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链视角下的肃南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2019-05-31王丽丽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裕固族南县丹霞

李 静 王丽丽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734000)

旅游扶贫的最终目标是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对旅游产业链进行延伸,创造旅游扶贫相关行业和岗位。少数民族是旅游业发展的富集地区,也是贫困问题多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往往存在贫困靠政府输血,旅游扶贫企业各自为政等问题,一旦失去政府的支持,贫困人口就会迅速返贫[1]。究其原因是未对旅游产业链进行盘活,旅游资源被搁置,旅游产业链无法延伸,价值增值无法实现,最终导致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不高。

肃南县是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是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肃南县丰富的裕固文化、生态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祁连玉文化等优越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肃南裕固族居民长期以游牧为生,很多行政村地理位置偏远,贫困问题仍然普遍,部分行政村在2011年才实现通路和通电。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该县仅靠政府补贴和扶贫开发的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一旦遭遇天灾、病患重大变故极易返贫,脱贫仍存在短暂性和被动性[2]。

1.用于旅游者支出跟踪的肃南旅游产业链框架

1.1 现有旅游产业分析

图1 用于旅游者支出跟踪的肃南旅游产业链框架

作为工具的“产业链跟踪法”描绘了一个针对研究区域的具体产业链结构,将旅游者的支出通过该产业链的各条支流分流进行跟踪,直至进入贫困家庭[3]。旅游者在肃南的消费分为包价旅游的团费支出和自助游随机支出两部分。受旅游感知环境的影响,游客进入张掖的首选目的地是张掖丹霞旅游景区,游览结束后直接返回甘州区或者留宿七彩丹霞附近的南台村农家乐住宿,旅游线路没有覆盖到肃南,肃南旅游处于丹霞的遮蔽之下。游客在肃南的旅游消费支出主要涉及到交通和景点门票,而住宿、娱乐体验、特色餐饮和购物的支出较少。自助游多来自张掖周边地区,嘉峪关、酒泉、武威以及张掖各县区的一日游游客,多选择当日往返,住宿环节的需求非常有限,其消费仍然侧重于景点门票和餐饮。这种游客的短暂性停留直接导致游客在肃南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农家乐、景点门票和旅游交通方面,而住宿、购物、娱乐方面的消费非常有限。

1.2 旅游产业链中企业发展情况

肃南县提供住宿的农牧家乐较少,县城内有酒店6家,以中低档酒店为主。4A级景区6家,分别为马蹄寺、康乐草原(裕固族风情走廊)、文殊寺、冰沟丹霞、玉水苑、民俗度假区,主要以马蹄寺景区和康乐草原、冰沟丹霞等老牌景点为主。县级演艺中心一家,仅在裕固族特殊节日或有贵宾来访时进行演出,并没有面向游客的常规表演。肃南县共有5家民族旅游商品购物店,祁尔康鹿产品总店、尧熬尔民族服饰工艺品展销厅、富达民族服饰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等,但旅游商品缺少肃南裕固族文化符号,且购物店规模较小,产品数量有限,同时其运营管理缺乏市场化运作。旅游产业链中旅游纪念品、文艺表演以及农牧家乐等体验性环节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肃南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中只有完善肃南旅游产业链,盘活旅游市场,找准贫困家庭进入市场的渠道,判断当地旅游产业链的哪个环节可以改变,哪种功能或角色适合贫困家庭承担或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精准脱贫[4]。

1.3 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下的贫困人口进入渠道分析

肃南县共有5个贫困帮扶村,其中西岔河村、大都麻村和营盘村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贫困村居民长期延续冬窝子和夏窝子的转场生活,老人和儿童居多,青壮年较少。贫困户所处村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对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大都麻村自然风光优美,拥有金塔寺景区和临近马蹄寺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西岔河村则拥有独特的冰川资源(巴尔斯雪山)和长沟寺景区。大都麻村和西岔河村借助独特的旅游资源,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观光体验游,将游客“请进来”。还有个别贫困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是传统的养殖、放牧村,适合发展养殖业,可以专门进行畜牧业深加工,打造绿色生态肉类加工产品,将自己的产品“送出去”,供游客购买。针对产业链空白环节,因地制宜发展各贫困村旅游产业,并扶持核心龙头企业。

目前,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主要集中于马蹄寺景区、冰沟丹霞景区、肃南县民俗度假区等。现结合贫困人口的地理分布对贫困人口进入渠道进行分析。

