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对口帮扶贫困县级医院中的实践探讨
2019-05-31谢敏邹弘驹刘晓英郭红冯国富杨寿叶栾秋红
谢敏 邹弘驹 刘晓英 郭红 冯国富 杨寿叶 栾秋红
提升县级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不但可以造福县域广大百姓,同时也对乡、村两级医疗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1]。云南省地处边远,有88个贫困县,为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其医疗技术水平和条件也较落后,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级医院,有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也是探索分级诊疗[2-3]、各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力保障[4]。勐海县为云南省贫困县,勐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县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西双版纳州建立最早的综合医院,编制床位400张。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始建于 1939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2018年,省一院连续派驻4批医疗队至勐海县人民医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提升、重点专科建设、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对口帮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对口帮扶工作的具体实践
1.1 组织管理
1.1.1 领导重视,专项部署。2015年,按原国家及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省一院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副院长专人专项负责,以医务处为办公室,按县医院的专业需求,派驻急需专业的对口人才,专题研究部署帮扶目标,制定详细方案,并签署对口帮扶协议责任书,确保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推进[5]。
1.1.2 细化管理,制度先行。省一院为做好帮扶医疗队员的管理工作,制定了对口帮扶工作管理制度及详细的考核方案,创建队员工作群,及时传达各项通知,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月通报工作量及沟通协调具体工作细节。医疗队出发前副院长召开帮扶队员动员大会,对队员提目标、定要求,要求队员发扬主人翁精神,视帮扶县医院为第二家乡,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到帮扶工作中。在帮扶实践中省一院加强与县医院的协调沟通,严格考勤和统计量化诊疗工作量,共同探讨帮扶工作细节,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注重帮扶的实效。省一院按考勤及时发放中央财政资金补贴及医院专项生活补贴,以解除队员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
1.1.3 技术帮扶,管理创新。省一院在医疗技术传、帮、带的基础上,注重与全面医疗管理帮扶相结合,遴选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到县医院担任副院长或科室业务主任,增强帮扶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入到帮扶实践中。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梳理并完善县医院院科两级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及完善电子病历的信息化,如规范各项知情告知同意书、手术记录及医技报告的书写和质量控制;积极探索县医院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因分析法等,以进一步提高县医院临床科室和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勇于担当的管理型专家,同时也为省一院储备了学术及管理两肩挑的复合型人材。
1.2 实践措施
1.2.1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①长期帮扶为主,打实基础。4年来,省一院选派25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帮扶医疗队队员分4批长期驻扎在县医院的骨科、肝胆外科、普外科、肛肠外科、眼科、产科、心脏内科、肿瘤内外科等多个专业的临床科室进行专项帮扶,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多学科诊疗等多种形式[6],1年时间共接诊患者12 903例次,教学查房949次,手术操作874台次,手术示教618次,开展学术讲座、业务培训287次,共计培训医务人员3 803人次。此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项,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0余项。在开展教学查房和手术手把手带教的过程中,还大力推广微创腔镜手术操作,从零到有,填补了县医院妇产科宫(腹)腔镜、泌尿科、普外科的腔镜技术的空白;帮扶消化科开展无痛胃肠镜的检查及镜下活检、止血等诊疗工作。②短期组团为辅,彰显名医效应。为弥补长期驻地帮扶队员数量有限、技术力量较为单薄的缺陷,省一院采用了短期组团集中专项帮扶的形式,安排内、外科及妇产科知名专家团队到县医院专项帮扶,如带教手术、疑难会诊、举办学术讲座、义诊等,现场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及成熟的医疗技术。4年来派出13支外科手术团队,多次到县医院开展带教手术百余例。采用科室对科室、团队对团队的帮扶,增进了双方的凝聚力和帮扶深度,有力提升了专项服务能力。
