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实践研究
2019-06-03王小衣
王小衣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243)
1.班级归属感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班级归属心态在同学们心中普遍存在,但深浅强弱程度不一。大部分初中生有较强烈的班级归属感。同时,随着学生的成长,有少部分初中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却很脆弱、很不稳定,表现为逃学、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认为与任课老师有代沟,导致在违反校规中得到一种变态的满足,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中分析发现:
1.1 一些学生缺少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类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不如人意,或错失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和老师的态度相当反感,漠视学校和班级的各类规章制度,不断打破学校的秩序与规范;消极对待学校和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形成一种“软抵抗”;看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学对班级活动却敷衍了事,责任感和对班级的使命感毫无存在,从而淡化了班级集体归属感。
1.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QQ、微信、MSN、微博,充实着学生的生活圈,导致他们的心灵偏差,关系被淡化了,甚至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模糊。价值观的模糊等主观因素促使或加剧了部分学生对班级、对教师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从而也导致了班级归属感的缺乏。
2.班级归属感培养的策略
对于那些被班级同学孤立、疏离,或所属集体拒绝的学生来说,班级归属感对学业效能产生的作用会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学生缺乏集体的温暖,他更难对同学,对班级生活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而每个人都有得到大众认可与需要的本能,所以这样的学生会加入到一些不良团体中来寻找自己的这种归属感。
2.1 环境共建。要利用好教室的作用,让它的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说,每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尽量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
(1)注重教室的卫生 。教室卫生是靠大家有意识的保持出来的,甚至可以在班内推崇“无值日生”活动。通过小组考核竞赛等办法,落实学生座位周边卫生责任制,对保持卫生好的同学或小组加以奖励,对表现落后者适当进行教育。教室内课桌椅摆放有秒招,根据教室地砖的等矩等形的原理,每个小组右手列桌椅摆放对牢某一列地砖的直角,前后桌椅则以一块地砖的宽度为间隔来摆放,做到摆放整齐划一,井井有序,再结合一定时间的督促与教育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对齐桌椅的习惯,整个教室看起来就会特别清爽整洁。卫生工具的摆放一律安排在门背面,比如:抹布等一律挂在前门的背面,扫把和拖把等则一律摆在后门的背后,平时上课教室门都是敞开的,所以卫生工具就被巧妙地隐藏起来了。
(2)重视教室的布置。教室布置要让班级的每一堵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成为“文明的源泉”。 本人从班级实际出发,把班训、目标性激励言语、名言、警句进行张贴,通过设立图书角,并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并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采用专人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借还记录,并训练班级学生将图书分类,定期更换各类图书,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激励,是一种激发人工作和学习的过程。在教室布置时,专门开设‘相亲相爱一家人’照片区,邀请每位同学展示个人照一张,通过悬挂展示的外在刺激结合一家人为主题的内部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被需要感和存在感,进而转化为巨大的内在驱力,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3)讲究座位的排列。教室里学生应该如何排座位?上课的效果和气氛与座位有关。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本人常采取让男女生同桌、互帮互助,也能让女生制止男生调皮捣蛋行为。
案例:接手703班大半个学期,我一直十分关注张同学。他最喜欢坐在教室靠左边的最后一个角落,且无论去哪个专用教室他都坐在角落里,于是我明白了:他的躲避助长了他的惰性。我与张同学进行对话沟通后,决定让他坐在中间这列的第一排与女生同桌。起初,小伙子不愿意,一周后,在女同学的督促下,他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4)办活黑板报。首先,是解决组稿问题。黑板报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本人与学生讨论之后提出的要求是:“言之有物,贴近实际,服务班级。”黑板报的内容同学们自己决定。首先确定主题。其次,确定出刊人。从内容上显示班级特色。
其次,改变方法,力求朴实,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黑板报内容。
2.2 师生共融。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同学间同辈文化的影响是影响班级风气的重要变量,学风影响班风,好的班风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是班级“软文化”的体现,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1)取班名。班如其名,取一个具有内涵和意韵的班名对于新建班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让每位学生参与取班名的这个过程,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当家作主人的精神,又强化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和被需要感。开学伊始,本人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来让学生给班级取班名。首先,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和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给班级取名字的兴趣。然后,再展示相关取班名的案例,启发学生取班名的思路,强调取名的原则,提出注重班名的特色和内涵等相关要求。之后,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入小组交流环节,让各小组结合讨论意见,针对班名介绍,形成发言文稿,着重介绍班名的含义以及取这个班名的理由。此环节,安排班长记录好各组取的班名。最后,全班投票决定,选出最佳班名。
