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活经济学拔头筹

2019-06-03郝志明

大学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降级经济学队伍

郝志明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有一个品牌赛事——“中富青年领袖大赛”。刚刚进入大学不久,我就听一个大三学长提起过中富大赛,大赛中5名同学组成的团队,要经过赛事推广案的撰写、商业精英汇、财富争夺战和案例分析等共四轮较量。每年的比赛都会吸引百余支队伍报名,学长也曾带领团队拿到了二等奖,奖金8000元。

两年前,我曾在第二轮早早止步。

经过一年的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我们终于如愿在2018年的中富比赛中拔得头筹,而起关键作用的,是我们活用了经济学知识,将平时学的理论,实实在在地应用到实践之中。

用“比较优势”进行团队分工

2017年的比赛中,我们任务分工很随意,工作多的时候,抽签决定任务分配,工作少的时候,交给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人包揽全局,再由其他人提出意见,简单修改。

作为队长,2018年比赛中,我认识到这样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包括团队简历、商业策划都做得较为粗糙。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无论工作量多少,都会组织大家商讨各自的能力特点,通过评估机会成本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我们经济学专业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专业名词。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某一个生产者生产某个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个生产者更低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国际间经济贸易、城市功能的定位,背后都离不开比较优势原理的指导。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将这些资源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所带来的收入。

举个例子,我比你更擅长做海报,你比我更擅长剪辑视频,这就叫做我在做海报方面相对于你具有优势,这时我们便可以这样分工:我做海报,你剪辑视频,这样我们的效率就可以达到最大化。

但是现实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我一天可以做8张海报或剪辑4段视频,而你一天可以做20张海报或剪辑5段视频,显然,无论在海报的制作还是视频的剪辑上,你都有绝对优势。这样看来,如何分工是不是无所谓了呢?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剪辑一段视频的时间如果用在海报的制作上,就可以做出2张海报,也就是说,我剪辑一段视频的机会成本是2张海报,而你剪辑一段视频的机会成本是4张海报,这时候,虽然你剪辑视频具有绝对优势,但机会成本却比我高,所以,我剪辑视频便具有比较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这样分工,我来剪辑视频,你去做海报。一天后,我们二人的成果是20张海报与4段视频。如果我拿我的2段视频与你进行贸易,根据你的机会成本,除去其它因素的影响,你可能愿意用8张海报与我交换,这样我最后会剩下2段视频与8张海报,比我自己单独生产多出了2段视频的收益。在你的视角下,同样如此。这种分工的优势在于,尽管生产一种产品会占用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时间,但我们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使代价最小化。这样,我们双方可以通过贸易取得双方都合意的结果,我们的合作也实现了收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即使在什么项目上都绝对不如别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从相对的角度找到自己可以发挥特长的领域,并且通过分工和交换,尽可能降低资源的浪费,使贸易双方都获益。

在这次比赛中,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后续的合作中,我们通过科学的分工,完善了细节,商业策划让评委赞不绝口,现场答辩也对答如流,最终成功地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挺进第三轮。

博弈论让我们携手闯入第四轮比赛

财富争夺战像一个大型的寻宝游戏。在争夺战中,我们需要寻找隐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产币点,在各产币点答对相应题目来获取相应的财富。最后的积分排名由各支队伍积累的财富总量决定。

校园很大,可以设置产币点的隐蔽角落更是星罗棋布,仅仅凭借五个人的力量很难快速找到更多的产币点。于是,为了节约搜寻时间,大多队伍会选择与其他队伍进行联盟,共享币点信息。我们也与两支队伍达成了共享信息的协议。

比赛刚刚开始,我们队伍便幸运地发现一处币点,要不要向两支盟友队伍透露呢?我们陷入了纠结中。因为产币点每半个小时才产一次币,每次产出的币值只允许最先到达的两支队伍夺取。如果向其它队伍透露了信息,就意味着下次产币时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稍慢一步就会拿不到收益。如果对方违约,那我们共享币点信息的行为便会损己利人。

