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营企业家的40年
2019-06-03陈光
陈光
德国奥登河畔的工业重镇法兰克福有一条“正泰大道”,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也是正泰国际化的缩影之一。
在北美、欧洲、亚太设立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在近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机构或物流基地……在全球地图上描绘正泰的业务布局,会呈现出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
这张网的起点,始于温州的一座“小镇”,将一个点变成一张网的,是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经典标杆——南存辉。
1
“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2018年12月18日,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给了南存辉这样的定义。
改革开放的40周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40年,是民营企业家成长成熟的40年,也是南存辉个人创业生涯的40年。
40年前,柳市籍籍无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在此之前,渴望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力量在中国大地蓄力待发,只待一阵春风将其唤醒。这队伍中就包括虚龄13岁的南存辉。
1976年初夏,父亲在集体劳动中受伤,家中生活难以为继,13岁的南存辉不得不辍学,挑起修鞋担,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上学时成绩优异、担任班长的南存辉,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国有企业工人;如今,走上街头成为一名修鞋匠。寒冬腊月,带倒钩的锥子扎穿手指,南存辉咬着牙拔出来,含着泪继续补鞋……
越是这样,南存辉越不服输,修鞋也要修到最好。不久,他就以“修鞋状元”闻名于那一条不长的窄街,心里越发蹦跳着三个字:不甘心。
1978年春天,鞋摊上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他们是补鞋常客,付钱也爽快。南存辉对此心怀忐忑:为什么你们的鞋坏得这么快,是我的手艺不够好?攀谈间,他得知,对方都是供销员,奔波于全国各地,销售柳市的电器产品;其中的佼佼者,一年能挣十几万。这个数字瞬间击中了南存辉敏感的神经,这一年,他15岁。
2
南存辉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开了一家电器装配店,做零配件组装与销售生意。
父亲心存顾虑,给他算了一笔账:你皮鞋修得好,一天能挣20块,比大学生都强,怎么能丢了这门手艺?不想让父亲不开心,南存辉每天早上五六点,挑着修鞋担子出门,实际上是偷偷跑去经营电器生意,夜里两三点回到家中。
每天睡二三个小时,如此坚持一个月,电器店净利35块,每位“合伙人”分得9块。赚不到钱,其中两人选择退出。
初入行的南存辉,对产品质量、客户产生了深深的敬畏,这种敬畏心延续至今。多年后,提起创业之初的境遇,他还是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央出台一号文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创立之初,“求精”只有8个人,只能勉强维持。为了破局,南存辉破天荒想出了“借人才”的计划。
人才哪里求?大上海。在上海,南存辉“盯”上了几位国有企业的退休工程师,随即展开疯狂“追求”。对方的态度,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彼时,温州电器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老师傅们认定加入“求精”就是同流合污、晚节不保。南存辉不死心,天天跟在老师傅们后面,帮人做家务,忙到太晚直接睡地板。
这份诚心打动了对方,一位老师傅因此提问:你是要票子,还是要牌子?南存辉没做考虑:我先要牌子,再要票子。这个满分回答,撬来了3位工程师。
柳市没有酒店,只有几块钱一晚的小宾馆。工程师们为方便工作,也为了给老板省钱,不愿意住,索性在厂里打起了地铺。“地铺之交”间,他们为“求精”架构起了最初的研发体系。
3
彼时的“求精”,仍是一家求生存的小企业,南存辉对各种“生死线”充满敬畏。
1986年,国家颁布《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要求生产低压电器的厂家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南存辉积极响应,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并花8万元买来检测和试验设备。当时产品根本不愁卖,不拿证书照样赚钱。同行不愿参加,甚至有人嘲笑他。
嘲笑者很快付出了代价。80年代中后期,随着柳市电器厂商的野蛮生长,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上市后,事故频发。一时间,柳市电器成为过街老鼠。
1989年,国家下决心进行整治,六部委联合进驻柳市,治理电器行业,这样的举动堪称前所未有。治理“有保有压”,一大批不合格的电器厂被迫关闭。工作组前往求精开关厂检查,南存辉的“生产许可证”令他们眼前一亮,“有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这样的企业应该扶持”。“大清理”之后,“以质立厂”的求精开关厂脱颖而出。
1991年,求精开关厂分家,正泰诞生。同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考察柳市。南存辉在汇报时称自己办的企业是股份制企业,“括弧集体”。李瑞环听后说:为什么非要加一个“括弧集体”呢?“光头不是更凉快吗?”
