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以深圳市创新经验为例

2019-06-03于显洋陈泽霖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深圳市全民文体

于显洋,陈泽霖

(1.中国人民大学体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2)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同年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指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科技创新等都将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加强体育休闲产业与“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深圳市在2014、2015、2016年相继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深圳市体育改革发展规划(2015-2020)》、《深圳市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2015-2020)》和《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政策,这为发挥体育、休闲活动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市民体质以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是基于2014、2016及2017年调研的成果,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展示深圳市体育休闲产业和活动的发展概况,另一方面通过若干案例,分析它的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阐述产业融合对于“健康中国”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1 深圳市体育休闲发展概况

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重镇,在英国《经济学家》评选出的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中位居第二。仅体育产业而言,其总规模从2014年的352.6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02.1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5.8%。2017年,深圳市体育产业增加值266.8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9%。[1]

从横向看,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57m2,到2025 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将达到2m2。[2]而2015年深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就已经达到2.27m2,仅次于广州,位居广东省第二,超过了北京市(人均2.22m2)和上海(人均1.72m2)。[3]2016年,深圳市体育产业的从业单位5949家,吸纳从业人员194156人;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从业单位数为422家,从业人员28320人,共实现总产出80.41亿元,创造增加值42.93亿元,这些都远高于绝大多数国内城市。[1]

对于深圳市居民在体育、休闲活动上的开展情况,本课题组采用了问卷方法进行调研。问卷设计针对活动参与者个人,将问卷上传到调查网站“问卷星”以后,把网络链接发送到本地的社区微信群。填答结束后,由课题组导出问卷结果,进行后续分析。本次调研共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回收率为97.5%;其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在个人活动方面,如图1,有高达38.33%的受访者在体育休闲活动上的消费占总消费的一半,有22.1%的人占到1/3,而1/4、1/5和更少消费的占比分别为14.62%、15.72%和9.23%。

图1 休闲活动的消费占比(%)

如图2,每周进行2次以上运动和每月进行1次的人数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25.64%和28.46%,但从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居民比例最大,达到38.46%。因此,虽然整体上居民的体育休闲活动氛围高涨,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群不习惯走出家门参加团体活动,这是政策设计和引导需要关注的地方。

图2 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占比(%)

而根据图3可知,虽然活动设施离家近的人占了绝对比例(46.01%),但是选择“比较远”和“非常远”的人数占了将近25%。综合图2、图3,一部分居民较少走出家门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活动设施的分布不够均衡。

图3 文体设施离家距离的人数比例(%)

在政策法规方面,对“您对未来开展体育活动的愿望包括哪些”这一问题,被访者填答情况如图4(由于该题多选项,填答有重合,所以比例总和大于100%),其中,对“规划事宜锻炼的公共空间”、“建立各种体育组织、规范管理”和“加强对体育知识的宣传”三个选项占比最高,这三者实际上指向了文体、休闲、健康政策的社会化和专业化,这说明,未来应当适当在这方面予以制度供给。

图4 对文体休闲健康政策的愿望人数比例

2 深圳市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实践

2.1 渠道融合:线上互动与线下参与实践

以往许多地方政府在体育休闲活动、政策和产业发展的传播渠道上体现出了较强的单一性和单向性:一方面主要利用官方网站和社区宣传栏等实体渠道,另一方面多遵循从政府到居民的单向宣传路径,缺少多方互动。而深圳市的融合实践从“互联网+”理念出发,开发了许多颇有特色又发展迅速的网络社区平台,初步实现了传播平台和实践渠道的整合。其中,福田区的“福田文体通”和盐田区的“盐田体育通”微信公众平台是两个典型。

“盐田体育通”是盐田区文化体育局推出的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的公共文体即时通讯惠民平台,为居民提供文体资讯、场馆预订、活动报名等更为便捷的公共文体惠民服务。从创建的2015年11月到2016年底,推送文章超过了200余篇,总点击量12.28万人次。当前,除传统信息推送和活动报道功能外,“盐田体育通”还设置了场馆查询预订、活动报名、体质监测数据查询、体育知识以及个人中心“约战”等板块,截止2016年12月,共有订场7117人次、体育设施查询2346次,体质监测数据查询1623人,在册用户高达9.39万人。 “盐田体育通”现已成为盐田区群众体育重要的自组织平台。

线上平台与线下互动的双向展开,至少对目前的政务传播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效果:首先,搭建了构建面向绝大多数深圳市民的文体在线服务体系,便利了市民获取文体服务的渠道,也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其次,加强了政府、市民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沟通交流,拓宽了政府了解文体需求的渠道,有助于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互联网治理水平;三是初步打通了文体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和其他城市、其他领域的互联网政务相似,其核心要义是在推进文体产业融合的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4]

