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9-05-30范唯

中国市场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数字货币分布式计算

范唯

[摘要]银行是个古老的行业,最典型的业务是揽储放贷,赚取利差,在此基础上又衍生了一系列业务,但基础业务与几百年前并无本质区别。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是高速互联网和新式数字货币的出现,银行业将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会与之前截然不同,颠覆性的时刻即将到来。对此,银行应做好充分的转型准备,迎接整个金融业的大洗牌,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业务会出现巨大交集乃至融合。

[关键词]央行个人账户;分布式计算;数字货币;银行顾问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5025

1银行的存在价值

最早的现代银行被认为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它们现在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银行主要就靠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利息差赚取利润,银行的本质就是货币的中间商。2017年A股41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超过了15万亿元人民币,占所有350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475%搜狐财经http://wwwsohucom/a/257776600_100147932 ,是A股最赚钱的行业,银行必然有其根本优势。

11银行的信息优势

银行无疑是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与别的企业相比,它们更清楚地知道客户的资金流动情况,尤其是对本行负债的偿还情况,从而可以通过流水评估客户的信用。在做资产业务时,银行会选择自己了解的对象进行投资,而且会限定自己了解的抵押品或质押品,这让银行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同时还能够利用该优势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咨询服务。准确的信息是具有很高价值的,然而在未来,银行是否还能保持这一优势是值得商榷的。

12银行的信用优势

银行具有极高信用,这是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银行体系运转的关键,人们正是相信银行更安全才把资金存入银行,银行也才有资本从事更多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正是因为银行的相对无风险性,储户才能忍受低利率,然后银行通过投资提高资产风险溢价增加收益率,形成利息差,这个利息差的根源就是人们对银行有着超越其他标的的信任,银行越安全,无风险收益越低,投资的风险溢价越高,则利润越大。

信誉在商业经营中总是重要的,银行的信用优势肯定有助于业务的开展,但是在今后的商业环境中,可能不仅银行具有高信用。一旦信息不对称大幅降低,投资者的决策就会发生变化。

13银行的规模优势

相对于一般企业,银行的规模都很大,有的银行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很多全国性的或者跨国的银行号称“大而不能倒”。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石,像我国工农中建交这五大行,2017年的营收都在千亿元以上,其中的“领头羊”中国工商银行2017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7200亿元人民币,占41家上市银行总收入的17%,是我国最赚钱的上市公司东方财富http://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180510102301231024250 。在我国,开办银行的门槛极高,即便是要求最低的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也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要经过银保监会批准。

正因为银行规模大,其信誉才有保证,人们才放心。可以把中央银行看成是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信用当然也就最高。银行的规模让银行对资金的买卖双方都有议价能力,再加上我国银行牌照的稀缺性,更增强了既有银行的垄断地位,规模也越来越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大。规模效应在银行业中有着明显的体现,银行的规模效应,对银行在未来的成功也有帮助。

2新技术浪潮的冲击

回顾过去的几百年历史,新技术的接连出现并没有威胁到银行业的生存,随着技术进步带动的经济繁荣发展,反而刺激了银行业的发展壮大,让银行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中日德模式中更为显著,银行的主要业务变化也不大。但技术的进步并不总是对银行的发展有利,现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将会从根本上动摇之前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

21数字货币的冲击

到了信息化时代,货币已经完全虚拟化了,不再具有实物形式,只剩计算機里的一串代码,此时银行对经济的影响力达到了最大,因为银行就是资金流的信息中枢,掌握信息优势,市场上的少数几家大银行垄断了绝大部分的资金往来,大量集中的交易数据让银行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中间服务。但随着货币本身的数字化,将对银行造成巨大冲击。

