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环境保护复习策略研究
2019-05-31苏公兵
苏公兵
摘 要:2020年山东省将迎来第一次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选考地理学科的考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环境保护由原来的选考变为必考内容,在内容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重点分析了等级考试环境保护备考中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备考题型单一的问题,并对环境保护复习备考中创新教材内容、完善补充新知识及题型多样化提出了具体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山东省;指导意见;环境保护内容整合与创新;题型多样化
当前,山东省2017级高中生已步入《环境保护》复习备考阶段。那么,在等级考中该模块所占权重、题型、教科书内容的老化与残缺问题如何解决等,师生深感困惑与迷茫。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审视《环境保护》教学备考中的诸多问题,探寻相应应对策略,希望对山东、海南两省,以及对即将进入新高考实验区的其他省份有所帮助。
一、新高考下《环境保护》的新变化
以往高考文综试卷,《环境保护》属于文科生选学选考内容,只设1道综合题,分值10分,因而教学备考中不受重视,多数学校授课时间仅为两周左右。新高考方案下,《环境保护》成为选择地理学科学生必学必考内容,笔者认为选修Ⅰ-1自然地理基础、Ⅰ-2区域发展和Ⅰ-3环境保护三个模块权重相同,这就意味着《环境保护》模块分值需要增加,题型也将演变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同时其命题依据也由课程标准转换为《指导意见》。
与现行高考相比,预测新高考《环境保护》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为此,广大地理教师须依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遵循高考“四种能力”,嵌入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山东省新高考考情预测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环境保护教材,找出其中存在的内容老化、残缺等问题,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高考下《环境保护》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材内容缺失、缺陷或说法不一
目前,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四个版本的《环境保护》教材在山东省均有使用。通过与《指导意见》对比发现,现行四个版本的教材,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容缺失、缺陷或说法不一等问题。
(1)教材内容缺失或缺陷问题(表1)。例如,《指导意见》教学内容建议“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只有湘教版教材有此类内容,但是该教材在阐释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的系统性、结构性、逻辑性方面,不够清晰、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如,《指导意见》提出“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要求,但是对于上述内容,四个版本教材无论从视角、案例、伦理观等方面均存在缺陷。
(2)教材内容表述不一致(表2)。对于《指导意见》中上述内容标准要求,四个版本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表述也不一致。若依据某版本教材进行复习,可能会与《指导意见》要求有偏差,不能从容应对新高考命题要求。
2.教材内容和案例趋于老化
比较研究发现,四个版本教材的内容、案例均出自2007年以前,而新时代环境保护知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政策,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均未融入教材,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教学备考实用性较差。
例如,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空间资源作为国土资源进行开发,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1]。现行教材在“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上,仅仅局限于耕地资源、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而对海洋空间资源没有提及,更没有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3.地理教材环境保护内容的相似或重复
纵观《地理2》《区域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模块,某些环境保护的内容十分相似或者彼此重复(表3)。《指导意见》“内容标准”在不同模块的彼此重复,导致不同模块教材对同一类问题说法各异,使教学备考陷入紊乱,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不具备教材内容统领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前提下,教材内容的重复与各执己见,易造成环境知识的碎片化、交叉重复,甚至前后矛盾,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容易误导学生。
三、新高考下《环境保护》教学备考策略
1.运用整合策略,重构内容结构
针对四个版本教材内容的缺失和缺陷,要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和补充,形成完整的内容结构。
构建完整的内容结构是高三学生教学备考的重要任务。为了让学生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的内容结构,需要整合不同版本教材,补缺失、重借鉴,强化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和系统学习。
第一,重组教学资源,补充教材缺失。以“大气污染”为例,学习时可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并通过阅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高考四项基本能力和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案例1: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文字部分(借鉴中图版);图像部分(借鉴湘教版)
二、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危害——以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
正文:结合“中图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通过获取地理信息描述其形成过程,解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说明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阅读:煤炭型大气污染——伦敦烟雾事件、石油型大气污染——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
探究: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选自新课标要求)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正文:湘教版教材获取。
探究:提供PM2.5的相關材料。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来源。大气中PM2.5的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