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投资机会
2019-06-03陈希琳
陈希琳
全球化对于投资的一大影响在于,后者要顺应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才能挖掘市场蛋糕。“一带一路”也将引领新的经济全球化,那么这项倡议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资产如何才能保值升值?受外资和内资青睐的科创板又将提供哪些获利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会给中国和世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室副主任田慧芳向《经济》记者表示,2015年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中国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在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基础上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可见 “一带一路”背后的官方意识形态即是和平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在田慧芳看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和环境可持续性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三大支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观和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的物流及基础设施存在水平不足、质量落后等普遍问题。基础设施的缺陷意味着高运输成本,这将妨碍了市场准入、跨境贸易和经济发展,使得这些国家发展面临下行风险,而基础设施以及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可以减少这些下行风险。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将中国与不同国家的战略规划和安排纳入一个框架中,旨在加深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基础设施、贸易、金融、政策的连通,尤其最重要的是人民之间的“连通性”,从而创造机会,增加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实现合作共赢,因此代表了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国际发展合作框架。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当前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遭遇挑战时曾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作用,他说:我们需要一个将全球紧密团结的倡议,让人们相信有更好的全球化,让人们相信自由贸易可以让整体受益,让人们相信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不会让任何人落在后面,而“一带一路”倡议所描述的正是中国为全球发展带来的“新愿景”,它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机遇。
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按照田慧芳的分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最新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3年持续下滑,2018年更是降至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低,而下滑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下降幅度达到40%。与此相反,尽管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等多重挑战,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无论从新设立的外资企业数量还是从实际使用FDI金额的同比增速,均比往年有显著改善,201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甚至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以及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商务部投资司的数据显示,2018年合同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近1700个,同比增长23.3%,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亿美元,继续保持了3.7%的同比增长速度。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全球投资的低迷并未影响外商投资对中国的信心。
田慧芳说,中国的投资优势集中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持续的城镇化和区域融合发展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2018年中国平均城镇化率接近60%。根据国际经验,至少还有20个点的提升空间。城市化带来的首先是人口向大都市圈的大量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消费品、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和其对应服务行业的成长。此外,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不足50%。在中西部崛起战略实施中,中西部地区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和利用外资环境将会有明显的改善,后发优势将日益显现。而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区域发展的联动性,优化开放布局,引导外资投向。
其次,日益提升的營商环境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新优势。随着《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等落地实施,我国外资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2019年中国在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上升30多位,从2017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46位,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经济体之列。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019年3月15日,《外商投资法》审议通过,旨在为外国投资者的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及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这是中国推进对外开放的最新举措。
此外,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直是我国FDI长期偏向的行业,尤其制造业几乎吸引了60%左右的外资。未来除了传统业务领域,2018年版负面清单对外资放宽市场准入的产业给予了明确规定,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大多数部门。比如服务业行业,外资进入银行、证券的限制将逐步取消;基础设施领域,将逐步取消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连锁加油站建设、国际海上运输等一系列限制;在文化领域,取消禁止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定。制造业基本放开,汽车行业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准入也逐步放宽,将取消多种农业生产和资源开采外资限制。总的看,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将成为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目前已经有不少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收到新的政策落地实施,比如重化工行业诞生了首个外商独资项目——湛江巴斯夫石化、美国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历史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等。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利宁向《经济》记者表示,中国的机遇,既有传统的原有机会,也有新的机会。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是一个好的整合市场,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消费强度。“当我们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特别有价值,不仅仅中国人自己看到,国际也注意到我们在技术和科技上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例如人工智能、高铁和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我们能做好?就是因为有巨大的应用规模,因为技术进步只有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张利宁表示,除了巨大的应用市场,中國市场的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社会政治稳定,“这是很有意义的,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开放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利益,这会给外资带来巨大的鼓舞”。在他看来,除了这种软环境和硬条件的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人力资本方面都有优势,“中国劳动力的素质非常高,劳动力和纪律性都很强,这些都是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方方面面的条件。”