现在的数字货币,是指利用密码学和分布式技术建立起的货币体系,炒得火热的各种区块链应用代币就属于非官方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对信息系统整体的计算能力有着极高要求,是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数字货币可以无限拆分,自带账本和原来的交易记录,所有者身份被加密,每当交易的时候就会向整个货币系统发布交易记录,让每个节点都记录下这次交易带来的账户增减变动,所有记录不可增删变动,而户名保持匿名,如此便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性,提高了信息的信用,而安全性正是银行存在的基石。人们之所以将自己的资产以极低的利率委托给银行,主要就是为了规避风险,如果货币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安全的,那么极端的风险厌恶者和注重个人隐私者可以选择把钱放在系统的云端,哪家银行都无法获得关于他们的数据。除非有法律规定,否则即使客户把钱委托给银行,银行也会因为数字货币的保密性而不了解客户的资金往来。银行具有的信用优势和信息优势就大大降低了,银行能够吸收的资本也会大幅减少,规模优势也就会逐步丧失。

22大数据挖掘的冲击

大数据挖掘是一种从海量低价值数据中获取高价值信息的技术。随着网络的普及,经济活动在公开网络中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通过分析这些海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可以对一些之前处于信息迷雾中的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够有效突破信息壁垒,银行不能把所有维度的数据都控制住。这再次冲击了银行本来具有的信息优势,让外部的投资者也能像银行一样分析出投资标的的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在有竞争者共同投资的情况下,优质标的将不缺资金,过量的资本追逐少量优质标的会导致收益率下降,银行的利差就减小了。而且大数据挖掘也导致银行的规模优势出现“缩水”,因为信息垄断不再起决定性作用了,规模的大小并不影响可获得的数据量,只要能够有效分析公开的数据,风险就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到了未来,大数据的挖掘算法最有价值。

23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从2013年支付宝诞生至2018年虚拟货币泡沫破灭的这段时间是互联网金融的黄金岁月,银行无疑受到了巨大冲击,2015年度至2016年度是其中最艰难的时刻,就连“宇宙行”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如图1所示新浪财经http://moneyfinancesinacomcn/corp/gophp/vFD_ProfitStatement/stockid/601398/ctrl/2012/displaytype/4phtml。2017年以后,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监管部门加强打击互联网金融乱象,银行的营收情况出现好转,但无现金社会的逐渐成形,又让传统银行遭遇到了最大的对手——央行的“夹击”,这对银行业来说将是颠覆性的。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可以说是对银行全方位的冲击。万物互联让信息流动起来,还同时生成了大量多维度、可相互印证的数据,再加上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更新,投资者可以绕过银行对信息的保密屏障,更准确地评价投资标的的风险收益,这冲击了信息优势。无所不在的网络让银行营业网点多的优势显著下降,影响了银行的规模优势,但这是三大优势中受影响最小的。至于信用优势,任何一家银行的信用都比不过央行。央行业务的下沉,对普通商业银行信用优势的冲击可想而知。

图12012—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经营情况

3央行在未来的发展

央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最大的职责就是发行货币,管理货币政策。目前我国央行发行的还是第五套人民币,并无特别之处,真正的改变要等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之后。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进步,当数字货币取代目前的纸币和电子货币之时,央行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

31发行主权数字货币

发行数字货币替代纸币是央行自我升级的标志性事件。数字货币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央行的监控能力,所有的支付行为都会被记载下来,可以追溯,这从侧面有增加了这种主权货币的信用。

目前市面上的那些数字货币都没有官方背景,是极不安全的,只能收藏或炒作,波动极大,发挥不了货币功能,如果我国能率先推出数字货币,那么在国际上就能取得主动,可以主导游戏规则的设计。在国内也能增加管理效率,降低交易摩擦成本,提高国内经济竞争力,这已经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了。

32变成 “储蓄银行”

央行仅限大机构开户存款,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准备金、专项资金都存在它们在央行的账户中,这些存款的特点就是数额巨大,2018年12月末央行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金额为23551122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116319/3750274/3750286/indexhtml,即使是其中单独的一笔存款,金額相比个人存款和普通非银行类企业存款也是巨大的。

