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9-06-01田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住院动脉常规

田霞

颅内动脉瘤病情凶险,需要予以及时、有效治疗。介入治疗符合患者与临床的需求,而治疗围术期护理工作是保障手术效率、安全性以及康复效率的基础[1]。对于临床护理,随着现代医疗手段,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为符合患者需求并积极响应国家医疗改革,使护理人员更好的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2];本文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临床相关护理情况以及数据收集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路径组以及常规组,每组有53例患者。路径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42±4.53)岁;肿瘤部位: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10例,后交通动脉13例,大脑前交通动脉24例。常规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7.15±4.38)岁;肿瘤部位: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9例,后交通动脉12例,大脑前交通动脉2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均符合治疗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各项检查及注意事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情况等确认签字;积极配合手术,做好术中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穿刺部位的止血等。

路径组则以保障手术顺利、提高恢复效率为重点,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具体路径实施制定如下: (1)入院当天: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协助其完成住院手续的办理,介绍病区环境、讲解住院相关制度。讲解颅内动脉瘤诱发因素、进展过程,传授给患者与家属自我护理技巧。(2)手术前1天:对手术的方式、流程、麻醉方案等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疑问详细耐心解答,并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差异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沟通;对术前饮食、饮水、休息等多项详细指导,向患者与家属说明手术安排,讲解手术的主要流程、麻醉方法、配合要点,并教会患者怎样进行床上大小便以及正确的呼吸、咳嗽,引导患者进行体位锻炼。并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讲述以往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3)手术当天:术前充分完备的检查,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的血压情况严格控制。(4)术后第1天到第3天:绝对的卧床,实施低流量吸氧,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发生误吸;做下肢静脉,脑水肿等护理操作;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5)术后7天内,指导患者随时处于合适体位,定时观察患者瞳孔、意识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评估头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做好记录,方便医生调整后续治疗方案。提醒患者不要剧烈咳嗽、咳痰,不要用力排便。调整饮食策略,帮助患者选择容易消化、清淡、蛋白质与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若患者有便秘症状存在,予以用药干预[3]。(6)出院时,向患者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将各类药物的应用方法、使用时间、注意事项详细说明,告知可能发生的不适。发放联系卡,嘱咐患者有疑问或有不适电话沟通,有问题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以及疾病知识知晓评分;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知识知晓评分包括饮食知识、药物知识、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四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知晓程度越好。配合度由第三方评价小组进行评价完成,包括术前配合,术后配合两方面共20项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配合度越好。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穿刺部分血肿,动脉瘤再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

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配合度、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路径组患者的配合度、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住院时间(±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路径组 53 14.95±1.21常规组 53 22.76±1.42 t值 - 30.477 P值 - <0.05

表2 两组治疗配合度、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属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因为患者脑内动脉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膨出,使得血管壁突起呈瘤状;疾病发生后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能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5]。介入手术治疗有创伤低、恢复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但机体的脑部属特殊部位,结构复杂,患者治疗过程会承受较大风险,但若有对疾病、术式认知不足的状况,很可能影响治疗配合度,会影响手术效率[6-7];而患者因疾病和应激反应,心理状态较差,若没有重视,会因不良情绪使得患者耐受能力下降,甚至发生一系列表现与躯体的症状,影响恢复;而且患者仍面临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帮助其积极避免。面对这种状况,护理工作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8-9]。

以往常规护理往往缺乏效率性,也没有对细节予以足够重视。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广受临床认可的护理模式,于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10],主张在施护过程充分调动施护人员责任心、积极性,保障护理服务的针对性、灵活性,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不同的阶段,予以阶段性和具备条理性的护理手段,从而保障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5]。通过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按照时间框架进行护理干预各项实施,降低护理工作的重复率,对护理工作更有预见性;同时护理路径的制定更符合对患者心理的缓冲及疏导,通过入院初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更了解,可以积极配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11-12]。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更深入,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住院动脉常规
妈妈住院了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常规之外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