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T-proBNP、ST2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

2019-06-0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射血左室分级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1]。由于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特异性较差,容易被肥胖、症状轻微、老龄、肺部疾病等因素影响判断,加上超声心动图、X线等检查具有局限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检测目标,临床上需要一项能够准确地检测方法来提高其判断性。有研究表明,血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属于生物标志物,能够对急性心力衰竭进行筛选和判断,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血浆浓度高、体外稳定性好、不受生理影响的特征,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脏功能[2]。有研究表明,NT-proBNP对左室功能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溶性ST2蛋白是一种血清蛋白,其水平升高表明病人病情恶化,是心力衰竭预后差的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NT-proBNP、ST2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5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心力衰竭组)。纳入标准[3]:①经检查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③急性肺水肿病人;④肝、肾功能正常病人;⑤配合研究的病人。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病人。心力衰竭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0(63.05±4.01)岁;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其中Ⅱ级14例,Ⅲ级23例,Ⅳ级13例。选取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51~80(63.60±3.4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检测NT-proBNP水平:抽取其2 mL静脉血放置于抗凝试管中,将少许标本放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离心机离心3 min,取上清液血清,将滴管垂直滴入3滴血浆于试剂盒样本孔中,15 min后读取结果。采用PHILIPSiE33超声仪检测病人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心脏LVEF采用双平面Simposinps法进行测量。采用S5-1经胸探头,2~4 MHz频率,在病人的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房内径。

检测ST2水平:将采集的病人血清以及酶联免疫试剂盒放置于25 ℃的环境中,时间为1 h,等待标本解冻,在每个反应孔中加入稀释的待检样品、标准品100 μL,然后将其置于37 ℃环境中1 h,然后将其孔内液体去除,甩干,洗板5次,每次需进行浸泡1~2 min,每孔350 μL,甩干。然后将底物溶液加入每孔90 μL,避光,进行温室孵育30 min,每孔加入终止液50 μL,终止反应。在15 min内采用酶联仪在450 nm波长按照顺序测量每个孔的光密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肌生物标志物血浓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ST2水平。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一般资料比较 心力衰竭组血肌酐、血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BMI为体质指数;WBC为白细胞计数;ALT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UN为尿素氮;Cr为血肌酐;UA为血尿酸;TG为三酰甘油;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与对照组NT-proBNP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P<0.05)。详见表2。

表2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与对照组NT-proBNP水平比较(±s) μg/L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Ⅱ级比较,2)P<0.05;与Ⅲ级比较,3)P<0.05

2.3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与对照组LVEF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详见表3。

表3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与对照组LVEF水平比较(±s) %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Ⅱ级比较,2)P<0.05;与Ⅲ级比较,3)P<0.05

2.4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与对照组ST2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ST2水平逐渐升高(P<0.05)。详见表4。

表4 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与对照组ST2水平比较(±s) ng/L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Ⅱ级比较,2)P<0.05;与Ⅲ级比较,3)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发生后,心肌收缩力会下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病人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器官及组织无法得到需要的血液灌注,若病人出现肺循环、体循环衰竭的表现,则表示已处于心脏病晚期[4]。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机械损伤、神经内分泌、免疫损伤等会导致病人心室重构,使病人出现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坏死以及心肌纤维化等临床症状[5]。心室重构会加剧心肌损伤,导致病人心功能出现进一步的恶化,威胁病人生命,降低病人生活质量[6]。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检测目标,不利于病人的后期治疗。

有研究表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通过准确的检测判断心力衰竭程度,根据心力衰竭程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7]。基础研究表明[8],proBNP释放到血液中会分解为NT-proBNP和脑钠肽(BNP),BNP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其半衰期较短,监测时间短,最长只有1 h,不利于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监测。而NT-proBNP是一种无生物学活性,半衰期较长(1~2 h),能够持续追踪24 h,有利于进行监测[9];能够准确地发现早期或轻度的心力衰竭,在病人心功能不全时,其浓度会出现异常升高,与心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呼吸困难的准确判断和对病人的心功能进行评价[10];能够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进行评价,对危险级别进行分类,并且对其治疗效果能够进行有效评估。

有研究表明,射血分数能够反映出病人的心肌收缩能力,每搏输出量越多,表明病人的心肌收缩能力则越强[11],LVEF也越大,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为55%~65%。在正常情况下LVEF为≥50%;右心室射血分数为≥40%。若小于此值即为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能够反映病人心室功能紊乱程度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能够进行有效的诊断[12]。

血清ST2属于白介素-1受体,参与众多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心肌蛋白,在病人全身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外力牵拉诱导心肌细胞后,产生血清ST2,具有抗心室肌纤维化的作用[13]。有研究表明,ST2具有预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作用,与心功能关系密切,能够反映病人心室功能紊乱程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对心血管疾病能够进行有效的诊断[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病人Cr、UA高于健康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ST2水平高于健康者,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P<0.05);不同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病人LVEF水平均低于健康者,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

猜你喜欢

射血左室分级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