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5-30刘嘉瑞
刘嘉瑞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 计算机基础课程 应用
新时期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且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分割成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互动两个部分,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较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讲解,而学生则是通过听讲、记笔记来被动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内外学习活动发生“颠倒”,也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事先制作相应的微课、PPT课件、导学案例等,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为了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需要及时标注出来,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开放性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手段进行学习,网络手段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资源,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自主性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自我控制学习时间、学习节奏。如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反复观看视频,直至全部看懂,以此来对教学活动分层次的实施。
3.人文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在无形中强化了师生互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彰显了教育的人文性、个性化。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过于看重知识技能灌输
从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际看,中职教育还存在过于看重知识技能灌输、忽视过程方法探究的情况,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将知识技能看做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看做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过于看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知识、技能看做是主要教学渠道,忽视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也没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进行培养,导致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但是知识迁移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却很低,削弱了中职教育效果。
2.对课后延伸不重视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而从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际看,教学活动大多局限在教室、机房内,教学空间比较狭窄,同时教师过于看重课内教学,不看重课后延伸,在这种封闭式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際生活、专业学习相脱节,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技术,也无法很好地将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导致学生会产生一种“学了也没用”的想法,进而削弱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3.过于看重共性教学
近几年,随着普职1:1政策的实施,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生源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情况。具体在计算机操作能力上,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也熟悉计算机的各种操作,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不知道计算机该如何操作。而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取整齐划一的共性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活动中存在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地探究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下面以“字符格式化”一课为例进行分析,整节课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内化、课后延伸等几个环节。
1.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录制相应的微课,并将微课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教师指引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师要在微课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更加明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或者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根据教师讲解来解决疑问。
2.课堂内化
在进入课堂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纯文本文档和字符格式化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比较,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字符格式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并为学生布置3个小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这部分知识。
(1)任务一:“茶的功效”。主要是对字体对话框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经过课前观看微课、自主学习,已经对本节课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让一名学生走到讲台上,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在学生演示过程中,如果学生出错了,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教师先让其他同学帮助该同学解决,通过生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学生之间相互探究还是解决不了,则由教师集中讲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承担协助者、引领者的角色,学生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探索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任务二:“望岳”。经过任务一训练后,学生已经可以全面了解到字体对话框这部分内容,但是还不能熟练地进行运用,对此,教师可以设置第二个任务——“望岳”,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分组合作进行格式化操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针对遇到的困难进行相互交流,也可以让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过多,教师无法一一指导的现象。
(3)任务三:“游子吟”。格式化设计,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只给出学生格式化的效果图,然后让学生分组对图片进行分析、探索,并自主判断经过哪些修饰后,字符才可以获得图片中的效果。这样的任务设置无疑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字符格式化操作的知识,才可以完成这一任务。
(4)评价总结。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各组学生选出一个代表对自己组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自己组的作品展现出来,分析实践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再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样学生通过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就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自身学习情况,有助于自己今后更加全面的发展。
3.课后延伸
在课堂讲解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巩固任务,让学生可以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本节课中,课堂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课后延伸任务: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自我总结、归纳;完成效果图,教师为学生提供简单、一般、复杂三个层次的效果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幅效果图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践中,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延伸任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设置分层次的巩固任务,这样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计算机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满足了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际进行全面剖析,科学、合理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颖.微课“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4).
[2]沙晶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24).
[3]章玲君.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6(12).
[4]董园飞,刘丽娟.微视频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2).
[5]涂俊.中职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學模型创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6]黄利书.以翻转课堂模式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5).
[7]蒙海先.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山海经,2017(9).
(作者单位: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