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9-05-31范林根
文/范林根
设计产业主要包括工业设计业(装备设计、消费品设计、服务设计)、建筑设计业(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工程勘察设计)。上海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同样,上海处于城市大发展阶段,建筑设计业将支撑和体现上海城市建设的水平。本文作为2018年度上海市文创项目《设计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果,在调研本市120家设计企业(68家工业设计和52家建筑设计)收回1562张有效问卷、深度访谈设计企业15家高管基础上,分析上海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归集行业发展问题,提出本市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上海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球第七个设计之都,至今已走过9年历程。在这9年里,建筑设计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先锋;同时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在尝试借助创意设计,实现转型发展和升级。设计产业,正在成为上海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一)门类齐全,全国领先。上海设计产业具有底蕴深厚、多元融合、人才汇聚、时尚引领的鲜明特点。在庞大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规模基础上,总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工业设计从业人员8万余人,相关企业和机构达到4000余家,在长三角工业设计中所占市场份额约为50% ,高端市场份额高达72% ;建筑设计2018年增加值530亿元,从业人员9.5万人,高级职称人才12564人,上海是中国建筑与规划设计机构甲级资质拥有量最多的城市。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3900多亿,占GDP比重达到13%,其中设计产业增加值950亿元。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占GDP较大比重,而设计产业又占上海文创产业较大比重。但同时,上海设计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创新能力总体上不够,对建筑和工业发展的引领性还较弱。
(二)合理布局,产业集聚。经过近些年老城区旧工业厂房和住宅区功能改造、近现代建筑保护、建设设计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一带、五片”(杨浦核心带、浦东、普陀、静安、长宁、金山片)设计产业聚集区,全市设计产业园区超过100家。未来3-5年时间,将建成一个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集理念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设计传播、广告制作、动漫设计等为主的现代设计服务业核心区。
(三)设计企业均态分布,良性发展。本项目对120家设计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公司性质、成立时间、从业人员、设计业务的内容、擅长的设计领域、公司资质和荣誉、设计服务收入、产业贡献值等。调查发现,上海的设计企业总体上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能力较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对上海产业发展贡献较大。
(四)创意设计类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由政府、行业组织举办的设计之都活动周、上海设计地图发布、上海国际时装周、设计之都年度品牌奖、格拉兹上海设计之都展、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魅力上海”、美国纽约“创新设计对话”等活动;参加法兰克福家居展、伦敦设计节等国际展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府共同建设“上海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等活动和相关工作,激活了上海设计市场,增加了上海设计在世界的知名度。
(五)政策环境日益完善。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等国家关于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发〔2017〕33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促进上海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沪经信都〔2018〕339号),完成《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修订,发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制定《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每年资助一批文创设计项目。各区也制定了一批设计产业扶持政策,极大推动了本市设计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上海设计产业创新发展问题
(一)市场需求有待培育。目前消费者和企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水平有限。换而言之,不是设计没有创新和价值,而是少有消费者和企业愿意为设计买单,加之设计评判标准的不确定性,久而久之设计作为一种对知识产品的消费观则被社会所淡漠。这也是设计无法产业化的重要原因。
(二)设计价格体系紊乱。上海设计公司众多,且集中度相当低。无序的竞争,造成设计服务价格的紊乱。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客户无法对设计的专业水准进行评判,最终他们的决策依据建立在价格上。不成熟的设计市场存在着逆向选择现象。
(三)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尽管,目前上海设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但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匿乏,设计人才的结构、素质还远不能够适应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人才供给的不均衡,阻碍了设计产业的发展。
(四)设计公司管理水准普遍较低。设计公司的管理层,大多为设计师在具备足够的客户资源后,单独成立设计公司。而这些设计师出身的管理层很少专门去补充管理的知识,常常是按照设计师的思维来管理公司。设计师的思维是天马行空,不求规律,而在管理上,采用这种思维,绝对是大忌。因此,普遍来说,管理水准低下,公司也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上海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促进知识产权立法与时俱进;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更加重视计算机软件、设计版权、商业秘密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宣传,全民动员,培养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剽窃、抄袭的现象。
(二)科学培养设计人才。必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真正适合设计企业的实用型人才。要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设计人才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创意设计师资队伍的提升,鼓励设计企业与院校的合作,让更多的科研院校教授、专家,深入企业担任指导顾问,这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及时获得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带动企业设计人才的快速成长。
(三)加大平台建设,建立设计创新网络。设计机构、独立设计师、艺术家、社会组织、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市场营销人员、媒体、消费者等这些设计创新的诊释者要通过一定组织和平台构成设计网络,一方面能帮助企业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发掘出潜在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产品解决方案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功能的创造性组合。因此,加大设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设计创新网络是推动上海设计行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四)优化设计产业发展环境。从设计产业进程分析,上海设计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随着设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愈加明显,打造有益于设计行业发展的环境十分重要。一是完善政策环境。设计行业的政策环境包括设计扶持政策、设计推广政策、设计公共服务政策等,要打造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在政策层面推动上海设计产业的发展;二是优化市场环境,如建设设计成果交易平台,建立设计企业与应用企业间互动、合作的渠道,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成果转化率,促进设计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四、结论
如果上海是一个“码头”,所谓码头即“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必经之地,当中的杠杆就是设计产业。上海设计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在增强科技含量、发挥资本优势、借助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和城市建设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借着上海“四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的大好时机,时不我待,齐心协力,全面推动上海设计产业的创新发展,在服务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领全国设计业的发展,并更好地服务全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