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步履维艰

2019-05-30张悦群

语文建设·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分析题信息加工考查

张悦群

为纠正高考语文命题中的非学科化偏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的“语文部分”中提出“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的命题要求。由于基础教育中所有的“学科”都不是真正的学科,而是课程,语文课程的本质屙I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以“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应当是“能力目标设计语文课程化”,也就是“能力目标设计语言文字运用化”。

这一考查要求,在2017年、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不过,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测试,不考“语言文字运用”——语文知识运用的非学科化——偏向仍然存在,甚至比往年愈发严重。可见,实现高考语文命题“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实在步履维艰。这个问题不解决,高考语文试卷的信度与效度就难以得到保证,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就不能得到正确导引。

一、一般信息加工,再也不能考下去了

先看2019年的一道高考题: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如果说这是一道化学题,大家恐怕不会轻易否定,因为四个选项考查的都是化学知识运用。然而,它偏偏是一道语文阅读题,是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第4题。

再看两道高考题:

◆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如果说这两题都是生物题,大家恐怕也不会轻易否定,因为其题干带的四个题支所考查的内容都是生物知识运用。可实际情况是,前一题是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题,后一题是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生物卷第4题。

为什么如此混淆?问题不在化学题与生物题上,而在语文题上。化学题考查化学知识运用,生物题考查生物知识运用,语文题考查语文知识运用,乃是考试常理。作为语文阅读题不考语文知识运用,而考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遇到化学内容就进行化学信息加工,遇到生物内容就进行生物信息加工,不错可能吗?

有人可能会说: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不就是语言运用吗?非也。这正是命题犯错的一个认知原因。须知,文本内容有两种:一是语文内容,一是非语文内容。语文内容的信息加工无疑是语言运用,考查其信息加工自然属于语文阅读测试范畴;非语文内容的信息加工属于一般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至于其中识字读句等则是最基本的语文信息加工,与高考语文阅读的语言运用截然不同。

两种文本内容决定了两种阅读,一是语文阅读,一是非语文阅读。非语文阅读包括历史阅读、政治阅读、地理阅读、生物阅读以及综合阅读。语文阅读主要是以语文知识运用为支撑条件的阅读,非语文阅读是以其相应的学科知识运用为支撑条件的阅读。而高考语文阅读是以高中毕业生水平的语文知识运用为主要支撑条件的阅读。如果以初中或小学水平的语文知识运用为主要支撑条件,那就是对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歪曲,更不要说以其他知识运用为支撑条件的阅读测试了。因此,高考语文考查非语文内容的信息加工,根本不是语文阅读测试,只能算作非语文阅读测试。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存在比较严重的非语文阅读测试的现象。论说类文本阅读除了三份全国卷的第2题“论证分析题”考查论证知识运用外,其他考题基本都考查一般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也不是语文阅读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呢?做得不错,普遍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即语文知识运用,只是北京卷有两题_考查一般信息加工,应当不在语文阅读测试之列。请看这两题:

20.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21.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肖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先说一下第20题中的语病问题,“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是什么时候?这是个病句,其介词短语应改为“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时”或“在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胡同文化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就能作答,不需要高中水平的语文知识运用来解答。第21题“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不是语文方法,而是哲学方法。命题要求考生借助这种哲学方法迁移到“对周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上去,也不需要高中水平的语文知识运用来帮忙。这两题考查一般内容信息加工,不是语文阅读测试题。

二、语文知识运用,方为语文测试对象

语文阅读测试考什么?诚如本文开篇所说,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即语文知识运用。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以语文知识运用为考查对象的考题也不少,这是“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路途中一段令人欣喜的风景。

1.全国卷论说类文本阅读第2题,主要考查论证方式知识的阅读运用

自2017年三份全国卷论说类文本阅读创设“论证分析题”以来,2019年是第三年设置这类题,其题干仍然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论证分析题”与传统的“内容信息题”不同,只靠对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是不能解題的,还要凭借论证方式知识。

2019年三份全国卷论说类文本阅读的三道“论证分析题”的十二个选项,考查到诸多论证方式的阅读运用。有的是立论逻辑,如全国卷Ⅲ的A项“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是论证角度,如全国卷Ⅱ的B项“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有的是论据作用,全国卷I的C项“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相对多一些,前者有全国卷I的A项“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全国卷Ⅱ的A项“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后者有全国卷Ⅱ的C项“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全国卷Ⅲ的C项“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此类“论证分析题”并不是对论证方式的静态考查,而是动态考查,即把“层次结构”“总分总结构”“对比论证”或“比较论证”等论证方式融入具体的论证分析之中,因而是论证知识运用的考查。遗憾的是,命题仍然不能充分突出论证知识,还不能上升到非得运用论证知识才能答题的境界,而是较多地停留在只靠选项与原文信息核对就能答题的层面上。