2.2 服务整合:社会化与产业化实践

在《2010年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中,有数据显示:“深圳市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锻炼者(简称锻炼者)占20.9%,而且,年龄越小锻炼者比例越低……影响深圳成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无场地、缺指导等;而影响老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家务重、缺指导、无场地等。”[5]此外,与邻近的广州、香港、珠海相比,深圳市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在数量、规模和服务人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全市800多个公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针对这些需求短板,近几年深圳市实施了诸多举措,主要体现在推进体育设施和休闲活动的社会化,以及相关项目的产业化。

在社会化方面,包括了公益的文体机能培训、公益设施的开放两大内容。以宝安区为例,鉴于区域内人口结构本身存在“两头重、中间轻”的情况,宝安区自2013年起就在寒暑假期间委托相关协会或者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公益性体育技能培训项目。在2016年暑期宝安体育中心开展了三期暑假青少年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开设35个培训课程,4300个名额。培训项目涵盖体育、绘画、舞蹈等35个项目。除了技能学习类课程外,还有少儿情商游戏课、学习能力提高班等特色课程,培养儿童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而这也都为培养青少年的新健康健身观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全民健身大布局提供思想支持。这些公益项目均采取互联网平台免费报名方式,市民们可以通过关注宝安区体育中心官方微信“宝安体育中心”,点击“最新资讯-公益培训”进入报名页面。此外,针对文体场馆“存量”没有得到盘活的问题,盐田区采取了每天上午至少3个小时对民众免费开放所有区级场馆,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预定场地。在2016年,区级体育场馆全年免费接待锻炼的市民达104000余人次。

在产业化方面,以龙华新区为例,它一方面每年端午节举办“龙舟文化节”,另一方面积极承办国家级、国际级体育赛事。2016年的“龙舟文化节” 主会场举行了10场大型文体活动:观澜河业余组龙舟赛、龙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专业组龙舟赛、端午大型交响音乐会、经典越剧专场演出、非遗嘉年华、羊台山森林流行音乐会、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虔贞女校艺术展览馆开馆仪式暨东西方文化融合专家研讨会、历史题材音乐剧《风雨白石龙》、红色经典影片展播月等。而在2016年11月13日至20日,龙华新区承办了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中级别最高的赛事——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深圳龙华站。这是龙华新区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群众文体活动和高端赛事的并行发展,不仅提升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也给深圳市带来持续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深圳市在文体产业融合领域,已经初步实现了通过群众体育发展带动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下一阶段,力图推进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与科技、文化、旅游等互动融合,实现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3 组织优化:政府引领与多方协作

在体育休闲产业融合的进程中,打通各方的互动渠道和引领文体需求激发了公共参与的热情,使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有了更宽松的培育土壤,而这一创新型环境的维持则需要常规化、组织化条件的保障。因此,建构政府引领、多方参与与合作的组织体系尤为重要。深圳市福田区在这方面的实施路径可作为典型。

首先,创新发展福田特色“1+1+N”制度,开辟公共文化、体育、休闲服务供给的多元化路径。一方面,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政策思路和管理技术方案的前期设计,推进落实福田区公共服务社会建设“1+1+N”系列文件,并发挥福田区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杠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建立联动中心,形成联席制度,整合辖区内政府各部门、各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居民个人等共同参与福田健身房、福田练歌房、电子阅览厅等公共服务项目,建立有效的发展合作与供给机制。此外,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体育与休闲的服务供给。

其次,建立服务与需求双向平台,完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群众的体育休闲需求,以此为决策依据每年两次提前半年制定公共服务需求目录,大幅提高公共项目的购买与资助力度,实现供给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合作,激活蕴藏在民间和社会各界的生产和创造潜能;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度,履行严格程序,实现项目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确保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拓展采购、租赁、委托、承包、特许经营、战略合作、公共私营合作、资助、补贴、贴息等多种购买形式;以公共文化服务的“福田标准”为参照,加强对服务提供和购买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和对购买产品的检查验收;建立购买价格或财政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

最后,实施公共服务志愿者提升工程,探索主体多元化路径。多渠道弘扬文化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对志愿者从招聘到系统培训、志愿者注册、宣誓直至上岗、服务激励与管理等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逐步推动志愿者成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组织居住在辖区内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

