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代双源CT全脑灌注在慢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0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脑单侧患侧

第三代双源CT脑灌注扫描范围广,一次扫描可同时得到两种图像,其中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是功能成像,能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同时联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可提供供血动脉的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等,即一次扫描既得到全脑灌注信息,又得到脑血管信息。本研究对本院32例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进行全脑CTP检查,分析其灌注成像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MCA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7~70(53.13±9.48)岁;病人均进行全脑CTP检查,并1周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纳入标准:单侧 MCA 狭窄或闭塞的病人; 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人。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病人;对碘过敏者。

1.2 CT平扫、CTP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 Force CT机。病人仰卧位,头先进,并利用固定带对头颅进行固定。首先行头颅CT平扫,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然后行全脑 CTP 检查,经肘前静脉以5 mL/s流率注射40 mL碘海醇(370 mg I/mL),随后按同样流率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对比剂后,延迟6 s开始连续动态扫描26期,扫描时间长为39.39 s。扫描参数:球管电压80 kV,球管电流40 mAs,扫描范围114 mm,球管旋转时间为0.25秒/转。所得的原始数据以卷积核 H30f 重建为层厚1.5 mm、层间距1.0 mm的薄层图像,用于动态 CTA 成像;另以卷积核 H30f 重建层厚5.0 mm、层间距3.0 mm 的厚层图像,用于灌注参数图分析。

1.2.1 灌注参数分析 扫描的灌注数据利用 Siemens Syngo.via 后处理工作站,使用 CT Neuro Perfusion 软件处理后,得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排空时间(time to drain,TTD)、 流入时间(time to start,TTS)及Tmax(time to maximum)灌注伪彩图。由两位高级职称的神经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灌注异常区意见不一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在灌注异常最大层面上选取感兴趣区,通过CT Neuro Perfusion后处理软件自动生成患侧感兴趣区及以中线为镜面健侧的CBF、CBV、MTT、TTD、TTS及Tmax值。并通过CTA分析结果,进一步比较侧支丰富组和侧支减少组的灌注参数。

1.2.2 动态CTA分析 1.5 mm 层厚 CTA 数据在 Siemens Syngo.via 后处理工作站,使用血管软件后处理,得到26期动态 CTA 图像(4D-CTA),后处理方法包括 VRT、MIP 和 MPR。侧支循环状况评分及分组,以健侧 MCA 各级血管显影为对照,对患侧侧支循环状况进行评分[1]: 0% (缺乏侧支)、0%~49%、50%~99%、100%。定义侧支血管≥50% 为侧支丰富组;侧支血管 < 50%为侧支减少组。

1.3 DSA检查方法 32例病人均行全脑动脉造影检查。使用Philips Neurostar血管造影机,常规采用Se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多角度投照、全方位观察。统计每个病人的头颅平扫和全脑CTP的辐射剂量及总的辐射剂量。

2 结 果

2.1 CT平扫 3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病人中,20例未见异常,12例可见陈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

2.2 CTP检查 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的全脑CTP图像,所有病人顶叶均受累,其中30例额叶受累,23例颞叶受累,12例基底节区受累,9例枕叶受累,另有7例岛叶受累。32例病人的CTP参数分析结果见表1,10例侧支丰富病人CTP参数分析结果见表2,22例侧支减少病人CTP参数分析结果见表3。32 例病人中,患侧和健侧比较,CBF降低,CBV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TTD、TTS、Tmax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侧支丰富者(见图1),患侧与健侧比较,CBF降低、CBV增高,MTT、TTD、TTS、Tmax延长,患侧与健侧的CBF、CBV、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的TTD、TTS、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侧支减少者(见图2),患侧和健侧比较,CBF减低,CBV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TTD、TTS、Tmax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3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病人患侧与健侧MCA供血区灌注参数比较 (±s)

表2 10例侧支丰富组病人患侧与健侧MCA供血区灌注参数比较 (±s)

表3 22例侧支减少组病人患侧与健侧MCA供血区灌注参数比较 (±s)

