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溯源
2019-06-01史凤晓
史凤晓
大二的第一节法语课上,法语老师跟我们说,学法语,两句话足以让你走遍法国,那就是“我饿了”和“我爱你”。学过的第二外语已经忘记很多,唯有这两句话牢牢记在脑海。
生长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我当然知道食物的意义。然而,作为一个儿时挑食,长大后又素食的人,我的人生从来都被朋友戏嘲为与美食无缘的乏味人生。所以,美食于我,永远像是彼岸那朵美丽的花,不会有跑去欣赏的冲动与动力。然而读了蔻蔻梁(下文简称“蔻蔻”)的《假装好吃》之后,虽然我依然无福享受其中很多食物,但不会再觉得那是与我无关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会忘记这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读着读着,仿佛这是一系列“恋人絮语”,是篇篇深情。蔻蔻对食物充满深深、久远的爱。除了蔻蔻,谁还能感受到腐竹制作过程中那层米黄色薄膜的“愁眉苦脸”呢?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即使不谙食物美味,也依旧读得有滋有味。
蔻蔻拒绝用姜片驱逐拖罗对味蕾的侵占,为美味固守它的城堡,任日后相思肆意。同样的深情,她给了伊比利亚火腿。我在想,这种深情定是相互的,食物定会尽情释放自己,与蔻蔻的味蕾相拥。
看事物(食物)的本质与来源,不以外在的豪华与否去判断,而是以一个灵魂感知另一个灵魂。华兹华斯在《丁登寺赋》中写道:“和谐的力量,欢乐的深沉/使我们目光平静/洞悉万物生命。”物与物、人与物的和谐,蕴含在蔻蔻所写的橡果与黑蹄豬的关系中、阳光与腐竹的关系中、人对鲍鱼的关怀中,还体现在苹婆(凤眼果)所承载的对外婆的忆念中……
我想,吃遍天下的蔻蔻应该是有资格评判食物的。在读到描写菲律宾食物的那篇文章时,一种初心般的爱使我感动。尽管菲律宾烤食难吃,可始终有孩童般好奇心的蔻蔻愿意为了芒果、牛油果奶昔,一次次去往那里。读到这里,任何有悠游菲律宾计划的人,应该都会感到欣慰和释然吧。
我无法忘记那个在《如果你在就好了》中吃完火腿用袖子擦嘴,看完毕加索画买根葱回家的蔻蔻。《假装好吃》中,怎能少了这样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画面呢。去巴黎的时候,她想“拿着几根法棍走在路上,如果有秋风及时掠过则更加美妙”。读到这儿,会心一笑。
关于食物本身的色香味,甚至它们的出身、传统,“考据癖”蔻蔻皆没有放过。所以,无论是胃口好的人细品文中对美味的描述,还是如我般挑食者看到美味溯源故事,都会产生一种喜悦的诗意感。在海鲜爱好者对纽约中央车站蚝吧里美味的蚝流口水时,我在汉堡与鞑靼人关系的故事中哈哈大笑。有人会循着蔻蔻的足迹,在越南将牛肉河粉当三餐。我则在看到蔻蔻表述小麦与啤酒冷热转换的困惑时,联想到学习法语单词“水与水槽”阴阳性的困惑,虽然这两种困惑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实习编辑 巴恬恬 3655842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