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角下“双创型”人才素质培养探究
2019-05-30王哲英苏睿明曲迎东
王哲英 苏睿明 曲迎东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战略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已全面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如何促使高校把人才培养由“量”的增长变为“质”的飞跃,学科融合教育可以实现“双创型”人才知识飞跃、能力飞跃以及综合素质的飞跃,实现“双创型”人才“质”的飞跃,从而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的步伐。
[关键词]学科融合;人才素质;“双创型”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7179
1“双创型”人才素质的时代特征
2012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联合召开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就是“2011计划”。该计划是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教育战略,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已全面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1]。随着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式提升,“双创型”人才素质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变革性是“双创型”人才素质的首要特征,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技术变革的大时代,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优胜劣汰,具有变革性“双创”人才更容易实现颠覆性的成功,同时未来也可能让成功者感到危机。其次特征是价值性,“双创”人才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他们会有更多的家国情怀,除了利益,他们会考虑更多的人生价值和梦想。并把“双创”看作一种生活方式,看成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以这种有价值观支撑的“双创”,必然会带来可持续性发展。第三特征是国际性,“双创型”人才是互联网切屏的时代新人,他们可以使用国际上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实现中国“双创”事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国际性的创新创业在未来会成为常态。
目前高等院校已成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基于以上“双创型”人才素质的时代特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怎样促使高校把人才培养由“量”的增长变为“质”的提升,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2基于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优势
随着工程的复杂程度的增加,工程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升,单一专业教育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多学科融合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单一专业教育存在着专业技能素质和全面职业素质的矛盾,无法实现学生能力培养“质”的飞跃, 因此基于学科融合的现代教育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3],也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双创型”人才的竞争实力,学科融合的教育将本专业知识、延伸学科知识、创新知识和创业技巧整合一体,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其次,专业互补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提升认知水平,激发“双创型”人才的创新潜力,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
最后,学科融合能综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科融合教育模式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业就业能力,从而能够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最终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
3学科融合实现“双创型”人才素质“质”的飞跃
学科融合是在认同学科差异的前提下,主动模糊学科边界,不将学科囿于已有的严格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而非差异,以达到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目的。当前很多领域要求学者有多学科的背景,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能够用多种视角看问题。目前就我国“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学科融合教育模式是培养优秀“双创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教学方法。
31知识的飞跃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不能单靠创新精神和热情就可以做到,它必须以深厚的功底为基础。所以只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通晓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为“双创型”人才的创新工作和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与可能。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下,“双创型”人才的适应能力更强,更有能力解决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更有助于学术思想的开拓,更善于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产生质的飞跃。
32能力的飞跃
能力是知识应用水平的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知识的价值实现过程。学科融合教育模式能够通过多学科文化、思维的培养和熏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以及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能力。同时多种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探索、提出创意,并有能力去探索实现创意的方法,独立完成复杂工程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学科交融,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问题意识,使其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这些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并能够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他们还有能力依据具体问题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鉴别和选择,以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此外在学科交融的文化熏陶中,他们也具有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通过与周围的人协调共事、沟通合作,产生整体化效应的能力。这些能力必然有助于他们获得预期的创新创业成果。
33综合素质的飞跃
素质是指人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禀赋与修养的总和,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实践中逐渐发展锻炼而形成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各个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情商以及其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怀有坚定的信心,对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有顽强的斗志和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双创”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异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强,在突发状况时能从容应付,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在处理团队内部成员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时,能够与他人较好的协调和沟通,具有良好契约精神与互利合作意识,尊重他人利益,也尊重与维护自己利益,谋求共同发展。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我国“人才强国”重大方略,直接决定着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只有紧抓知识飞跃、能力飞跃和综合素质的飞跃才能实现“双创型”人才“质”的飞跃,使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进而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8-80
[2]彭泽平教育学专业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晏阳初创新人才实验班的探索之路[J].教育教学研究,2015,29(7):17-20
[3]贺克春学科融合:指向核心素养的品质诉求与路径探微[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1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