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肥高新区看高新区创业孵化发展的典型模式
2019-06-03科技部火炬中心
◎ 科技部火炬中心 刘 祯
创业孵化历来在高新区的发展中的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无论是高新区规划的出台,还是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的设定,都直观的反映了这一点。那么长期以来,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的建设究竟在高新区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文从合肥高新区的发展来初步展开探究,或可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示。
合肥高新区是安徽省创新发展的高地。2018 年,合肥高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9 亿元,同比增长12.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1.4亿元,同比增长11.6%;市场主体形成的财政总收入达到222.5 亿元,纳税500 万元以上企业近300 家。2018年,合肥高新区全年专利授权数6326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13 件,位居安徽省第一;R&D 占GDP 比重为8.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168 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合肥高新区已连续5 年稳居全国前十。
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是合肥高新区发展的蓄力池。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众创空间37 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2 家;孵化器2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9 家。2018年,在孵企业全年知识产权授权数达2668 件,总收入接近200 亿元。区内各类科技孵化场地总面积超过260 万平方米,服务企业3000 余家,培育了全区5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70%以上的瞪羚企业,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安徽省唯一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华米科技,安徽省第一家独角兽企业—科大国盾量子都是高新区内孵化器培育的企业。
合肥高新区一直将科技创业孵化作为其发展的基石。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通过“自循环”和“外引进”相结合,依托高校发展大学科技园,转化并孵化高校科技项目,落地高新区成长壮大后,再继续依托这些龙头企业聚集、整合资源,开展孵化,形成了独特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成效显著。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具体如下。
1.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由发展大学科技园向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教资源是合肥最大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高新区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创新孵化发展之路,大力支持科学家和企业家引领的硬科技创业,除早期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安徽大学科技园以外,自2012 年以来高新区陆续建设了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国科安徽联创港等一批鼓励尖端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此类孵化载体约占高新区孵化器总量的三分之一,累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超过800 多项。
2.依托龙头企业聚集整合资源,构建专业孵化生态体系。依托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这类从孵化器毕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建立专业化孵化载体,如以科技讯飞为核心建设的中国声谷,华米科技打造的华米硬客公园等,通过这些创业孵化载体带动其生态链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其中,中国声谷通过讯飞平台的技术资源和优势,已培育了淘云科技、讯飞皆成、科讯金服三家瞪羚企业,有效支撑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3.引进国内外知名创业机构设立创新型孵化平台,丰富区域内孵化载体形态。近两年来,腾讯、阿里、36 氪、网易、PNP 等纷纷落户合肥高新区并建立了区域创新中心,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帮助区内优质企业链接外部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资源。2018 年腾讯空间邀请腾讯总部专家开展了AI 加速营活动,开设了新青罗学院高端课程;网易举办了2018中国(合肥)人工智能大会,依托网易媒体渠道,受众达数百万;PNP国际加速器举办了首场独角兽加速营活动,助力区内优质企业链接世界500 强;阿里云创新中心举办了TECHDAY 人工智能技术交流活动以及NEXT 创新大会。这些“外来”的创业孵化载体对区域内孵化机构形成了互补和良性竞争,有效推动了合肥高新区创业孵化服务的提升。
对高新区推进创业孵化工作,打造内生动力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1.解放思想,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为高新区发展持续注入活力。高新区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科技创新资源高地,汇聚了地方众多的优质资源,包括高校、院所、企业等,要充分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机制激发和激励其创新创业的活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合肥高新区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关键在于其对自身高校、院所科技资源的充分挖掘,大力支持科学家和企业家引领的硬科技创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合肥特色的创业孵化发展之路。通过围绕高校院所和企业打造大学科技园、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坚持不懈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并围绕企业打造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形成高新区的持续发展态势和良性循环。
2.围绕需求,强化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服务能力,构建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在孵企业的成活率和发展速度,合肥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非常关注和重视该项工作。2018 年,合肥高新区发布了《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试行)》,内容涵盖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从载体备案、绩效考核到政策支持,一个办法“全方位”服务全区科技创业孵化工作。同时,强化对加速器发展的引导,通过全链条覆盖各类孵化载体,将孵化器毕业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将优质的中小企业留在高新区持续发展。
3.借力发展,引进差异化创业孵化载体,对现有机构形成有效补充。高新区内基本都拥有内生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尤其是早期多以创业服务中心的形式存在。但是在高新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很多创业服务中心更多的承担的高新区创业孵化载体管理的职能,在直面企业的孵化服务方面逐步弱化,这时引入一些外部尤其是民营的创业孵化载体,会对高新区的创业孵化体系形成有力补充,进一步强化高新区的资源聚集和整合能力,实现高新区的借力发展、跨越发展。
4.加大支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各类资源向创业孵化载体导入和倾斜。合肥高新区自2016 年举全区之力打造“合创汇”这一区域双创品牌,通过线下“合创汇”活动+线上“合创券”两大板块,在本地及北上杭等地共举办13 期路演,累计推荐130 个优质孵化器项目进行展示,吸引200 余家投资机构参与,成功帮助20 多个项目获得4.5 亿元融资,成为孵化器的创业者与投资机构对接交流的有效平台。通过线上“合创券”全区26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领取1.5 亿政策资金,覆盖1000 多家在孵企业,有效推动了高新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