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纷争与未来
2019-05-30Sccc
Sccc
地图导航开启新玩法
一直以来,地图导航工具都是手机里必备的基础APP,但是今年“十一”假期,无论是《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都不甘于做一个低调躺在手机屏幕上的导航工具,推出各种新玩法引爆用户端。
早在“十一”假期之前,《高德地图》就发布“景区随身听”服务,打造千人千面的全新语音导览体验,首批覆盖全国逾500个热门景区。此外,今年“十一”假期,《高德地图》将原有的智能景区功能升级,进一步帮助景区实现基础设施升级,让景区实现地理信息更加准确,服务能力在线扩展,景区调度更加智能。
而《百度地图》在9月19日发布“百雀灵计划”,上线了全球首个地图语音定制功能,只需用《百度地图》录制20句話,最快20分钟即可生成属于自己的专属语音包,可应用于导航、景区导览和智能语音交互等百度地图全场景。
数据显示,《高德地图》用户累计导航总里程近164亿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近41万圈。其中,《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数于10月1日17时08分突破1亿大关。
《百度地图》则在境外游中表现抢眼,数据显示,《百度地图》现已覆盖全球,境外POI(兴趣点)覆盖率达98%,出境游人群渗透率达5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出境游玩就有一个使用《百度地图》。
实际上,在从第三方平台向第四方平台升级进阶过程中,无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如今早已不是单纯的“指路工具”,涉及消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它们活跃的身影。
无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近年来都在从导航工具向平台化发展,很多服务、项目、产品都不需要自己研发和提供,只需要通过信息化的能力以及平台能力介入统筹第三方服务,然后间接地提供给消费者。
可以说,出行成为消费者产生消费的重要基础。而基于出行所形成的用户行为画像则成为平台提供智能服务的基础。在未来,地图导航将是消费者的智能管家,与日常生活深度契合。
高德地图向左,百度地图向右?
为外界所关注的是,在地图导航领域,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这两个对手向来是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从今年“十一”假期双方公布的数据侧重点来看,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的竞争策略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
一直以来,地图导航领域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领域中,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搜狗地图、谷歌地图、凯立德导航和老虎地图等公司曾经群雄逐鹿。而在2014年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同年腾讯以11.7亿元投资地图导航公司四维图新,也曾掀起互联网布局地图导航领域的一波浪潮。
在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时,正值移动互联网转型关键时期,而百度地图的抢先导航免费,也让高德地图在市场中显得有些被动。而在高德地图正式进入阿里巴巴体系的5年中,类似“抢先免费”的竞争桥段也一直在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的正面竞争中频繁上演。
不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在2017年、2018年相继换帅之后,双方竞争焦点从O2O战场回归LBS主业,双方的发展轨迹也开始发生变化。
百度方面表示,今年是百度AI技术深度赋能百度地图的一年,AI技术已经成为百度地图进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渗透进百度地图的各个细节之中。
今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在演讲时表示:“在百度大脑AI技术的支撑下,百度地图实现了信息获取、数据采集、数据生产和动态修正全流程AI化,重新定义了地图数据生产流程。”
而高德地图在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后,则开始参与到阿里巴巴的生态协同中。在今年8月正式宣布升级国民出行平台前,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在高德地图内部分享会上表示,对于阿里巴巴生态而言,高德地图是一个好比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和电力传输网一样的基础设施。
高德地图明确表示,将联合阿里云、蚂蚁金服等共同为出行企业提供包括数据、风控、支付和金融等各方面的生态扩展的能力和定制化服务。
“相对而言,百度地图事业部转入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开始由O2O转向AI,与百度的AI战略趋于同步。百度地图注重AI,高德地图偏向出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不过,虽然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官方都在刻意区分二者的发展方向,但是AI和出行生态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智慧出行就离不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体系的突破,未来在消费领域,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一定会齐头并进。
同时,除了出行之外,与出行相关的酒店、美食和查违章等场景都是一些展现形式,背后的核心竞争力就是AI、大数据和语音服务为代表的技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会来做的,一个都不会落下,一个都不会少。
正如业内所言,相比于此前对技术的争夺,如今的地图导航已经进入下半场角逐。地图导航工具之战也早已升级为巨头之间的地图导航生态之战。
5G和IoT时代的地图导航
高德地图的“出行战略”背后需要AI、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而百度地图对自动驾驶、AI技术的探索也终将运用在出行生态中。正如地球是圆的,在5G时代下,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无论向左、向右,都难免面对面的硬战。
而在AI、5G等新技术的布局中,无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早已呈现出互不相让的态势。
今年9月,高德地图宣布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智能网联、高精地图、AR导航和大数据等产品及服务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车联网、智能出行创新产品,探索5G时代智能交通及出行服务。
同时,高德地图还发布了基于联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景AR导航产品。据悉,实景AR导航车机具备全时在线能力,为用户带来“所见即所行”的出行体验。高德地图方面介绍,首批实景AR导航产品已经搭载在7家合作伙伴的车机上。
就在不久前的“十一”假期,高德地图提供的数据显示,其专门针对驾车场景推出的车载导航产品—《高德地图》车机版的累计用户数也突破了6 200万,在业内看来,这背后则是高德地图对汽车联网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
而在2019年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也介绍了业内首创的智能定位功能、通行时间智能预估功能(ETA)和AR再现圆明园大水法遗址等AI技术落地成果。
目前,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已经提供并支持网约车、共享汽车、快递物流、智能穿戴、智慧景区和互联网房产等多个行业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覆盖多种终端设备及硬件产品。
以后精准性导航已经是地图导航的基础性标配,不是核心竞争力。而对于数据理解、平台化理解,以及能不能把用户的创新需求挖掘出来,将其他需求和出行联系起来,依据场景、平台化进行创新,才是地图导航的竞争力所在,而这背后的基础支撑,则是5G和AI等新技术。
不过,技术只是基础,无论是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布局技术的最终目的都在做生态,而这个生态涵盖衣、食、住和行等各个方面,二者的生态未来会非常类似,双方一直在互相学习,正面硬战也不可避免。
写在最后
5G的高效传输特性会让高精定位成为地图标配。IoT、AI则能为其带来更丰富的服务。高新技术的成熟与应用能让地图导航服务更上一层楼,地图产品将更加精细化、真实化、智能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