案例:我们组设计的班名是“怒放班”。我们就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在老师的雨露教育滋润下等待时机“怒放”。
我们组取的班名是“文学班”。因为我们班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在文学的殿堂里成长。
我们组给班级取名为“启明班”。我们应该像启明星一样冉冉上升,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组取名为“采蜜班”。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忙碌学习,每天都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知识。
(2)定班训。班训是班集体的灵魂,班训贵在个性鲜明,名副其实。在征集班训时要求班内人人参与,绝对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的存在。班内全体学生的参与,可以增加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又使得班训的教育功能更有成效。因此,在制定班训时,本人以口头形式邀请每一位学生参加商讨,共同确定主题和大致方向。这个人人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获得了尊重感和信任感,进而取得了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共同管理班级的意愿。
当然,制定班训后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墙头,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心中有班训”。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1)演讲。班训确定一段时间后,本人在班内开展了“回头看”活动,其主题就是“我对班训的理解”,要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加强对班训的认识,提高学生自觉性。(2)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期中复习迎考为契机,开设《勇敢的心不退缩》一课,是对班训“青春无畏,逐梦扬威,勤学奋进,自强不息”的重现与再创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班服。在参加学校校运会购买文化衫时,本人又适时地加入了班训元素,使班训响当当地成为推介班级的一张“名片”。
(3)倡公约。 班级公约是所在班级全体同学必须遵守的一种约定。在公约确定之前,我们先开设了一节班会课,对照相关的校纪校规找差距,再经过全体同学的讨论分析,最后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班级公约。
2.3 活动共赢。每接手一个新班,本人都将班级管理的内容积分量化。具体操作如下:
2.3.1 制定细则。
703班级德育量化考核细则
为了加强班级纪律,培养“勤学、守纪、勤奋、文明”的阳光学子,特制定以下奖惩制度。
加分标准
(1)班级考核被评为“文明班级”,每人+3分。
(2)受校级以上表彰的,+3分;区级以上的,+5分。
(3)获小组竞赛胜出(前三名),每人+3分。
(4)课堂上被老师点名表扬+2分。
(5)作业完成情况特别优秀+2分。
(6)好人好事+3分。
扣分标准
(1)违反校纪班规,每次- 1分。
(2)不服从班干部学习安排的,- 2分;情节恶劣的,- 3分。
(3)有不文明行为的,- 1分。养长指甲,桌子抽屈凌乱,- 1分;不穿校服裤,-1分;不戴校卡,-1分;头发或发型不符合学校规定,-1分。
(4)食堂就餐不排队的,-1分。就餐后不打扫餐桌及地面卫生,-1分。
(5)抄作业的,-10分。
(6)严重影响班级、学校荣誉的,-3分。
2.3.2 个人积分。为了便于管理,积分以六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实施。通过制定量化考核登记表,分门别类地对学生进行加分和扣分。各个小组主要由小组长负责加扣分,班级中专门设立一个副班长进行统筹管理。全程公开,力求公平公正。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竞争和管理的意识。每周五下午,六个小组长分别统计出组内每个人的得分,并且算出小组总分。专门负责管理此工作的副班长则对六个小组的个人周总分和小组周总分进行登记汇总。
2.3.3 小组评比。六个小组通过竞赛比拼量化。稍微改动,量化考核每周登记表即变成了小组竞赛月考核登记。同学们相互勉励,踊跃地为小组挣分。小组评比是一月一评, “优胜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得到班级的奖励。
在“量化积分法”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班主任一要加强德育,二要持之以恒,三要公平竞争,四要贵在激励。
2.4 课程共创。
2.4.1 活动开展。爱护小动物就是班级师生共创的“善良教育”第一课。恰逢班级程同学家的小仓鼠生了一对小宝宝,在它们可以独立觅食之后,程同学就将仓鼠宝宝带来学校,在教室一角给它们安了家。对于新客的到来,同学和老师专门开设了一节讨论课,就给仓鼠起名,如何照顾等事宜,商讨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继而,同学们开始轮流照顾小仓鼠,在悉心照料它们生活起居的过程中,学生的被需要感越来越强烈,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也逾发地浓厚了。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去关心和留意这两个小生命,细心地观察它们的成长、发育和游戏,并及时做好“饲养记录”。
2.4.2 课程创设。“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明理之念。通过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创设,让学生有意识地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着去感恩父母,感恩师长,从而感恩班级的存在,同学之间的相守。
2.5 成果共享。
2.5.1 共同的记忆。师生朝夕相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或瞬间,而所有这些点滴的积累就是班级共同的记忆。这个共同的记忆虽然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这是大家成长的见证。可以以班级年鉴的形式,让同学们留下美好的记忆,每学期汇总编辑一次见证成长,留下最美的青春。
2.5.2 特别的日子。为了体现同学们的存在感,特将某些天定为班级的特别日子。如为某个同学庆祝生日。根据学生平日表现和德育量化考核结果,推选出该同学。其次,由班委干部负责统筹计划和安排,并在当天布置好活动场所,以及订购好蛋糕。活动中由班长担任节目主持人,每小组都要事先精心准备好文艺节目作为生日礼物,进而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结束语
建立学生良好的班级归属感,其重难点在于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理念,更要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播种思想种子,利用学生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