“我们遵守协议吧,毕竟整整一天的比赛呢,币点也不是一个两个,合作也不只这一次。”经过商讨,我们做出决定。支撑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博弈论中“重复博弈”的思维。

博弈论是研究游戏中局中人采取的策略与博弈结果的一门学问。在游戏双方或多方每次发现产币点的时候,选择遵守协议共享信息,还是背弃协议拒绝共享,都是一次博弈。

假设只有一个产币点,即只需做出一次决策,游戏就变成了“一次博弈”,这时局中人定会选择违约,即对产币点信息保密。因为即使违约,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收益,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财富争夺战的情况与此不同,游戏中有大量产币点,当我们发现产币点时,无论我们做出遵守协议还是背弃协议的选择,联盟队伍都会对我们的选择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我们遵守协议,他们便更倾向于投桃报李,使合作关系维持下去;而一旦我们违约,便会影响合作中双方的互信,联盟就很容易解体。这便是“重复博弈”的过程。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诚信能使收益最大化。

比赛中,与我们联盟的两支队伍选择了不同的策略。一支队与我们共享产币点位置。但是另一支队伍却选择了违约,于是,我们也选择对信息保密,合作便难以继续进行。两种博弈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选择合作的那支队伍与我们携手闯进了下一轮,而选择违约的队伍却遗憾止步。

我在这论比赛中,深刻地体会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如今国际社会日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全球贸易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交易各方都能在交易中发挥比较优势,从中获益。而贸易保护主义却主张通过限制进口、施加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国产品竞争。这样既无法享受到贸易的优势,还会造成了资源浪费。一个国家一旦采取贸易保护,与他国的经济互信关系毫无疑问会受到影响。这样看来,贸易保护可以说损人不利己。

经济学带来理性世界观

最后一轮,案例分析大赛,更是让我们第一次将经济学视角用在了实际问题的分析中。社会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经济现象,对同一现象的解读往往是众说纷纭。经济学的直觉与思维,往往会拨云见日,在种种迷思中剖析出事实真相。

第四轮案例分析大赛,我们拿到了“消费升级与降级之争”的案例:近些年来,榨菜销量的上升、拼多多的兴起、共享单车的流行,被许多人当做中国社会“消费降级”的例证,因为直觉告诉我们,低价商品在人们消费品中所占比例好像在上升。但是与此同时,高档白酒、豪华车型的销售增速却分别跑赢了低档白酒、普通轿车,这又被認为是消费升级的现象。题目让我们就这些现象给出自己的分析,说明当今中国经济领域到底是处于“消费升级”阶段还是“消费降级”阶段。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一些低价商品的销量上升,但国民收入也在上涨,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其实是在上升的。那为什么人们低价商品的消费却在增加呢?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自然要考虑人的观念。所以我们推测,人们可能为了消费更昂贵更高端的商品,在其它商品的消费上便更倾向于选择相对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省下钱来追求自身所好。“用着上千块的保养品+点着十几块的外卖”、“吃榨菜+背LV+出国穷游”,这样的组合,在现实中也并不鲜见。

我们还从政治经济学中找到了答案。随着科技进步,一些原本昂贵的商品生产成本降低,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商品的价值也就下降了。人们收入上涨,选择消费原来的商品,其价格也是在下降的。即使消费并没有降级,但如果只看表面,便很容易忽略了其中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变化,只注意到价格的变动,而得出“消费降级”的错误结论。

综合各种分析,我们一致认为,低端消费品销量的上升,并不能被当做是消费降级的表现。即使消费降级的观点一度占据主流地位,但是我们发现,在经济学的视角下,一些主流观点的分析漏洞频出,经济学带给我们的世界观显然是更为理性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不经过这次中富比赛,那些课本上的知识,可能已经随着考试周的结束被早早遗忘。相比于最后的名次与奖金,它带给我们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专业学习注入的乐趣,才是更可贵的东西。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降级经济学队伍
社交降级后,终于舒服了
现代年轻人“消费降级”现象大扫描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