2.3 动态CTA 3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病人重建动态CTA图像显示,单侧MCA重度狭窄病人4例(均为左侧);单侧MCA闭塞病人28例,其中右侧MCA闭塞病人8例,左侧MCA闭塞病人20例;侧支丰富者10例,侧支不良者22例。动态CTA图像示血管狭窄或闭塞均与DSA检查结果一致。

2.4 辐射剂量 头颅CT平扫辐射剂量为(1.17±0.11)mSv,全脑CTP辐射剂量为1.23 mSv,总的辐射剂量为(2.41±0.11) mSv。

男,50岁,右侧头晕肢体麻木无力3个月入院。图1~3为动脉CTA图,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血管>50%,提示侧支丰富。图4~9为脑灌注伪彩图(CBF、CBV、MTT、TTD、TTS、Tmax)示,患侧CBF、CBV未见明显异常,患侧MTT、TTD、TTS、Tmax明显延长,且MTT、TTD、Tmax显示缺血范围明显大于TTS

图1侧支丰富者CTA、CTP检查结果

男,38岁,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入院。图1~3为动脉CTA图,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血管<50%,提示侧支减少。图4~9为脑灌注伪彩图(CBF、CBV、MTT、TTD、TTS、Tmax)示,患侧CBF、CBV未见明显异常,患侧MTT、TTD、TTS、Tmax明显延长,且TTD、Tmax显示缺血范围大于MTT、TTS

图2侧支减少者CTA、CTP检查结果

3 讨 论

3.1 全脑CTP检查 对于64层以下的螺旋 CT,由于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的限制,无法实现全脑灌注扫描,目前,随着双源CT及64层以上更高层数多排螺旋 CT的发展,CT横断面扫描范围已经超过100 mm,可以覆盖全脑,并实现一站式CTP检查。有学者提出可从CTP数据中生成CTA[2],Smit等[3]也提出一站式CTP可行性。黎佩君等[4]研究显示CTP有效剂量为2.12 mSv,而本研究全脑CTP的辐射剂量为1.23 mSv,CT平扫+全脑CTP的总辐射剂量为2.41 mSv。第三代双源Force CT可实现低剂量一站式CTP检查,即一次全脑CTP扫描,可同时获取全脑灌注参数及CTA数据。

3.2 全脑CTP重建动态CTA 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学可用于侧支循环的评价。DSA、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可提供血管状态和结构解剖学的明确信息。DSA作为脑血管解剖评价的金标准,能够动态地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但其是侵入性检查,通常在考虑血管内治疗时应用,一般不应用于突发紧急情况[6]。部分研究显示 CTA在评估Willis环解剖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7-8]。全脑灌注一站式扫描中动态CTA较常规单期 CTA 能更有效地评估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状态[9];同时可以联合CTP评估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为临床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丰富信息。本研究中32例病人的4D-CTA图像均良好地显示病变血管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与DSA检查结果保持一致。

3.3 MCA狭窄或闭塞的脑CTP表现 全脑灌注成像的灌注参数对临床结果的预测具有额外价值[10]。本研究中3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人患侧与健侧CBF、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宏等[11]认为,在缺血缓解期,小动脉痉挛解除或病变血管再通,同时局部脑血管无代偿扩张,病变区的CBF、CBV处于正常水平。MTT可以看作脑灌注压的指标,MTT 延长提示脑灌注压的下降[12]。本研究中侧支循环丰富组中患侧与健侧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侧支减少组中患侧MTT明显延长,这可能是侧支循环形成不良造成脑灌注压的降低。TTD是时间参数,TTD 的延长反映了对比剂流出时间延长,提示血流速度缓慢。有学者提出TTD及Tmax对缺血反应最敏感[13],本研究中两组病人患侧较健侧TTD、TTS及Tmax均有明显延长,不受侧支循环影响,对鉴别正常脑组织与缺血脑组织具有一定意义,其中TTS的具体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中3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病人中侧支丰富组病例数较少,另大部分病人为单侧MCA闭塞,没有具体区分MCA狭窄程度与灌注参数变化,故因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三者间的关系。

总之,第三代双源Force CT,具有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等突出特点,其一站式扫描不仅能评估脑组织灌注状态,而且能判断供血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部位,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全脑单侧患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全脑开发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