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耦合度研究
2019-05-30周永锋喻微锋
周永锋 喻微锋
摘 要:本文基于最優金融结构理论,选取2006—2015年西部地区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西部地区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属于高度耦合,符合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观点;(2)在金融体系的分指标中,除了保险密度外,其他都是导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但是具体到各个省区市,则存在显著的差异;(3) 在金融体系的三个子系统中,金融结构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最高,金融规模居中,关联度最小的为金融效率。
关键词:金融体系;产业结构;最优金融结构;耦合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4-0055-05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9.04.009
一、引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17.1%提高到2016年的20.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年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三省市均来自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而根据林毅夫(2009)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最优金融结构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内生地由当地的资源禀赋决定,只有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时,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内生出的产业结构也是不断调整的。与此相适应的最优金融结构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那么,在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金融体系是否已经处于最优水平?如何解释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这些问题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为我们制定下一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学者们对于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上。Rajan和Zingales(1996)从产业层面对金融发展引致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促进新兴行业的产生与发展。鲁钊阳和李树(2015)认为,不管是农村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都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王勋和Johansson(2013)构建了一个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非平衡增长模型,研究了金融抑制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认为政府通过抑制性的金融政策,阻碍了要素流动和服务业的发展,最终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龚强等(2014)则认为不同的产业结构应该需要不同的最优金融结构。与此类似,范方志和张立军(2003)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只有中西部的金融发展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转变。于斌斌(2017)也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得出类似的结论。而朱玉杰和倪骁然(2014)虽然也认为金融规模对各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U形关系。
虽然有较多文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由于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内生出的产业结构也应该随之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最优金融体系也应该是动态调整的。总体上看,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在解释二者的关系时最具有逻辑事实的一致性(曾繁清和叶德珠,2017)。唯一与我们研究视角相同的是曾繁清和叶德珠(2017)的研究,但是他们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我国的金融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由于地区及政策原因,导致我国各个区域内的金融业存在显著的差异(周立和王子明,2002),因此,从全国整体层面上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合于区域层面。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建立系统耦合度模型来分析西部地区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遴选出西部地区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揭示我国西部地区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机理,同时也为下一步推进西部地区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择
虽然学者在研究金融方面选择的指标有差别,但是大多数都是围绕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等三方面进行选择。本文也从这三方面来刻画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
对于金融规模指标体系,本文选择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和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三个指标来衡量。对于金融效率指标体系,本文选择金融中介配置效率(贷款/存款余额)(%)、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元/人)这三个指标来衡量。而对于金融结构指标体系,本文选择金融中介发展规模(贷款余额/GDP)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占GDP比重(%)来衡量。
关于产业结构指标,之前文献多采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来衡量,比如,第二产业总值占GDP的比重,或者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了避免采用单一指标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偏差,本文借鉴曾繁清和叶德珠(2017)的方法,从高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三个维度来衡量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高度化指标方面选择高新产业产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和高新产业就业人口数占城镇就业人口数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合理化指标选择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高效化指标选择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比重作为衡量指标。
(二)指标权重确定
对于指标权重确定,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因为熵值法属于客观赋权法,是利用各评价指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来确定系数,能够在确定权重系数过程中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较为客观地反映各指标在综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借鉴宋祺佼和吕斌(2017)的研究,在计算熵值前,首先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评价指标间存在的类型不一致和量纲不一致带来的差异影响,此处运用归一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①。最终得到西部地区金融体系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