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账户管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2019-05-30姚培森

中国市场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名制管理体系大数据

姚培森

[摘要]我国现有账户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账户管理系统在其运行的十几年内有效保证了支付结算工作的正常进展,维护了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和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各类工商企业的合理账户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各种支付结算新产品、新情况层出不穷,良莠不齐,不断突破现有账户监管体系;此外,非法集资、洗钱、电信诈骗等非法资金交易监控乏力。账户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高,监管机构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截至目前进展缓慢,改革并未涉及深层次的体系问题。文章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现有账户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究我国账户管理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关键词]账户管理;实名制;大数据;管理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7098

账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与终点,是一切经济活动往来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金融与互联网相互交融,支付账户、主子账户、虚拟账户等层出不穷,远远突破原有银行结算账户的范畴。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支付行业创新,强化支付结算监管,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当前账户管理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账户管理框架基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账户管理办法”)以及相配套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以下“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联网核查系统”)。现行的账户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账户实名制”,是基于《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一种事前监管模式,重账户数据轻交易数据,重结算账户轻储蓄账户。单位结算账户以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专用账户和临时账户分类为基础;个人结算账户和支付账户以Ⅰ、Ⅱ、Ⅲ类账户分类为基础,支撑起我国庞大的账户管理体系。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9870亿户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其中单位结算账户597689万户,个人结算账户9810亿户,人均拥有账户数达到706户。

我国现有账户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账户管理系统在其运行的十几年内有效保证了支付结算工作的正常进展,维护了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冲击着现有的账户管理体系,也暴露出现有账户管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2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单一事前监管体系不能满足现有的账户监管需要。一是单位结算账户方面。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工商注册由核准制变为注册制,营业执照审批的形式性审核,一定程度上将真实性要求束之高阁,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以开公司、办企业为名,顺利绕过商业银行 “实名制审核”的关口,堂而皇之的行洗钱、诈骗、非法集资之实。二是个人结算账户方面。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和网络交易的兴起,通过网络非法买卖个人账户(含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行为泛滥,不法分子通过雇佣或者收购合法开户人开立的个人账户,也成功绕过“实名制审核”的关口,通过各种非柜面交易形式,开展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违规活动。

第二,现有账户收集体系不符合大数据监管的需要。现有的账户管理体系将大量的非银行账户信息排除在收集范围之外,直接影响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一是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机构账户自出现之初就独立于监管部门,相较于支付机构的高曝光率,成为“阳光下的影子”看得见,摸不透。二是外汇账户。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账户体系实行本外币分离的原则,外币账户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这种本外币分离长期以来符合分类监管的要求,但是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普及,这种人为割裂的账户管理模式,反而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到账户管理的效果。三是证券账户和保险账户。这两类账户也是我国存款人资金存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并未纳入我国的账户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管部门对宏观或微观市场主体的分析和判断,进而影响整体经济金融政策的一体化考量。

第三,现有账户管理制度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多样化的账户需求。一是行政许可制度。我国的单位结算账户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基本户行政许可的基础上的事前准入审查,对于起步之初的中国经济和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尤其是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国家的一些规章制度已经可以做到由强制执行转变为自主遵守。尤其是随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基本户的核准制度的存在就显得冗余。二是现有账户管理的条款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如,结算账户3个工作日的使用限制、一般户不能支取现金的限制、账户性质变更限制、存款人类别变更限制、临时户有效期限制、非预算单位专用账户开立限制、储蓄账户和结算账户的划分等。三是現有账户管理条款

对于新的经济情况没有有效界定。如,同业定期投融资账户管理问题、母子账户问题、虚拟账户问题、公转私的额度问题、单位账户与法人代表账户交叉使用问题、大额现金支取问题、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问题等。

第四,现有账户管理相关系统不能满足账户监管需要。一是账户管理系统。系统建设于本世纪初虽多有升级但存在问题较多,如,系统运行环境问题、非现场监测手段不足问题、余额数据采集问题、资金交易分析问题等。二是联网核查系统。系统数据差错率高、差错更正不及时、系统开放时间短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诟病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重操作,轻分析。账户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支撑,账户资金流向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账户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数据支持。但是,我国现有的账户管理体系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到了日常账户核准工作中,而对于账户数据的非现场监测和分析应用严重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账户数据支持政府决策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方面单纯强调宏观统计数据的分析,而轻视了微观主体运行所提供的真实数据。

第六,监管处罚力度不足。现有的《账户管理办法》行政级别仅为部门规章,对于被监管单位监管效力不足,尤其3万元封顶的经济处罚标准,以现在的经济水平而言无关痛痒,不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其次,现有的账户管理体系更关注对于违规金融主体的处罚,对于涉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没有有效的管控手段和处罚力度,存在明显的处罚难和执行难问题。

3账户管理改革的方向探索

第一,转变监管理念,建立事前事后一体化的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账户数据价值。一是扭转现有单纯强调“账户实名制”的账户管理理念,重视账户交易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账户管理的重点向“账户实名制”和“账户交易监测”并重角度转变,重视账户数据收集,更强调账户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应用服务。

第二,账户数据和交易数据并重,建立大数据的账户管理系统。一是涵盖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账户数据采集体系,实现人民币银行账户、外币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保险账户、证券账户等各类型资金账户的全面采集。二是广泛接入外部监管数据系统,实现账户系统对各类监测系统的底层支撑作用,如,证券交易系统、保险登记系统、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外汇资金交易系统、国家税务系统、司法审判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等外部监管数据系统。三是直连各金融机构核心系统,获取实时账户资金交易数据,提升账户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是提供强大的非现场数据分析功能,如超期备案监测、反洗钱黑名单监测等功能,将随机账户检查变为日常工作内容,实现监管部门管理职能的转变。五是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多功能的业务支撑,方便金融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如,通过账户管理系统查询企业工商注册情况、核实经营住址存续情况、存款人主体资格合法性等。

参考文献:

[1]朱东琴,互联网模式下银行账户管理发展研究[J].中国金融电脑,2015(1).

[2]高国圣试论我国银行账户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思路[J].科技视界,2014(11).

[3]李肖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备案管理的完善对策[J].中国市场,2015(25).

猜你喜欢

实名制管理体系大数据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A RECKONING FOR WEIBO? 实名制之后,微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