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以生态文明引领发展的新范式
2019-05-31肖汉平
肖汉平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时期。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全面开启“公园城市”新范式的实践探索。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现代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自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不但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且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工业文明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的频发爆发向人类生存和发展发出明确警示:工业文明下的技术使用无法实施生态保护,并且已经成为人类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因此,超越工业文明,解决“城市病”问题不仅要依赖于当前技术及其系统的调整、优化和完善,还要依赖制度变革、经济和城市发展范式转换以及人与自然关系重构。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不断探索解决工业文明中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发展理念,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一直在探索现代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式,产生了诸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生态经济城市等新理念。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既是对工业文明精华的继承,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从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到党的十八大将其作为战略任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占有和改造的过程,也是人类对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与适应过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城市的认知和定位,更取决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理念。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病日益突出,如何探索出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和人口大国,正面临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城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正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范式,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探索。
成都探索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新范式
当前,成都正着力增强“五中心一枢纽”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成都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本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建设公园城市的优良基础条件。同时,成都已处于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公园城市尤其具有现实和示范意义。自“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之后,成都一直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和核心竞争优势,为生态文明时代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提供成都案例。建设公园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和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和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也是塑造新时代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为此,成都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积极探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园城市发展范式。
首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理念,提出: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其次,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范式,公园城市仍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目前由成都市成立的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牵头,并联合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的首批8個重大课题研究,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体系,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初步制订《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试行稿)》,其中提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规划理念,以绿道、水网串联,构建山水生态底、郊野公园群、城镇绿化网无缝衔接的全域公园体系。在此基础上,目前成都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市域三级绿道体系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构建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第四,作为承担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使命的成都,一年多来以天府新区为核心“试验场”,启动了以公园城市为主要形态特征的天府新区直管区、新津县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城市新区建设,启动了天府锦城、交子公园、鹿溪智谷三大示范引领性工程分别作为历史城区、现代新城和未来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的示范,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四川正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成都先行先试公园城市建设,同时,计划将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向全省铺开。
追本溯源,城市的发展是人追求自身发展的空间反映,也是人与自然关系或人类文明在空间上的映射。公园城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体现了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2019年4月,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邀请境内外城市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公园城市理论框架、方法路径,实践经验;发布《公园城市成都共识2019》,包含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彰显“以人为本”城市人文关怀特质、构建大美公园城市时代价值标杆、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城市形态、营建绿水青山秀美人居城市绿韵、感知多元包容开放创新城市文化、丰富现代时尚宜业宜居场景体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10个方面的内容。共识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园城市建设新理念,又汲取生态经济城市新理念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