央行并不直接面向个人和其他非金融类中小企业服务,因为管理对象太多,成本太高,于是抓大放小,让少数的商业银行面对大量的其他“储户”。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低成本的大规模账户管理成为可能。所有自然人和经济实体直接在央行开户、由央行统一管理货币账户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央行可以直接跳过商业银行的环节给个人以及所有经济实体开户,这个央行账户将伴随公民或任何实体的一生,相当于央行给每个个体发了个唯一的“身份证号码”,这个号码可以被很方便地作为税收识别代码使用,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身份认证,就像现在的身份证号码一样。

每个个体的资金可以存入且只能存入这个央行资金账户,便于管理。当人们或企业不愿意对外投资时,“躺”在央行账户里的资金就变成了放在央行的存款,央行履行了部分商业银行的职责。

33准到个人层面的调控

在商业银行,个体可以在多行开很多账户,以便让单个银行无法明确掌握自己的财务情况,但到了在央行开账户的时代,一个人或实体只能开一个账户且伴随终生,与个体相关的所有资金往来都要经过这个账户,无法隐藏,如果再取消现金,那么任何交易都可以被央行监控,洗钱将成为过去式。央行可以分析这些数据,做出精确判断,进而采取最适当的调控方法,而且可以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比如,在刺激经济的时候,央行可以直接贷款给有偿债能力的实体,限定用途,相当于面向终端投放流动性,精准滴灌,防止货币 “脱实向虚”,央行也可以拍卖贷款,由中标者以一定量的自有资产做抵押获得贷款;在紧缩的时候,央行可以推出高息债券供人认购,回收流动性。原本这些手段都是面向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在未来都会延伸到终端,最终实现完全的精准调控。

34税务局的好帮手

在税收问题上,我国也采用了抓大放小的策略,盯紧大中企业,而对个人和小企业监控不足,再加上税率过高,逃税漏税是很普遍的。进入完全的无现金社会后,所有交易都要通过数字货币系统,每一分钱都有自己的流通记录,再加上个体账户的唯一性,偷税漏税的发生概率将大大降低,央行可以帮助税务机构代扣代缴税款。

4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并不复杂,按资产负债表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资产业务就是银行放款的业务,相当于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进行投资获取回报的业务,即银行把钱借出去,并收取利息。这类业务考验的是银行对投资标的的了解,转型之后的银行仍然需要这项重要的能力。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典型的业务,也是最早的业务,银行的雄厚资产就主要来自于负债业务,银行凭信用,通过负债业务把钱借进来,并支付利息。在未来,这项业务将会是受冲击最大的。

中间业务是不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里的业务,如提供专业咨询、结算清算、信用担保、财务托管、产品代理、外币兑换等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

随着央行下沉“介入”个人和普通企业的经济生活,普通商业银行极有可能被架空,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存贷款金融机构。

41变为数字货币的分布式节点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发行,需要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助。由于货币的高频、广范围、并行交易,数据交换需要的计算能力很高,再加上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算力冗余”的产物,需要良好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层面的优化,中小型数据中心无法胜任这种体量的计算,这就决定了主权数字货币不能采用现今比特币之类公有链的运行模式,主权数字货币体系内所有的计算节点都应当是可信任且强力的。商业银行恰好满足这两点要求,可以作为数字货币体系的计算节点。

商业银行的网络系统是所有网上交易系统中安全性最高的,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技术被逐步推广,安全监控体系涵盖面网络安全设备、系统、应用、中间件、数据库等信息资产,所以商业银行作为数字货币处理节点是值得信任的,可信度还是要高于一般企业,可以作为联盟链构建,加快整个架构的运行速度,这体现了数字货币体系相对于公有链的优势,再加上银行本身超高的计算能力,在未来也能构建起相当的行业“护城河”。以公有链的代表以太坊为例,一秒钟能处理的交易只有20笔,而且数据打包费高昂,明显不适合作为货币系统的蓝本,银行的处理能力远高于以太坊。

