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为二孩心理教育负责

2019-06-03杨箫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二孩爸爸妈妈家庭

杨箫

背景介绍:

作为一名战斗在幼儿园教学一线的我,在接触幼儿方面特别的多。我也特别喜欢孩子,对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幼儿,也会有很深的印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随之而来的就是二胎的到来,在我身边就有好多二胎。等到二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二胎就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有的家庭大孩在上小学、初中,小孩上幼儿园,好多都是隔辈人送二胎……我要说的,也是关于一个身边的孩子。之所以想要撰写有关她的教育故事,是因为她的一些行为具有普遍性,希望我的故事能够对大家的教育教学有所启迪。

故事描述: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二胎就象放开了闸门的水,蜂拥而至……时代的特殊性,使这批孩子必然会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而我发现的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我同事家的二孩身上,更出现在大多数的有二孩的家庭。这个问题就是孩子对的教育问题,孩子的父母要照管大孩,二孩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来管,普遍意义上来讲,孩子的教育就成了问题。还有孩子对父母的那份爱的渴望……王琦琦是我们幼儿园一位老师的孩子,所以对她的家庭情况很了解。因为爸爸妈妈在长春照顾上初中的姐姐,不能经常陪她。现实,这就是很多二胎家庭出现的类似的问题。与爸爸妈妈的接触少,孩子有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焦躁、胆怯、懦弱、需要人关心,需要人多关注,很是明显。

王琦琦对于妈妈,就是在单位上班的时候能看见,最显著的表现是找妈妈,当看见妈妈时,都会哇哇大哭,喊着“我找我妈妈、我找我妈妈……”孩子那发自内心的哭喊,还有无助的眼神,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我一把抱过孩子,紧紧的抱着她,擦干孩子脸上的泪珠,轻轻的拍着孩子的背,“宝贝别哭,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和自己最亲爱的妈妈分离,孩子幼小的心灵,该是多么的痛苦的一件事!每天孩子都要重演一次这样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内心对孩子的这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实际上,对于王琦琦来说,孩子只不过是通过遮阳的方式,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呵护,还有孩子对他们爱的渴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对于王琦琦出现的问题,我上网查看相关案例,查阅资料,查看有关二胎的教育问题,最后选择了家园共育的解决方式。首先我和孩子的妈妈沟通,希望她在周末大孩子没有课的时候,把二孩也接到一起,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和姐姐在一起的快乐,同时,在单位也要和孩子多交流,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其次,日常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关于在家庭中,如何和爸爸妈妈姐姐相处的幼儿绘本,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开展活动时,我尽可能多的引导她,让她来说一说,画面的情景里面有谁?在干嘛?发生了什么事儿?开始时孩子胆怯不说,或是很小声的说,我就会时常摸摸她的头,当她回答正确时,让全班小朋友为她鼓掌,給她鼓励,让她感受到,大家对她的那份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王琦琦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胆怯了,参加活动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且有问题能举手回答,脸上多了几分自信与阳光,而不是原来动不动就哇哇大哭了。同时再看见妈妈时,也不象以前那样无辜、依恋了,而是很高兴的和妈妈打招呼,大声的告诉妈妈,“周五你别忘了接我”。孩子的变化感动了妈妈,同事再次和我交流时,真诚的说了声“谢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做父母的也会加倍努力,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分析与反思:

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像王琦琦身上的问题,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个问题,认为家里人给了孩子足够物质需求,给了她足够的爱,甚至是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的宠爱。但是他们忽略了这种家庭教育的细节,通常会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雾水,让孩子感觉不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像是被抛弃了的孩子一样。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能有更多的家长,能够关注二孩的心理教育,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在处理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做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更应该多关心这样的孩子,通过家园共育,让二孩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猜你喜欢

二孩爸爸妈妈家庭
数字
家庭“煮”夫
我的爸爸妈妈
恋练有词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能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