1.3.1 大都麻村农牧家乐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大都麻村自然风光优美,借助金塔寺景区和马蹄寺景区客源优势,可开办农家乐,建立户外项目。贫困户可能进入的产业链渠道有两种,一是政府的扶持,比如无息贷款支持打造旅游精准扶贫企业。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建立河西少数民族特色基地,集裕固族和藏族特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同时进行线上、线下的农牧家乐特色产品(蘑菇、鹿茸、菊粉)的销售与宣传;二是贫困户从事相关的对外销售、餐品、饮品的加工、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公共区域卫生的清扫等工作。三是贫困户从事餐饮和酒店服务工作。

1.3.2 营盘村、西岔河村生态旅游体验项目

大河乡西岔河村和营盘村主要依托冰川资源(巴尔斯雪山)、长沟寺景区等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同时营盘村又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高原农业为辅的农牧业村,家家都进行牛羊肉的贩销。结合巴尔斯雪山环境保护的需要,应发挥本村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品外销产业,打造绿色环保、肉质鲜美、包装精良、便于携带的旅游特色旅游商品。从向游客开放养殖加工基地到肉制品的包装、寄送一条龙服务,将肃南牦牛肉、羊肉打造为西北特色旅游商品。

1.3.3 户外摄影特色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肃南县地处祁连山中部北麓,境内既有草原、森林、河流等资源,又有马蹄寺、文殊寺、金塔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和裕固、藏、蒙古等民族的文化和民族风情,构成了肃南县较为完整的旅游体系。旅游景区景点设立专门的以肃南县旅游景点为主题的摄影展览,通过现场或肃南县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平台征集作品,鼓励当地贫困人口加入户外摄影旅游项目,为旅游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做好当地旅游特色的宣传,促进当地居民与游客的深入交流。

1.3.4 传承人影响下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2005年裕固族语言、民歌、服饰、礼仪被列为甘肃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裕固族语言被列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族民歌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少数民族以极大的热情加入到对裕固族文化继承中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的活态载体,引导裕固族人通过制作和出售传统服饰、刺绣、手工艺品,如陶瓷娃娃、冰箱贴、小挂件、刺绣等完善产业链供给。未来应发挥传承人作用,对传承人项目进行专项资金支持,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专门为致力于文化传承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如刺绣、手工艺品的加工和制作、民族文化的讲解、民族特色餐饮的经营、民族村寨娱乐项目的组织等。

2.旅游产业链视域下的旅游精准扶贫对策

2.1 发挥肃南与丹霞景区的空间竞合力,实现客源市场共享

借助张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引客入肃”。张掖七彩丹霞在国内外旅游景点中已颇具影响力,2018年游客量预计将突破250万。可依托这一核心景点,进行良好的市场引入,通过营销合作、产品整合将张掖七彩丹霞奇特的自然风光与肃南优美的草原、雪山美景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相融合,促进丹霞游客向肃南的流动。

2.2 培育龙头企业,提供更多旅游精准扶贫岗位

龙头企业代表着品牌和雄厚的实力,有着高标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6]。肃南旅游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与裕固族文化相融合,利用招商引资实现大型龙头企业和当地企业进行有效对接。积极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专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使旅游者的流动,供应链上的产品、信息流动、资金流的流动,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形成首尾相连的长链。只有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才能使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能受益。

2.3 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实现旅游产业链的增值

传统文化纳入到旅游业是旅游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的核心。贫困人口大都来自偏远地区,是旅游资源构成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拥有者和传承者。裕固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婚俗、服饰文化,游客对裕固族文化旅游产品和肃南旅游资源存在较强的购买欲望,旅游产业链出现缺口,旅游者无法购买到期望的商品或对商品不满意,将影响旅游经历的完整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瓶颈。

2.4 加强旅游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构建旅游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与一般旅游产业链相比,扶贫旅游产业链更加强调价值分配和注重产业链的本地化,其发展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线性到网状。肃南旅游企业中,旅行社、饭店、交通、景区经营各自为政,缺少网状共赢。肃南仅有一家旅行社,且门市设在张掖市,宣传和中介的作用有限。马蹄寺、裕固族风情长廊等景区的营销始终是政府层面的目的地营销,与旅行社没有深度合作。裕固族民族村寨从建设到旅游产品的提供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可联合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充分发掘能体现裕固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3.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低,旅游产业链中未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产业链中扶贫岗位不精准,缺乏对需求市场的盘活和开发,贫困人口在旅游业中无法获得利益,导致贫困人口参与的被动性。所以,只有将本民族旅游资源融入到产业链中,加强和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才能达到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裕固族南县丹霞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谈裕固族传统文化教育——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例
双语教学中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应用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