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该被教育的,是父母
2019-06-01沈不言
沈不言
最近热度最高的电视剧,是由姚晨、倪大红等演技派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这部剧不同以往的家庭伦理剧,局限于婆媳矛盾、父母催婚等社会焦点问题,而是另辟蹊径地将视角对准了一个家庭,讨论起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精明强势的苏母,胆小自私的苏父,有心无力的大哥苏明哲,“极品妈宝男”二哥苏明成,不被待见的小妹苏明玉。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热议。一开始,大家讨论的是重男轻女,渐渐地,大家发现,这个家庭的问题很多,这对父母除了重男轻女外,还有很多不合格的地方。而这些不合格,导致了三个孩子长大后,各有各的人格缺陷。
《人民日报》曾写过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而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严重缺失。最应该被教育的,是父母。
父亲缺位,是家庭悲剧的源头
有人说,《都挺好》这部剧中家庭悲剧的始作俑者是家里的“暴君”苏母,因为她性格强势冷酷,对伴侣不尊重,对儿子溺爱,对女儿无情,才导致了整个家庭都朝着病态的方向发展。
可是,撇开苏母不谈,父亲苏大强难道就合格吗?剧中二儿子明成形容父亲是“不靠谱代言人”。从苏大强老年后的种种自私、懦弱、虚荣、无赖的行为,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年轻时的品行。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才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代”妈宝男”,他看似是慑于妻子的蛮横而唯唯诺诺,其实压根儿是想在妻子的羽翼下逃避一切责任——做人的责任、做丈夫的责任、做父亲的责任。他必须得靠妻子管着,才能在外面活得像个人样。妻子一走,他的种种劣根性就暴露无遗。
这样的父亲与丈夫,才是整个家庭悲剧的源头,正因他是这种懦弱又无能的男人,才会找一个强势蛮横的妻子并且纵容她。
母亲太强势,是教育小孩的大忌
强势并不是坚强。坚强是对自己的要求,而强势是对他人的要求。剧中,苏母发现丈夫偷偷藏了私房钱,丈夫跪在她前面求原谅她都不放过,连甩了丈夫好多个耳光。这一幕,被自己的孩子看见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打击是巨大的。
在大部分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代表规矩、原则,母亲则负责温柔和爱。而这个家庭里,全没了。不仅母亲冷漠粗暴,本该像山一样的父亲也匍匐在母亲面前。
试问,以后孩子该怎么看待自己的父亲?他/她还会尊重并信赖自己的父亲吗?而这,是规则的坍塌。
当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角色调换,父亲撒手不管,母亲过于强势,那么女孩便会变得霸道执拗,而男孩则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变成讨好型人格。苏家儿女成人后的性格,很大程度都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重男轻女影响女孩儿一生
因为被瞧不起女儿的母亲处处打压,姚晨饰演的苏明玉成了继樊胜美之后新任“中国最惨女儿”担当。
母亲偏爱儿子,苏明玉从小和家里关系僵。大哥考上斯坦福,妈妈就卖掉她的房间凑学费;二哥游手好闲不停要钱,女儿想上个补习班拿1000块都不给;甚至还要让本可以考上清华大学的女儿去读免费的师范,只为省下钱为哥哥买婚房。
原因就是重男轻女:“我们只负责到18岁,你是个女孩要嫁人的,父母不图你养老。”如果女儿不服气,那么还有下一句:“我们生你养你不容易,难道还有罪吗?”
很多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往往最后都变成樊胜美,觉得自己亏欠了家庭,所以自己有能力后就拼命弥补和讨好,就像樊胜美那样,被妈妈和哥哥吸干了血,却还要继续被吸下去。
但苏明玉就不一样了,她刚上大学,就下定主意要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她似乎做到了,她和家庭隔离了十年,直到母亲去世,她才回来,用一堆钱证明了当年母亲对她的轻视是错的。
看着很过瘾,但明玉的问题其实没有解决,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她成长得更快更茁壮,但内心的缺失却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了:所有的孩子都该拥有的母爱和父爱,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这让她对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很难再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去爱一个人。
父母溺爱下长大的男孩一般都没担当
当然,重男轻女的家庭,伤害的不仅仅是女孩,被溺爱着长大的男孩,同样也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疤。
苏家大儿子明哲总是以“家庭长子”自居,一心愚孝,不惜以牺牲妻女的生活质量为代价,一味满足父亲不合理的需求,所以引发了自己小家庭的危机。在弟妹爆发冲突的时候也常常是“和稀泥”的态度,处理事情总是拿不准,没有魄力和能耐,和父亲性格极为相似。
二儿子明成是深受母亲“溺爱”之害,因为母亲的有求必应,明成养成了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性格。在母亲在世时,靠着“啃老”,即使不拼搏,他也能过着舒服光鲜的日子,但母亲去世后,他真正开始承担一个成人该有的责任时,他的人格缺陷全暴露了。
这样的原生家庭,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教育,没有一个人能在这片泥潭中完美脱身。即使他考取了斯坦福,即使她是事业女强人,性格缺陷让他们的人生像在走钢索,稍有不慎,就摇摇欲坠。
电视剧制片人侯鸿亮说这部剧的主旨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總要自己拿回来”,但唯有受到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才知道,这句话谈何容易。有些裂痕,要耗费一辈子去弥补;有些人一辈子追求的,都是他本应在原生家庭该得到的;有些人_辈子都在交学费,社会教他的,都是当初父母没有教会他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家庭悲剧只会发生在上了年纪的家庭。其实不是,剧中苏家老大苏明哲对待妻子、女儿的方式,都留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伤害,也许不是以伤痕的方式呈现,但这种痕迹会刻在孩子的行为里,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成家后,他们会将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伤害”代际遗传给自己的子女……
做父母这件事,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上学,但我们至少得学会反思。像苏大强夫妇这样的父母,即使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孩子,即使把孩子培养到个个进名校,也依然是失败的父母。因为他们教给孩子、留给孩子的,并不能让他们快乐幸福地度过人生。
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们劳碌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不会获得太高的名望,但每一个人都通过生活培养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质,这就是我们能留给孩子的礼物。他们会用崭新的生命将其放大,让它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如果想让孩子这个果实饱满健康,家长自己就得是优质的参天大树,就得时时给自己浇灌“养料”。
但在中国,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甚至都意识不到这一点。正如韩愈在《师说》中说的那样:“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父母爱他的孩子'所以选好的老师来教导孩童,但是父母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为我们揭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不断学习。
加油吧,家长!比起孩子,更需要被教育的,是家长!
——摘自“莫愁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