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识谱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2019-06-03吴优
吴优
摘 要:在初中学习生活中,除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课外辅导,音乐活动和音乐课程对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的丰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音乐的难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识谱;初中;误区;对策
识谱教学是音乐的基础课目。识谱教学如何开展一直是音乐教育界一直纠结的话题。过多注重识谱技能,或者过分看淡识谱技能都不是可取的办法。如何做到让“识谱”这朵花在每节音乐课中“常开不败”,是本文的重点。识谱教学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高训练又是识谱的一部分。识谱能力既是音乐能力中的特殊技能之一,又是學习音乐的重要基础。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识谱教学要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结合自己再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浅谈小学生识谱的必要性。
一、识谱教学的误区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然而识谱教学长期以来陷入困境,造成这种状况既有音乐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也有音乐教师不重视识谱教学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识谱教学,多年来一直没有走出“分散识谱教学法”的误区。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完成识谱教学任务事实上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
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单的五线谱,以致整个初中阶段,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教”和“带”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老师学步,以获得自我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识谱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初中识谱教学可以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培养学生识谱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谱教学
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弱强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的多了。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不要认为教会学生识谱的本领,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并成为他们以后终身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认为学会识谱就会懂得音乐创作、音乐欣赏。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高音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