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预习作业让课堂更高效

2019-06-03许丹丹罗连连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段落全文

许丹丹 罗连连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的效率或效果能够相当高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来说,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教育教学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较高的课堂。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指学习前的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寻求知识的过程的开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寻求过程,是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提前理解、质疑和思考一个新的认知对象的过程。因此,高效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本文结合我的高效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出预习作业六个步骤。

一、字词

学生预习喜欢“贪快”。在正常教学中,预习的第一步是默读课文,找到新词和词组,读几遍,再标上拼音。但在预习的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很“聪明”,他们经常省略默读这一步,直接在“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上标上拼音和组词,就算任务完成了。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字词预习作业是。

(1)用拼音和组词法在书中标出“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并读一读(先从课本的标签和字表中找,然后在课后用不同的标签在课文中标出“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并标出自己不熟悉或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地方查工具书)。

(2)在课文中找出有生字的词语,并标注在旁边。(优先找到课文中已有的词语,文中没有的写课外积累或查参考书。)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本课中积累新词,而且提高了预习的针对性,使新词不再成为阅读课文的障碍。

二、读背

学生在字词阶段消除阅读障碍,接着他们需要阅读课文。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完全阅读课文。由此可见,预习的最基本要求是在上课前正确、流畅地阅读课文。

预习阶段要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地阅读文本。初读课文时需大声朗读。每个句子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应该讀得流利,以达到初次阅读的目的。第二次阅读需默读。思考文本的主要思想,如文本所说的内容、介绍的人、描述的场景、告诉我们的原因以及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读了这两遍后,相信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在这个时候再读几遍,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句意

1.用圆圈标记文本,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使用不同的线段课文中无法理解的地方,然后标上“?”或简单注释。遇到对理解文本方面起关键作用的词,需要借助参考书查看其含义。在预习中,要求学生查阅参考书解释,将它们写在词语下。不懂的地方做标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更加留心听老师的讲解。这样使听课目的明确,注意力容易集中,态度积极,听课更高效。

2.在预习和阅读课文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圈出一些优美的词句,这既能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积累美文短篇。并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句子,以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词句,都抄在阅读笔记本上,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背下来。

四、段落

在读背之后,又加强了对句意的解读,接下来要串联起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了。

1.段落精读。通读全文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主旨。整体和局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局部段落。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和分析文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情感。

2.梳理结构。只有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才能总结出某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但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只照读原文,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段落的主要思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预习时没有彻底阅读课文,也没有理顺行文的结构。

3.段落作用。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可以选择抓取中心句、摘要等方法。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分析段落的作用,还可以看段落的位置,如果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点题、总领全文、埋伏笔等;如果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或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如果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五、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事实上,发现和创新始于质疑。要经常鼓励学生回到课文中去,通过默读思考他们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如文本意义是否真正理解,文章主题的总结、段落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解析、写作特点的剖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练习是否能回答等等。质疑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六、导学案

导学案是一种典型的“教学一体化预习学案”,集教与学的内容于一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独学中发现、思考、质疑,再反思和内化。教师适时点拨可以更好地实现“导学”的功能。

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是指导学生在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的线索。导学案就是是衔接、引导,找到结合点,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在教学前对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已有针对性,学习过程将成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简单、全面、高效、有序。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促进教学相长,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也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和改进预习方法的指导,不断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形成连贯性,让学生体验到预习的乐趣,一定会提高语文预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巧英.浅谈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C].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6.

[2]陈建学.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J].新教师,2017.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段落全文
趣味•读写练 答案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效果提升的基本策略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