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2019-06-03张涛,齐欣
张 涛, 齐 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全方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1]。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为目标,要求学校按照新时代的发展标准和需求进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管理专业结合了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专业特性,具有懂得技术、了解法规、精通经济和善于管理的特点[3],前者需要培养对工程和经济管理都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后者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素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提出该专业以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相关知识,获得工程师相关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提高教育服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5],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术业有专攻”,又应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因此,将基于“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纳入以工程管理的教学体系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 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对比与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接受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以及科技水平先于国内,因此它们的教学模式可供学习和借鉴。
欧洲工程师培养模式是基于高校的直接培训。它的主要特点是选择不同级别的学校来完成培训目标,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工程师文凭,也是学历证书和技术证书。美国工程师与欧洲的培养模式不同,美国更加注重大学生在校期间工科学习的基础教育。毕业之后,通过社会工程实践的形式提供工程师职业训练,并且通过专门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之后成为工程师[6]。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采用“三明治”学制[7],其实践教育:①注重与企业良好合作,抓住与相关企业的项目合作,整合与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企业内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利用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完成校外实习;② 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了行业的前沿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可持续建筑。为了确保实践教育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在学业第二学年结束后进行1年的企业实践,然后是最后1年课程的学习。
美国建筑工程教委员会(ACCE)批准在美国大学建立工程管理相关的专业,并且由它对各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进行评估,让学生在毕业时掌握建筑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管技能。美国的实践教育除了重视校外实习外,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点,鼓励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后应用到实践当中,并且通过仿真模拟等手段开展实践教学。
近年来,在我国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项目中,根据住建部所制定的指导性专业培养计划,设置教学实习(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课程实验由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包括核心课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各高校还根据各自的资源和优势,设立了相应的课外实习以及课程设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还对课外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的条件和实施做出了规定和要求。
总之,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8]。①高校的知识以及实践育人体系不完整,各科目之间的知识没有形成整体的模块化,且各科目各实践环节无法有效的整合,缺乏课外的实践机会,没有形成工程管理专业的整体培养规划[9],缺乏贯穿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10];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老师通常将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性工作”,且缺乏高级教师的参与。此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③校外实习难度大、成本高,高校的实习流于形式。学生走不出去,企业走不进来,两者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另外,实践教学的手段单调,没有与时俱进。
2 构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新体系
基于以上的对比与分析,本文以“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工程管理的教学体系中为切入点,建设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新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目前,在工程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多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如“项目风险管理”涉及“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课程的内容;“招投标的流程”在“工程招投标”“国际工程承包”中也有重复。由于教师间缺乏沟通,学生重复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但浪费学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导致学生进入岗位之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加强沟通协调,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有机融合”的特征。将工程管理专业主线方向的“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按照实践能力要求进行梳理和完善,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融合型”课程的开设,实现学生由“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2)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往往高于平常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题,提高学生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通过课外实践、创新活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等,可以有效整合学生的知识学习,素质拓展和专业实践,实现工程管理所有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根据课程的建设目标,探索更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手段。
(3)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是目前建筑业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12]。利用BIM等前沿性的专业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方式、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多课程、同平台”的互联互通教学。2015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BIM)的指导意见》,强调了BIM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发展,特别是未来的发展,到2020年底,应用BIM的项目率将达到90%,特别是在绿色建筑以及大型项目中[13]。
3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有:
(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将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任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沟通,做好上课内容的上下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整合各科知识,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模块。
(2)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顺序,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多元教学模式,制定教学实践计划,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上升,实现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和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实验教学环节,除课程实验外,还采用“虚实结合”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包括工程管理、BIM虚拟实验等。增加考试的多样性,改变考试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多元化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
(3)改变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为了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探索采用“两类型+两阶段”的形式。“两类型”是指“综合性”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前者适合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后者适合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并选择相应方向的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指导。“团队综合训练阶段”和“单独指导阶段”构成“两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团队的综合训练,后期进行单独指导,该部分内容对不同就业去向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4)利用专业信息化技术。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作用。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与时俱进的专业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进行创新。以BIM为培训目标,利用BIM的技术教学和实践环节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真实模拟和再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形象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也使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分离割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不需要进行初级知识的学习。
(5)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工程管理专业有一部分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走入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加深和实际技术的掌握。如:课程的部分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教学[14];企业教师进入学校承担部分的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期间,由企业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开设相对灵活的不同方向、不同特点的课程内容等。该类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企业现场专题教学、相关企业认知参观、实验、习题课、专题研讨等形式。
4 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学院基于OBE的AACSB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使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教师和教学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景模拟和重现”,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能力导向教育思想相结合,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创新。构建并逐步完善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践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和相应的实践竞赛都取得较好成绩。
(1)教学成果显著。通过实践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教学中采用了课程实验、设计、校外实习、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前沿性的专业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方式、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多课程、同平台”的互联互通教学。工程项目管理、造价、运筹学等课程获得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获各类教学改革项目5项。同时和企业联合成立22个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竞赛成绩优异。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的BIM全国比赛成绩一直比较优异,每年组队取得全国三等奖以上名次,在全国管理决策模拟总决赛上也成绩骄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好评。同时,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ERP、商道全国比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等比赛均取得佳绩。
5 结语
实践应用型工程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是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是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内涵以及要求,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和适应信息化发展3个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进行优化。通过研究发现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为不同方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毕业设计(论文)等方法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