是难得一见的珠峰“日照金山”奇观。

大年三十这天,我们很早就醒了。我们住的绒布寺招待所,非常简陋,但是房间窗户正好对着珠峰,因此在房间就能观赏珠峰日出,估计这是海拔最高的珠峰景观房了。相比昨天的“日照金山”,珠峰的日出相对平淡无奇。但是在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旁简陋的招待所房间里,裹着羽绒睡袋,透过窗户,看着春节的第一缕光线照射在珠峰上,这种经历就已经很难得了。窗外刮起了大风,吹得房檐呼呼作响。屋内的温度也非常低,就连矿泉水也在一夜间被冻成了实心冰块。随着太阳升高,阳光也照进了屋内,我们也感觉没有那么冷了。到了下午,太阳已转到背面山后,屋里又变得阴冷无比了。来了几拨游客,匆匆忙忙看了看珠峰之后就下山了。除了寺庙的僧人,整个珠峰下就剩下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住宿了。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除了寒冷,吃饭也会有问题。按照传统,大年夜是要吃饺子的,然而这想法在珠峰下是不能实现的。海拔高、水的沸点低,估计也就是80度左右,能把饺子煮成粥。不过我们还是有所准备的,什么高山气炉、气罐、各种锅等等一应俱全。出发前在北京时我就炖了不少羊肉,冷冻后放在保温箱里,一路吃到了珠峰,依然还有不少。我把肉放在锅里,加水炖开,成块的肉捞出来,再用肉汤炖了一锅面。简单的一盘肉加一锅面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虽然简单,但也吃得有滋有味。午夜,这里没有热闹的鞭炮,也没有央视的春晚,有的是漫天的星斗。

正月初一早晨。绒布寺内传来僧侣颂经的声音,悠远绵长。我们也告别了珠峰下山而去。

初识墨脱

墨脱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隐秘的莲花”,令人一看就心生向往之意。然而,墨脱深深地隐藏于西藏东南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的东岸,远离主要交通干道,加上雪山河流的阻挡,无论人员还是车辆进出墨脱都非常艰难。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至波密县的公路在2013年打通,这也是外界通往墨脱县城的唯一公路。从波密到墨脱大约115公里,除了靠近波密段有十几公里的水泥路之外,其他都是砂石路。因此,在这里“公路”的概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通途大道。从波密出发后,我們花了大概7个小时才到达墨脱县城,沿途经过两处检查站,除了检查边境证,还对每辆车登记、开具限速条。嘎隆拉山口是公路上最险要的隘口,在隧道打通之前,冬季一旦降雪就会把整个山口封掉,这就等于隔断了进出墨脱的唯一通道,整个冬季墨脱就成了孤岛,直到来年4月后积雪融化才恢复交通。与阿里、日喀则等地迥然不同的是,墨脱的气候接近于热带,即使冬季也满眼苍翠。我们在正月初三进入墨脱时,白天的最高温度大约是20℃,在达木珞巴族乡附近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还买到了当地老乡刚采摘下来的芭蕉和柠檬。墨脱县城坐落在平坦的半山中,大多数建筑物都比较新。墨脱多雾,整个县城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不由得让人想起“隐秘的莲花”的蕴意。

在当晚,我们看到了未来两天墨脱暴雪黄色预警的消息。这让我们有些纠结,原本要在墨脱县观光一天的,但有可能会被大雪封在墨脱,面临难以预测的局面。于是决定放弃在墨脱的游览计划,第二天一早离开墨脱。刚出发时有点小雨,几个小时后转成了降雪。路上开始有了积雪,有几辆车滑到了路边的排水沟里。幸好我的车装了冬季胎,应付这种雪地不在话下,我最担心的是在嘎隆拉山遇到大堵车,那就麻烦了。越往山上走,雪越大,积雪有十多厘米深。地面上是雪水烂泥,路况非常差。有许多人开始停车给轮胎捆上防滑链。防滑链是比较有效的应对冰雪的装备,但是比起雪地胎来还差得远。西藏的车主们貌似没有使用冬季胎的习惯,很多人对冬季胎都没有概念。路上有几次因为车辆互撞导致的小规模堵车,但这并没有让太多的车辆滞留。这次又耗费了将近10个小时才返回到波密县。

此行是我第一次进墨脱,就遭遇了复杂的天气和路况。大雪封山、暴雨断路等等对本地的一些老司机来讲都是家常便饭。现在波密至墨脱的公路会经常全线封路,以便维修整治路况,禁行十几二十天都是很正常的。

期待有机会再来拜访这多“隐秘的莲花”。

春节期间的这次长途旅行,共历时20天,总行程超过9600公里。我见识到了冬季的西藏不为人知的一面,看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走过了最无常的路。在珠峰下度过了一个平淡但是令人难忘的春节。旅行有时候不需要预先设定主题,走在路上总会发现奇观,总会给你留下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猜你喜欢

墨脱县绒布墨脱
绒布冰川的内心独白
墨脱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研究
天使的魔术
墨脱县土壤养分分析与评定
莲花圣地
秋冬绒布好烧 看女星怎么穿出优雅
墨脱: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reefrog from Medog,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Anura, Rhacophoridae)
浅谈墨脱茶叶的合理发展
莲花秘境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