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效果
2019-06-01孟丽娜
孟丽娜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习惯不断变化,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尤其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恶性肿瘤,虽然该手术具有微创、切口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预后恢复快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术后患者极易出现腹膜种植转移,进而导致复发,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以此严格控制患者恶性腹水,及时预防腹膜种植转移,尽可能降低复发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此研究选取146例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46例,由数字随机表法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3例,其中早期子宫内膜癌65例、早期宫颈癌81例;年龄最小值25岁、最大值67岁,年龄均值(47.95±4.26)岁;FIGO临床分期:针对子宫内膜癌,其中I期55例、Ⅱ期10例;针对宫颈癌,其中I期40例、ⅡA期17例、ⅡB期24例,对于IB2、ⅡA2及ⅡB期者,需要事先进行辅助化学治疗,待病灶局限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类型:早期子宫内膜癌65例、早期宫颈腺癌30例、早期宫颈鳞癌51例;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诊断符合早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诊断标准者;患者和家属知晓、且自愿签署手术同意书者;获取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2];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存在麻醉禁忌证者;精神存在严重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者;心肝脾肺肾功能不全者[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立即进行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且患者治疗前均需开展手术谈话,自愿签署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知情同意书。具体治疗内容:待麻醉后,需要通过套管针孔置入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专用引流管4条,将其交叉固定在两侧膈肌下和盆腔位置,之后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开展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充分发挥热化学治疗灌洗机准确恒温作用,将水温实时维持在(43.0±0.1)℃,灌洗液配置:在3 000 mL生理盐水中添加铂类化学治疗药物,将灌洗速度调整至每分钟500~600 mL,持续灌洗60 min,待灌洗完成后需要采集每例患者腹腔灌洗液作为细胞学检查标本,在灌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便于及时补液,合理控制补液量,在治疗结束后,需要检查患者盆腹腔是否存在活动出血情况,并预留盆腔引流管1条,用于术后引流,24小时后需要将引流管拔除,其余引流管也需立即拔除。所有患者治疗后需根据实际病理状况进行化学治疗与(或)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常规化学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需根据实际病理状况进行化学治疗与(或)放射治疗。
1.3 观察标准
观察、记录研究组患者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同时需要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包括下肢麻木、血尿、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另外需要计算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主要有骨髓抑制、肠梗阻、肝肾功能异常、切口愈合不良、盆腔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整理、统计本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淋巴结切除24~62个,均值(33.57±4.16)个,其中有9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为12.33%,所有患者经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显示均无明确癌细胞,其中有20例(27.40%)出现核异质细胞退变坏死,剩余53例(72.60%)患者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且增加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后手术时间3.6~7.1 h,平均时间(4.35±0.67)h。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8%,其中下肢麻木2例、腹胀腹泻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其中下肢麻木1例,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患者中部分预后自行缓解,另一部分经对症治疗后已经恢复正常,具体见表1。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4%,其中骨髓抑制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96%,其中骨髓抑制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盆腔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作息和习惯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5],现阶段,针对早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后需要根据患者手术结果、实际病理特征等,适当进行放射治疗、辅助化学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6],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近几年临床治疗早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常用的一种手段方法,具有微创、切口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预后恢复快的特点,但由于二氧化碳气腹构建、超声刀气雾、手术期间细胞脱落、淋巴液渗漏、举宫器挤压穿孔,患者术后极易发生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等情况,进而严重缩短患者生存期限,影响到患者预后恢复[7],由此可知,对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相关研究可知,HIPEC可及时预防腹膜种植转移的发生,可促进患者预后康复[8]。
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即术后使用套管针穿刺孔置入4条HIPEC专用的引流管,无需制作切口[9],灌洗操作简单快速,且清扫结束时,患者腹腔未粘连,肿瘤负荷量最小,此时进行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可利用高温有效提高肿瘤细胞对细胞膜的通透性,能促进化学药物的吸收与渗透,保证细胞内药物高浓度[10],同时能通过肿瘤细胞不耐热性质,让细胞在高温环境中变性坏死[11],另外还可有效杀灭盆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种植、扩散,且能利用43℃左右的温度环境直接杀伤、冲刷清洗腹腔内核异质细胞,以此及时预防腹腔癌细胞种植、转移,促进患者预后康复,能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2]。
经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经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显示均无明确癌细胞,其中有20例(27.40%)出现核异质细胞退变坏死,53例(72.60%)患者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IPEC)效果较好,具有无新创伤、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及时清除患者腹腔癌细胞,有效预防腹腔种植转移,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和生存质量,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3]。
表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表2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