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而行,为了甚?
2019-05-30
因为春天所以涨价?确有几分道理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去年春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共享单车也有过类似的涨价行为。当时过完春节上班不久的人们发现,ofo的1元月卡购买通道被关闭,摩拜的月卡折扣优惠也非常巧合地停止了。虽然没有直接上调单次骑行价格,但停售折扣月卡也使得用户整体成本提高了,相当于变相涨价。
去年春天停止月卡优惠折扣,今年干脆直接上调价格,为什么共享单车的涨价都发生在春天呢?这背后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确实有着一些必然因素?
和很多行业类似,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共享单车也有一定的季节性,用户最少的季节便是冬季。
而让很多人在冬季放弃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利于身体健康,冬季全国气温普遍较低,骑行者较长时间暴露在室外体感寒冷,容易引发冻伤、感冒等疾病;二是不安全,冬季人们为了保暖,往往穿着比较厚重行动不便,加上冰雪雨水致道路打滑,增加了骑行的危险因素。因此,很多用户宁可去挤公交地铁,或者开车打车,甚至走路,也不愿意在冬天骑共享单车出行。
春天来了,太阳朝北回归线偏移,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影响骑车出行的不利因素有所好转。在冬季里放弃骑行的用户,又开始选择共享单车作为短距离的出行工具。这就意味着,相对冬季而言,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短期内很难增加共享单车供给,根据供需曲线原理,适当上涨价格有利于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的新均衡。
在需求快速增长时,上涨价格比较容易说服用户接受。
同时,春天又是新的一年开始,不少行业或企业在春季时发布新品或调整产品价格。人们对这样的商业传统早就有了足够认知,此时对上调价格的抵触心理最低。
因此,无论是季节性的供需关系,还是用户认识心理上来说,共享单车选择春天作为涨价的时间窗口都是最有利的。因为春天到了所以共享单车涨价的说法,并非毫无道理。
营收无法覆盖成本、供给大幅下降才是涨价的内因
当然,共享单车涨价并不是仅仅春天的季节变化这么简单。毕竟季节性的变化,通常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需求增长。春季只是最有利于涨价的时间窗口,而不是理由。让共享单车企业不约而同涨价,其实另有深度原因。
首先,营收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共享单车的成本主要有两块:折旧(取决于采购成本、产品质量和维护效率)和运维成本(市场运营、维修养护和内部管理等)。目前还没有看到摩拜、ofo以及哈罗单车等大厂商公布相关数据。
比较明确的数据,来自小鸣单车创始人邓永豪2016年年底在某论坛的发言,他算出每辆小鸣单车每天的“折旧+运维”成本为0.95元。在当时,小鸣单车敢于直面赢利问题非常难得,但遗憾的是因为资金实力较弱被迫退出市场。
ofo与小鸣单车的造价相差不多,两者的运维成本也比较接近。去年ofo曾经以单车为抵押向阿里巴巴借款17.7亿元,有报道称每辆单车估价是117元,不难倒推出ofo至少投放了1 500万辆单车。如果以0.95元综合成本计,ofo每个月的运营成本至少4亿元以上,一年下来在50亿元左右。这么庞大的成本,让累计融资超过150亿元的ofo也倍感吃力,一旦没有新资金进来就会陷入困境,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形。
当然刨去折旧成本后实际需要支出的现金并没有这么多,以一半估算在每月2亿元左右。企业还可以通过减少运维(说白了就是裁员)或服务外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也是ofo能坚持到现在的重要原因。
再來看看摩拜,美团IPO时披露过摩拜的一些财务数据。美团收购摩拜后的27天里,摩拜获得了1.47亿元收入,而运营开支为1.58亿元,固定资产折旧则高达3.96亿元。摩拜的整体成本可能比ofo略高一些,或许与其单车成本较高有关系。
即便公认成本控制较好的哈罗单车,也出现了减少运维的苗头。笔者在一个五线小城市的亲身经历,哈罗单车在当地运营一年多时间,坏车现象也开始普遍化,有时也遇到过要扫几辆车才能正常骑行的现象。这表明它可能收缩了当地运维工作,原因应该还是成本较高。
因此,基本可以判断,共享单车整个行业的综合运营成本过高,远远大于营收所得。这才是滴滴出行和美团上调价格的内在要因。
其次,供给大幅减少,供需关系走向相对平衡。
前期由于监管滞后和资本推动,共享单车企业曾经争相超量投放,引发了人们对于共享单车围城的不满。这也导致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供给严重过剩,为了促进需求,共享单车当然只能以低价来吸引用户。
于是,各家纷纷出台低价包月、低起步价甚至免费体验包月的优惠政策,虽然部分原因是企业前期扩大用户的市场行为,但也正与当时供给大于需求的现状相关。
两年过去了,如今情况大有不同。早前超量投放的共享单车,因为产品质量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车辆报废,其中很大比例是提前报废。而由于资金不足、预期不佳等因素,又使得正常更新投放无法跟上。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供给大幅下降。也意外地让原来供给过剩的情况大有好转,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动(排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共享单车的供需关系趋于合理。在微信朋友圈,现在甚至时不时看到有人吐槽单车太少。
我们都知道,当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结果就会形成价格上涨而数量减少的新均衡。共享单车原来的低价格,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现状,价格上调就势在必行,这也是滴滴出行和美团敢于冒险涨价的“勇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