1.2.2 兼顾医疗联合体建设,健康扶贫。省一院对口帮扶医疗队员积极参加县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深入到县各民族地区,如勐海镇、勐宋乡、格朗和乡、打洛镇、布朗山乡等多所卫生院进行查房、知识讲座和业务培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等,义诊1 889人次,免费发放价值3 000余元的药品,发放宣传手册502本;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救治工作,为脊髓损伤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进行多学科及远程会诊,制定诊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深入持续的扶贫工作以点带面,提升了县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惠及广大贫困及少数民族群众,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
1.2.3 通过远程医疗协作实现互联互通。省一院积极探索通过远程会诊把优质资源前移到基层医疗机构,使县医院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是信息化建设中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是充分利用省级医院的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7]。4年来完成远程会诊10余例,造福当地百姓。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今后可拓展远程教育培训、疑难病例专家讨论,以增强对口帮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1.2.4 夯实继续教育。在帮扶队员和县医院的齐心协力下,4年来举办了《2015年勐海县人民医院胎儿系统超声(Ⅲ级)规范化筛查培训班》《2016年西双版纳州麻醉学术会暨基层医院术后镇痛管理研讨会》《2018年中毒救治规范化及诊治操作技能培训班》等继教项目共12次,共计1 411人次参会,不仅规范了县、乡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还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1.2.5 培养本土人才。在4年的帮扶工作中,省一院免费接收县医院进修医护及管理人员30余人次,着力培养本土人才,以建强根系,提高县医院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帮助县医院自主发展,组建自身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团队,扎根贫困地区。省一院将智慧医院及“互联网+”、DRGs绩效评价及全成本预算等先进管理经验贯穿到进修培训中,稳步提高县医院的医疗及管理服务水平,为对口帮扶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6 用心用情付出,文化交融。省一院和县医院从领导到队员密切联系,每年接送医疗队和节日慰问时都召开帮扶座谈会,双方进行经验交流及帮扶成果展示;县医院为医疗队员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和生活保障,让队员在新家安心工作。县医院周末值班领导轮流带领帮扶队员走访乡寨,了解基层医疗状况;医疗队员积极参与县医院的职工运动会、礼仪大赛、泼水节等各项文体活动,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 实施成效
2.1 首批通过云南省县级中心医院提质达标验收
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7年,县医院首批通过云南省县级中心医院提质达标的验收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医院运行指标及医患满意度均有提升
通过省一院4年的对口帮扶,县医院的门诊量由2015年的245 207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285 875人次;手术台次由2015年的5 615台增加至2017年的8 635台;病床使用率由2015年的82.69%增加至85.99%;总收入、业务收入、患者及职工满意度均逐年稳步提升。见表1。
2.3 DRGs绩效评价指标提升
省一院积极探索建立帮扶评价指标体系,将上海联众平台云南省DRGs绩效评价数据运用到帮扶工作评价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县医院的出院人数、CMI值、DRGs组数均得到提升,未发生低风险死亡病例,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稳步提升了医疗质量。见表2。
2.4 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帮扶队员不仅帮助县医院提升临床实践技能,还注重启发县医院医务人员的临床科研思路和方法,总结基层丰富的临床资源撰写科研论文,帮助县医院共获得了州、县级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论文11篇。科研学术的协作开创了两院合作的新契机,实现了共同进步。
2.5 通过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省一院根据县医院的学术专长,与优势学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建立专科联盟,积极开展专业团队对团队、科联体[8]形式,扩大了学科影响力,提升了对常见多发病和部分急危重症的诊治能力。省一院对县医院的学科建设能力综合评估后,协助县医院将感染性疾病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成功申报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提升了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1 勐海县医院2015年~2017年医疗运行指标变化情况
表2 DRGs绩效指标情况
3 讨论
省一院4年来扎实推进工作,注重实效,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积极探索对口帮扶评价指标体系[9-11],并提出专业对口按需派遣、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得受援县医院与支援医院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12]。对口帮扶贫困县级医院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医院医疗水平差距,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做好对口帮扶及健康扶贫工作,可满足边远落后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公民公平、有效地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3],真正实现全民健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