3 深圳经验对“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意义

3.1 强化全民健身科技创新,拓展体育休闲活动参与面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指出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建设全民健身管理资源库、服务资源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使全民健身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精准。”从深圳市的案例中可见,政府顺应了当前“互联网+”的社会治理风潮,相当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单一传播渠道,提高了市民对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互联网+”的模式虽然已经被许多城市采纳,但在不同城市内部或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却有很大差异。

以城市本身来说,诸如“盐田体育通”、“福田文体通”等手机文体软件,主要是在年轻人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群中被广为运用,而对老年人、教育水平较低及其他特殊群体来说,接近、熟知与运用互联网信息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如果对“互联网+”盲目相信,这些群体很可能在发展进程中被边缘化,这不仅和体育的人文精神相悖,也无法体现“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理念。

城市内部已有这么多“异质性”,不同区域的差异常常更大。所以,一方面需要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为引领理念,不断推动互动平台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到不同团体和区域在这方面的不同属性,拓展民众的活动参与渠道,深化体育休闲项目的融合。

3.2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这是“全民健身”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作为公共服务重要部分的公共卫生服务,也以“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下一时期的建设目标。无论是公共体育、休闲,还是公共卫生服务,深圳各区都进行了探索,例如:每年公布的《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调查》已成为动态监测市民健康的重要依据;盐田区已形成“区级大型体育场所、社区小型体育场所、自然风光健身带和环保低碳绿道网”等四位一体的“十分钟健身圈”。各类探索有民间自下而上的创新,也有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客观上都有利于公共体育资源社会化程度的提升,这意味着城区以及郊区居民在较近距离内都可以预定、使用相应的运动休闲场馆和其他设施。同时,在保证基础公共服务“托底”的前提下,各辖区根据自身区位条件可以适当发展中高端体育休闲产业,如“海滨度假区”的开发、国际马拉松赛事和各大网球赛事的引进等,都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培育社会创新和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3.3 引领文体需求,构建制度平台

对上严格落实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方针,对下积极搜索对应于不同群体的文化体育需求,进而在国家政策、地方偏好和基层民众需求之间取得治理平衡,这是许多城市采取的常规模式。这种“应急”模式的效果是明显的,它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化解基层矛盾。不过,文体需求中,一些是显性的(如年轻人的线上和线下双向互动),一些则是隐性的(如文体产业的制度条件);既包括即时的需求(如设施数量与公共场馆社会化),也包括长远的需求预期(如文体产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圳经验的突出特征在于,不只关注显性、即时的、容易立刻见效的需求,也通过制度化平台观测到了隐性、长远、更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需求。例如,龙华新区一方面复兴“龙舟节”等群众体育运动,同时引进国际体育赛事的主办权和承办权,另外,还在休闲、旅游等产业开辟了有特色的发展项目。这些都是在对辖区的市民需求和长远的体育休闲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的举措。从宏观上,这有利于“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6]

3.4 完善体育休闲工作机制,推进协同共治

以上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不是由政府包揽文体融合的方方面面,而是在政府引导与服务的基础上,激发企业、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的参与,无论是福田区的“1+1+N”制度、宝安区的“文化春雨行动”还是龙华区的“十分钟健身圈”,一方面可见文化、体育、公安、市政、旅游等政府部门的协同与融合,另一方面其他主体(如给社区舞蹈队资助经费的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文体参与提供帮助的社工机构)也积极投入到融合进程之中。体育和休闲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有赖于多元的组织条件,然而,体育休闲活动并非替代产品,换言之,它不是社会治理在陷入局部困境时用来填充民众公共生活的补充物,而应当是既有的一项“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内在地携带着促进协作、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文化基因,为整个社会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文动力。

4 小结

通过梳理深圳市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具体实践,发现发展渠道、公共服务体系以及组织化的保障对体育休闲产业的重要性,而深圳在这些方面的创新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第一,深圳受益于优越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条件,新兴科技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产业组织与政府部门,其他面临产业升级和公共治理难题的城市可以从“互联网+”潮流中习得相关经验为我所用;第二,深圳市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主要渠道,较好地处理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馈之间的连接难题,这是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关键,在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其他城市更有内部动力汲取这方面经验;第三,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行政体制内部的动力,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

总之,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得以在强化科技创新、健全公共服务、引领市场需求、推进产业发展的协同共治等方面促进“全民健身”理念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生根。而宏大的战略归根到底需要落到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公共生活上来,从这方面说,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对人民的美好生活同样意义重大。[7]

猜你喜欢

深圳市全民文体
全民·爱·阅读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另类文体巧谋篇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