这句话给了南存辉信心,也给了温州信心。对财富、成功的渴望,催生着各类创新席卷温州。在政策的指引下,温州人用创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解开民营经济的枷锁,持续为全国经济的腾飞提供燃料。
4
90年代初期,政府致力于推动规模化的民营经济。在浙江,省政府下派了大量专家对企业进行扶持。温州的很多企业对专家避之不及,以“暂时不需要”为由婉拒。而专家组到了正泰,则受到了南存辉座上宾式的欢迎。
“现代化企业管理”“精准预算”……一个个陌生而新鲜的词汇,令南存辉大為兴奋。几次指导之后,南存辉动起了心思,他专门派人“盯住”那些快要退休的专家,并为此来回奔波。很快,正泰集结了一批既懂政策、又精于实际操作的专家队伍,企业藉此迅速做大。
当时,全社会都在讨论规模化经济,有规模,才能有经济效益。如何实现规模化经济?正泰得出答案——兼并组合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民营企业并没有兼并组合的先例,法律也没有相关规定,专家们认定这件事可行,上级行政与工商管理部门也表示支持。于是,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正泰通过创新式整合的方式,吸收了柳市大大小小48家企业,成为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集团化企业。这次兼并组合的成功,不仅给相关政策、法律提供了实操依据,还拯救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也从根基上拉动了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如今,正泰产业链上下游所联合的企业多达两三千家,柳市也从“中国电器之都”,跨步迈向“世界电器之都”。
5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跨国企业曾向正泰发出合作邀约,南存辉激动万分,派人从机场一路迎到工厂。结果,这家企业的合作要求是控股正泰,成为对方的代工厂。
面对诱惑,南存辉一口拒绝。此后的10多年里,正泰被对方告了24次。这期间,南存辉并非完全隐忍,他和正泰一直在熟悉并掌控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在和跨国公司的较量中学习经验,强健自身。2007年,正泰正式反诉这家跨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官司上,外国公司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被告。
最终结果,以对方赔偿,达成全球和解。
南存辉不仅自己渴求技术,也通过各种方式让企业上下都重视技术。他曾对股东们说:要钱有什么用?你们分了红,回去也是存在银行里。我告诉你们,存钱不如存技术,存技术不如存人才。
为人才稀释自己股份,是南存辉“存技术”最有力的说明。2010年正泰上市时,南存辉的股份稀释到20%左右,企业自然人股东达150个,其中相当一部分股东都是技术型人才。
技术也因此成为正泰的核心驱动。截至目前,集团共参与制订和修订行业标准190多项,获国内外各种认证1600多项、专利授权近4000项。
长期积累之下,正泰自主研发的高端核心装备,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比如,国内首台超低噪声变压器、首台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汽轮机组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等等。
这些专利、设备、品牌,以及首台、首套,不仅是正泰反诉对手的底气,也是中国全行业的底气。
6
2006年,出于產业上下游与配合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需求,正泰正式进入新能源产业。
光伏产业的最大特点是“不稳”,极其依赖行情和补贴。这个行业培育了几位首富级大佬,也都在行业寒冬时直接将他们拍在谷底。
行业大起大落之间,正泰新能源的成功显得尤为特殊。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正泰逆势投资20多亿元,集结全球专家,研制了第二代光伏高端硅基薄膜产品。1年后,其薄膜电池的光转换效率高达9%,远高于行业6%的平均水平。
尽管手握优势,南存辉很快体会到了光伏产业的“刺激”。2012年,光伏遭遇史上最残酷的大洗牌。是年,欧美双反,产能过剩,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400美元跌至不足20美元,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势荡然无存。有股东质疑南存辉:银行授信几百亿,你分文不拿,不去投别的来钱快的产业,投光伏这么个亏本买卖却这么大方!