机会存在于过去和将来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汪文祥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各个产业当中都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前年大部分的外资都在工业领域或者制造业领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在逐步扩大,现在利用外资的指导目录修订以后,就更大了。”
全球经济增长已经比价缓慢,这时中国打开国门,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对于这一点,汪文祥说,意义非常大,“我们现在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世界经济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国带来的。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规模,进口量非常大,我们没有走封闭的道路,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大家一起发展,体现了大国风度。”
现在有很多人计划海外投资,汪文祥表示,对外投资也是我们双向开放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有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在下降,这些需要对外转移,逐步对外发展。“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肯定要逐步走出去。”
汪文祥表示,目前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要加快发展的产业,是一种技术引导型的产业,外资有基于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也给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机会。
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消费也是一个亮点产业。乐信创始人兼CEO肖文杰向《经济》记者表示,随着95后、00后新消费人群崛起,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新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虽然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6.2%(2018年),但从消费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只有拥抱新消费,才能带来高增长。”肖文杰表示,新消费时代主要表现为“三新”:一是新的消费人群,即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二是新的消费需求,主要指品质类消费和服务类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三是新的消费方式,即信用消费兴起,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消费方式。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对‘新消费的提法是,新消费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用消费的兴起。人们过去错误地认为储蓄越多越好,而消费金融是不利于储蓄的,所以不利于经济增长。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储蓄都主要集中在企业部门,消费金融并不会影响到这一部分,消费金融通过刺激消费,反倒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且,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因为消费金融引发过金融危机。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信贷政策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肖文杰表示,要抓住新机遇,核心是要服务好新人群。95后、00后普遍教育程度高、信心指数高、消费品质高、消费能力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家庭经济条件最优越的一代人。
除此之外,在张利宁看来,“三农”领域的投资机会同样不小,现在农业也在转型升级,开始做观光农业、文旅农业和体验农业,追求品种的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在这些方面国外有经验。
科创板蓄势待发
2019年4月16日,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对战略配售、保荐机构子公司跟投、新股配售经纪佣金、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定价及配售对象分类等做了细致规定。
对于中国科创板未来的价值和空间,汪文祥认为,科创板是改革的产物,可以支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除此之外,也为市场中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和壮大的机会。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前景是非常好的,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技术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的重要渠道。“现在在试验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但有些是改革中的问题,有些是成长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肯定会逐步得到解决。”
对此,中富投资基金总监石俊来向《经济》记者表示,从股权投资的角度来说,短期内最大的机会还是科创板,科创板上市之后对散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因为开盘之后肯定会有一些炒作,价格就会出现暴涨暴跌,但是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比较看好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器械这些领域。
科创板打新策略最近被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这种或定位稳健或定位增强的特殊策略,普通投资者是否有可以参与的机会?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昕表示,科创板打新明显倾向成熟机构投资者,网下配售直接将个人投资者拦在门外。由于此前A股市场新股上市溢价明显,参与新股网下配售往往获益颇丰,合格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上询价、网下配售热情丝毫不输于机构。而此次科创板网下配售,考虑到科创板对投资者的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更高,全面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将首次公开发行询价对象限定在机构投资者,尤其是A、B类的大型专业机构。
“尽管科创板网下配售仅面向机构投资者,但机构参与新股网下配售的难度事实上有所提高,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科创板采取完全市场化定价方式,申报价格难度上升,定价能力较弱的机构可能无法入围;另一方面,科创板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停限制,上市初期不确定性会大幅增加。参考2009年创业板推出时的新股网下配售情况,当时也是实施市场化定价方式,且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但当时网下配售需要锁定三个月。根据光大证券的数据总结,在第一批创业板上市时,首日涨幅高达100%以上,但随着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上升,首日涨幅逐渐回落。在2010年1月发行市盈率达到高点88.62倍后,随着市场下跌,开始有公司在三月后出现破发的情况,这也意味着一些投资者参与新股线下配售可能会承受亏损。”雷昕表示,借鉴创业板的发行经验,机构投资者通过网下配售打新在初期能够大概率获得较为不错的回报,但对于一些估值过高的个股应警惕其涨幅下滑甚至破发的风险。
雷昕认为,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只能参加网上打新且有50万元股票资产的门槛,大部分散户难以直接参与。如果想获得科创板的打新收益,更简单的方式其实是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公募基金作为A类机构投资者,在网下能够获得优先配售,而散户则能够无门槛直接购买科创板打新产品。截止到4月12日,目前有74只科创板主题基金在申报中,其中不乏一些三年封闭式产品,可见各大基金公司都对科创板极为重视,布局科创板基金的热情高涨。通常来看,规模较大的打新基金以配置高评级债券为主,受底仓波动影响较小,打新加成可提供较为稳健的回报;而规模较小的基金由于打新占比更高,有更显著的增强效果。
在他看来,科创板推出有望带来更加市场化的新股定价和配售机制,对投研团队的定价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有准备和有核心投研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方能胜出。当前的制度倾向无疑是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通过网下申购能获得相比网上打新更高的中签率,如果可以优选出资质与成长性较好的创新科技型公司,而非粗暴的“一把抓”,应该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科创板的准入门槛并不低,投资的难度也不小,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一方面,股票底仓配置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参与新股网下申购,剩余仓位积极进行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操作,可以做到较好控制组合净值回撤的基础上获取较好的增强收益。同时,从香港市场基石投资者的情况来看,面对即将开通的科创板,市场化定价将会对拥有锁定期且被动接受价格的投资者带来更严重挑战,这将更加考验战略配售基金和机构对于IPO企业的估值能力。”雷昕表示,具有主动定价能力的战略配售基金机构将在发行战配基金制度红利中挖掘到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