在未来,银行的信用优势仍很重要,这决定了银行在联盟链中的层级,信用度越高的银行将获得更高的等级,权限也就不同,这将是交易费用分配的重要依据。银行的计算能力也要稳步跟进,要与该银行在行业中的地位相称,应当能满足交易的需要,这又要求银行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这样银行才有资本添置更多的计算能力,自有的实体服务器资源安全性要高于虚拟的云资源,但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维护,规模大的银行自然更占优势,同时大量的计算资源还使银行原有的信息优势不至于完全丧失。

42变为投资顾问

作为第三方投资理财的顾问,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甚至会成为银行面向个人的最主要的业务。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截至2018年年末,439家非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续827万款,存续规模2354万亿元北青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444560783760324&wfr=spider&for=pc。在未来,自然人和经济实体不再将自己的现金存入银行——他们本身在央行就有储蓄账户,人们找银行是为了投资,银行根据顾客的经济实力与风险偏好向顾客推荐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让顾客购买,自己从中提取佣金。银行制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或设计出顾客喜欢的投资产品,即风险效益最大化的“理财”產品,这就需要银行比现在更加熟悉市场,更加敏锐,更加具备金融专业素质,可以发现机会,设计产品。能够预见,很大一部分仅仅靠牌照和地方扶持的中小银行将遭市场淘汰。

银行作为投资顾问,角色是独立于客户和投资项目之间的,银行仅仅发挥中介的作用,沟通信息,提升信用,切割和组合资产,增加流动性,降低交易门槛,让投融资交易更通畅、标准化地进行。投融资双方都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让银行充当交易中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最终降低双方的成本。银行在整个交易中虽然不用承担资产负债方面的风险,但是却有信用风险。如果项目出现重大错误且银行是过错方,则银行的声誉会大大受损,对于银行这样的中介来说,信誉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这就要求银行谨慎地寻找和设计理财产品。

43变为投资银行

到了数字货币时代,也不存在银行的分业经营了,商业银行业务将与投资银行业务合并,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初露端倪,很多金融集团旗下既有银行又有证券公司,如中信集团和兴业集团,只是两种银行并没有彻底融为一家。到了央行直接个人开户的时代,商业银行由于无法吸收公众存款,剩下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银行也就“差不多”了,资产大部分来自自身资本,投资方向也就没有风险因素的硬性限制,完全风险自担,而不需考虑储户的存款安全。

银行可以投资各种资产,没有任何限制,也可以吸收外界投资,即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均存在,只是没有了吸收公众存款这项负债业务而已,但会导致银行风格的改变,从资产雄厚但小心谨慎、时刻把资金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的传统商业银行变为“饥肠辘辘”但胆大心细、敢于博取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银行或者说是证券公司。传统上由投资银行把持的众多利润丰厚的机构业务将会向商业银行敞开大门,如风险投资、IPO业务、合并拆分、战略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商业银行相对于投资银行的优势来自于自身在商业银行储蓄时代积累起的雄厚资本,但还缺乏从业经验,不过对于那些已经集团化的金融巨头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业内也将掀起一轮金融机构的合并潮,大量券商会与商业银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此时,规模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规模越大,资本越足,影响力就越大,公司也就更容易吸引到高端的专业人才,这些都是建立信用优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进,赵亚蕊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发展瓶颈、国际经验与未来发展建议[J].国际贸易,2018(10).

[2]涂红,刘程区块链在全球贸易与金融领域中的应用[J].国际贸易,2018(10).

[3]张秋,朱翠华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转型研究[J].财会月刊,2018(21).

[4]张新文,唐拥军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央行支付结算监管对策研究[J].河北金融,2017(3).

[5]王永利乐视,央行数字货币的意义[J].中国金融,2016(8).

猜你喜欢

数字货币分布式计算
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
云计算中MapReduce分布式并行处理框架的研究与搭建
面向异构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并行任务调度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