南存辉很淡定,他说:做房地产我能力不够。现在做的这些,我们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说完这话没多久,正泰主动谋求“转型”,将薄膜技术转向高端装备制造,在光伏发展上选择晶硅路线。同时,他们借助集团品牌、资金和产业链系统的集成优势,向下游扩展,开展电站投资、EPC工程总包等业务,在危机中盘活了光伏业务,并且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像正泰这样,可以转危为安。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正泰曾经的客户——德国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受到重大影响。2013年,由于经营不善,Conergy濒临破产。疲于挽救业务的Conergy向正泰抛出橄榄枝,邀请南存辉来“看一看”。经过详尽的调研,南存辉认为,尽管Conergy公司遭遇经营困境,但其业务在光伏相关产品、技术上位列欧洲顶级。加之当时正值欧洲对中国大陆生产的太阳能组件进行“双反”以及实行低价格保护时期,南存辉判断,通过这次收购,正泰将有效规避欧盟和美国双反贸易壁垒。同时,部分供应链转移到亚洲,实现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强于欧洲同类企业。此外,Conergy公司原本优质的客户群、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先进的实验室测试设备等也“打包”而来。
南存辉当机立断,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举行了多轮会谈,并派出多个领域的业务骨干赴德谈判,做尽职调查。最终,正泰以相当合理的价格收购了Conergy旗下的光伏组件工厂。
2014年2月20日,德国勃兰登堡州法兰克福奥登市议会正式通过了正泰太阳能德国工厂附近“正泰大道”的道路命名方案,这条路也成为德国历史上首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
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沙光互补、渔光互补、旅游光伏电站、煤陷区改造光伏电站、山地改造光伏电站等业态的推陈出新,不仅持续扩大规模,也将其业务牢牢嵌入了“精准扶贫”与“乡镇经济”,在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间划过一条优美的清洁能源曲线。
作为行业的“模范生”,除了数量领先,南存辉还花大力气,专门成立了公益性开放式培训平台——正泰光伏学院,打造“光伏工匠”新摇篮,推动行业标准化与品质化发展。
2016年末,正泰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正泰电器完成对正泰新能源的收购,以正泰新能源为平台,深耕光伏组件及电池片制造,光伏电站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及海外工程总包等业务领域。
如今,国际权威财经资讯公司彭博将正泰列为全球光伏组件第一梯队供应商,专业咨询公司Photon Consulting将正泰列为全球光伏企业综合实力第一。
10年时间,在工业电器之外,南存辉又开辟出了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新能源品牌。
7
这些年,正泰在德国、新加坡展开收购,在马来西亚、泰国、埃及投资建厂,与央企合作参与柬埔寨水电站建设,电力变压器覆盖巴基斯坦70%的电力局,产品和服务已进入80%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各地都在持续累积着正泰与中国企业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漫漫,南存辉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加强企业间协作,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让双方融合共赢。基于这一考虑,2015年,正泰先后参与发起“绿丝路基金”和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另外,正泰参与的中国——中东欧基金,将以金融服务促进中东欧产能合作。
2017年度,正泰集团全球销售额突破600亿元,新兴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89%。全球员工3万余人,其中外籍员工2000多人,其直接产业链上,共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进入2018年,正泰继续换挡提速。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正泰电器实现营收191.11亿元,同比增长19.92%,这些成绩在正泰内部看来都是为一个更好的“正泰”所做的准备。
从浙南小镇走向世界,打造“国之重器”,南存辉让一个行业挺直了腰杆。这是他坚守实业的奋斗成果,是时代对他的造就,也是他对时代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