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科技企业的创新突围
2019-06-03方亚丽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方亚丽
一条生产线,38万元,38名职工,这是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光电子)成立时的全部家当。
“当时只有一条生产线、一名工程师、一种产品、一个客户,剩下的就只有坚持。”雅光电子董事长席建军说,13年过去了,在改革发展中经过几次市场考验,雅光电子在贵州这片创业沃土上,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年产值超两个亿,实现漂亮转型。
一条生产线
位于贵阳高新区的雅光电子生产车间三楼,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仅12名员工,每年便能完成5000万元产值。
在车间一楼,还保留着一条传统生产线,加工汽车发动机用二极管的第一道装模工序设备的皮滑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工人蒋桂华正在皮滑带前上料,动作十分娴熟。
“2006年,公司从国营873厂车用电子组件车间分离出来,有38个职工到了新公司。”蒋桂华说,当时与她一起分到雅光电子的38人中,大多都已退休或转岗。
“如果没有新公司,这38个人,就面临下岗。”雅光电子经理部部长彭绍波说,873厂主要生产军用汽车整流桥,而几条民用生产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蒋桂华所在的这条生产线就是其中一条。
为解决38人的就业,当时还是厂长的席建军,决定创立雅光电子,独立生产,自主经营。
“人随资产走,带出来的只有一条生产线,全部希望都在上面。”彭绍波说,独立出来的雅光电子,内部十分团结,38人拧成一股绳,坚守在生产线上。
13年的时间,这条生产线上来来去去换了上百位员工,但传送带从未停止,机器的齿轮不停转动,推动着雅光电子前进。
“要让生产设备更聪明、更灵巧、更干净,就必须用大数据增加它们的经验值。”席建军说,2017年,高新区政府助力,雅光电子与贵州航天云网等公司合作,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大数据融合升级改造,搭建起企业管理决策数字化支撑平台。
目前,采用智能化设备的雅光电子,产量提升了58%,良品率提高33%,经济效益提高了15%。
“省、市、区各级各部门给予企业税收、技改、贷款等方面的支持,让雅光电子由‘作坊型’企业一跃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席建军说。
一名工程师
3月12日,下午6点,雅光电子总经理杨华还在会议室与技术人员研究最新技术问题。这样的技术探讨常常让他忽略时间。
杨华是雅光电子成立初期唯一一位有资质的高级工程师,彼时,研发新产品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他肩上。
“那时候,既要管技术又要管生产。”在技术上,杨华是个较劲儿的人,当时德国生产二极管的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杨华明白,一旦掌握这项技术,雅光就会有新的机会。
2006年开始,杨华带着自己中专毕业的徒弟杨长福做产品研究,一次实验十来种产品,周期在半个月左右。就这样试了两年,失败上百次后,杨华终于制造出与德国产品一样的二极管。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雅光电子靠传统技术苦苦支撑的现状,其在业界知名度也一炮打响。
“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我们深知技术创新在时代潮流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杨华说,他们开始规划与国内知名科技大学合作,希望成立一个院士工作站。
雅光电子采用智能化设备后,二极管生产8道工序中的腐蚀清洗仅需一名工人即可完成,在过去这道工序操作台上往往需要十来号人。图为雅光电子员工在车间进行清洗作业。(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2013年8月,贵州省政府有关领导考察雅光电子,对其希望成立院士工作站表示支持,并选派专员推动此事。
“没有政府引导,我们这个体量的企业,不太可能建一个专门的院士工作站。”杨华说,在政府的帮助推动下,半年时间便完成了省级“新型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院士工作站”项目建设。
有院士工作站这个“最强大脑”助力,2014年,雅光电子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对发展来说,人才太重要了。”杨华说,目前雅光电子已有25名工程师、3名博士、11名硕士,他本人与杨长福也已成为省管专家。
一种产品
3月13日,上午9点,雅光电子发货仓,一箱箱成品正要出库。
“根据客户订单量,多的时候一天要发走500万颗零部件。”工艺师朱灿说,目前,雅光电子的300多种产品,已覆盖汽车电子应用、智能电网应用、物联网应用、集成电路、传感器应用等几大领域,远销海外。
而在早期,雅光电子仅有汽车发动机用整流桥一种产品,无论是优品率还是稳定性,这种产品都缺乏可靠的技术控制。
“跑市场的,好不容易把海外企业叫到厂里,结果人家一看这个工艺,就挥手婉拒了。”彭绍波说,公司成立之初,整流桥只能是勉强维持公司运营,没有高质量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使用3号腐蚀机腐蚀时,都需把设备后面盖板取下,才能打开开关,但设备无盖就违反了生产规定。”
“建议将开关线路设置到机器外部,方便操作,减少生产隐患。”
“开关已接到设备外,符合改善要求,是个好提案。”
“改善有效,同意奖励。”
…………
在雅光电子办公区约十米长的走廊墙上,贴着由员工在生产中发现问题的清单,许多问题同时也提出改进意见。技术部门经过研究后,对可行性提案给予奖励。
“现在问题少了,以前没有引进智能设备,墙面都不够贴。”彭绍波说,动员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是雅光电子的传统。
正是有这样的问题意识,雅光电子产品才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车用桥式整流器的领军企业。
一个客户
“雅光电子就是我们生产车间。”2008年,北京佩特来电器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佩特来)负责人对雅光电子喊话。
佩特来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一家以重型电器为主业的跨国企业。说起与佩特来的业务渊源,席建军表示,他们曾是雅光电子唯一的客户,那时候,能否留住佩特来,决定着雅光电子的市场命运。
2008年,贵州遇上凝冻,公路、铁路停运,飞机也取消货运。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客户能准时收到货,雅光电子做了一个不计成本的决定:由员工乘飞机以携带行李的方式,把货品送货到北京。
“这一次,我们的运输成本超了6万多元。”彭绍波说,当时,好几家与佩特来合作的企业也因天气原因,耽误了交货时间,但雅光电子准时准点交去货品。这让佩特来负责人十分感动,当即决定雅光电子超出的运输费由佩特来承担。
正是有这样的诚信精神,雅光电子不仅留住了佩特来,同时也迎来了更多合作商。目前,雅光电子合作商已达208家,遍布世界各地。
“如今,贵州的交通变化有目共睹,运输通道更多样、更便捷。”彭绍波说,随着贵州不断发展,行业发展的短板也将得到改善。
目前,雅光电子正在规划建设占地69.2亩新厂地,一期建成后生产线将达10条,生产总值预计达3.2亿元,到2020年2期建成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后,产值将达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