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招商带来脱贫新动力
2019-06-03方亚丽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方亚丽
近年来,纳雍县加快推进产业大招商,加强园区建设,助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2018年,纳雍县民营市场主体达4.71万户。民间投资149.16亿元,增长5.14%。民营经济增加值124.31亿元,增长18.65%。民营经济创造了有效就业岗位,促进了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慧眼识珠高山茶
1月16日晚,纳雍县下了一场不小的雪。第二天一早,记者从纳雍县城出发,前往当地有名的高山有机茶种植基地——纳雍县 岭镇雾翠茗香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当汽车越来越靠近种植基地时,迎面而来的山坡上,雪也越来越厚。行至一个三岔路口时,导航突然没了信号。
“谭正义的茶厂怎么走?”
“从这里上去就是。”
驾驶员随口问了过路的老乡,老乡不假思索便向记者一行指明方向。
“在纳雍县,提到谭正义,大多数人都知道,不少群众都曾在他的茶厂务工。”同行的纳雍县外宣处工作人员史开木说。
按照老乡所指的路线,大约20分钟后,记者便见到了谭正义,大约1米7的个子,瘦瘦的,但一开口便让人觉得他精神头十足。此时,他正准备上山巡查他的宝贝茶树。
“种了快10年了,前5年都失败了。”谭正义告诉记者,因 岭镇的海拔较高,最高达到2300米,相当于梵净山金鼎的高度,在这样的山坡上别说种粮食,就是种树也很难存活。
岭镇坪箐村、小屯村荒山海拔1800米以上,且多云雾、寡日照,无工业污染、无农药残留,雨量充沛,特别适宜培植高品质的高山生态有机茶。
2009年,在纳雍县政府的支持下,谭正义便开始用挖机平地,尝试种茶。
“茶苗种下去夏天长势喜人,然而一到冬天,下过几场雪,形成凝冻后,存活的茶树寥寥无几。”谭正义说,基地用挖机挖了3年,才像个茶园的样子,才有一条上山的毛路,但就是不见茶青长出来。
秋种冬死,循环往复,摸索5年后,谭正义也终于找到一个种茶技巧:在1900米的地里育苗,苗长到15公分高,再往高山上种,挖大坑,盖上草来防寒,这样存活的几率就提高了。
高海拔茶园的摸索种植成功,改变了高山地区传统种植效率低下的现状,突破了高海拔种茶瓶颈。
目前,成林茶园有7000余亩,且通过国内、欧盟、美国等多家机构的有机认证。此外,为保证有机施肥,谭正义还建起年出栏10000头规模的配套养殖场,形成了种猪繁育、牧草种植、污物处理等全配套的高山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殖模式。
“我在2300米的高山上等你。”这句话是2009年谭正义回到家乡创业时的口号,一喊便是十年。这十年,他等来了纳雍县几千名乡亲的加入,等来了慧眼识珠懂得高山茶品质的客商。
“三棵树”产业全覆盖
2月20日,刚过完元宵节,纳雍县昆寨乡长丰、永久、大寨、永新等10余个村的村民,正忙着栽种“三棵摇钱树”——药用银杏树、玛瑙红樱桃树、桑树。
“安逸、好安逸、安逸啊,人民群众幸福来”,记者一行的车子还未行驶到山脚下,就远远听见山上传来的民歌声,抬眼望去,约百八十人正聚集在半山腰上运苗、挖坑、栽种……干劲儿十足。
纳雍县梅花镇扶贫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磁环线圈。(纳雍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乡距离县城较远,如果种蔬菜,在交通运输上不占优势,而种植这三种树,是之前老百姓就看到了成效,今年就大面积扩种。”昆寨乡党委副书记李健告诉记者,老百姓积极性如此之高,除了此前在昆寨乡千秋、新民等四个村发展的500亩红樱桃有了收益外,更重要的是今年他们早已与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底气更足。
“在我们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这股力量很给力。”李健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昆寨乡引进的企业先是和乡村两级结合地理、土壤、气候等条件精准选择产业,然后对所选产业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并采取订单种植解决产销问题,让群众吃“定心丸”,解决后顾之忧。
2019年,昆寨乡玛瑙红樱桃规划面积达4500余亩,桑树2500余亩,药用银杏5000余亩,实现“三棵树”产业全覆盖。
目前,昆寨乡引进了毕节市汇江桑蚕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文芷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亿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纳雍县将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锂电池、电子电声、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实现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
稳定就业实现收入可持续
在纳雍县经开区,贵州光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科电子)生产车间里,几十位妇女正端坐在各自工位上,加工磁环线圈。
李莎,曾是她们其中一位。
2017年,在广州对口帮扶下,纳雍县很快完成了一批像光科电子这样有大量用工需求的企业引进计划。
“很快,厂房、配套政策相当迅速的落实。”光科电子总经理刘中砥说,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据刘中砥回忆,光科电子第一次在纳雍县展开招聘时,5天时间便有几百人报名。
家住纳雍县城居仁街道的李莎,是光科电子在纳雍县招到的第一批员工之一。凭着多年在沿海打工的经验,李莎的业绩很快在同期员工中表现突出。她的表现也被光科电子的高层管理者看在眼里。
“我们需要解决用工的问题,更需要在当地培养一批管理者。”刘中砥说。
一年后,李莎正式被聘为光科电子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经开区园区生产车间的管理工作。
“没想过,我自己还能做管理者。”现在,李莎每天要到车间巡查。此外,她还要到广东总公司学习订单处理、外贸交易等技能。
“扶贫要有长远目标,必须要让劳动力有稳定工作,实现收入可持续。”刘中砥说,目前,光科电子的18条生产线,已解决员工就业300人以上,后期拟建30条生产线,解决8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创税收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