2.全国各地文学类文本阅读,普遍考查文学写作知识的阅读运用

提到“语言文字运用”,人们往往只想到写作,即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其实,比写作更为频繁的阅读同样需要“语言文字运用”。没有相应的语文知识运用的支撑,人们是无法进行阅读活动的。2019年全国各地文学类文本阅读普遍考查文学写作知识的阅读运用,下面说说客观选择题与主观简答题中的“人物分析题”“标题分析题”在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1)客观选择题,广泛考查文学写作知识的阅读运用

全国卷I(《理水》)第7题A项“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B项“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问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分别考查表现手法中的艺术讽刺与表达方式中的细节描写。全国卷Ⅱ第7题A项“‘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第16题A项“‘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分别考查结构手法中的“照应”与“线索”。天津卷第16题E项“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全国卷Ⅲ第7题D项“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分别考查引用等修辞手法与语句的表现力。全国卷Ⅲ(《到梨花屯去》)第7題A项“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全国卷I(《理水》)第7题D项“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分别考查特殊的选材手段与寓庄于谐的影射风格。

(2)人物分析题,主要考查小说三要素知识的阅读运用

小说创作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阅读测试要求分析人物是理所当然的。2019年全国各地小说阅读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题有三种类型,一是独立分析人物形象,如江苏卷(《表妹》)第13题“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二是运用其他要素分析人物形象,如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11题“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三是在分析人物形象基础上的拓展,如天津卷第18题“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表面上看,这三题都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实际上从不同角度考查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小说三要素知识的阅读运用。浙江卷第11题体现“故事情节”是“人物形象”发展与形成的历史的知识,天津卷第18题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典型环境”的知识,江苏卷第1 3题则体现“典型环境”决定“人物性格”(即“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决定“故事情节”的知识。

(3)标题分析题,综合考查文学写作知识的阅读运用

对散文与小说标题的分析,2019年是多年来考查比例最大的一年,如全国卷I第9题“《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天津卷第19题“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江苏卷(《表妹》)第14题“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13题“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无论是分析作品总集的标题特征,还是揭示作品本身标题的意蕴与感情;无论是通过比较确定一个更好的标题,还是直接分析作品的标题,都考查文学写作知识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三、语文信息加工,应当走向命题自觉

尽管有考题不明确考查语文知识运用,但如果所选文本内容就是语文内容,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类,考生阅读时其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与一般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不同,属于语文信息加工。其命题无论怎样设置都考查语文内容的信息加工,其考题都可以视为语文阅读测试题。这种语文信息加工的考查,只是命题的一种不自觉现象。

1.全国卷Ⅱ中的《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文本内容是古诗类语文内容

2019年全国卷Ⅱ论述类文本《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论述的经典古诗。第1、第3两题虽然没有明确考查语文知识运用,但杜甫博大、均衡与正常的禀赋使得他创作集大成之成就的内容就涉及语文中的经典古诗内容,由此内容进行的识别、筛选、重组等信息加工活动都是语言运用活动。两题选项所涉及的“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李商隐“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郑板桥“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辛弃疾“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等诗歌创作理论知识,都是语文中的古典诗歌素材。解读其文本及其考题背后的支撑性条件,都是高中学生方能具备的古典诗歌知识及其运用方面的能力,其文本内容信息的考查也就是语文知识运用的考查。

2.江苏卷中的《书家和善书者》,文本内容是书法类语文内容

相比于其他高考语文试卷,2019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变化最大,努力效法全国卷,把原来的两种文本阅读增加到三种文本阅读,把原来的文学作品阅读的考题与赋分都下降到与全国卷相同的状态,即三题十五分。可是论说类文本阅读模仿不到位,《书家和善书者》的阅读测试并没有采用全国卷创制与使用了三年的“论文分析题”,三道题全是传统的“内容信息题”。而且实用类文本阅读改掉了江苏卷常考的“思路结构题”,三道题也都是传统的“内容信息题”。

不过,《书家和善书者》一文的内容是书法类语文内容,其“内容信息题”不是考查一般信息加工,而是考查语文信息加工。第15、第16题是单项选择题,解答这两题只要做好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的核对工作即可。第15题B项“经生体”产生于“好奇立异,自创规则”与原文“点画不失法度,它自成为一种经生体”恰恰相反;第16题C项说苏东坡“意造的书画”与原文“我书意造”多出一个“画”字。然而,如何才能这样核对出来呢?既需要通读原文,又需要依次核对一个个选项内容及其相应的原文内容。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语文信息加工活动。无论通读原文,还是核对选项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都得有语文知识运用作支撑。小至“黄山谷”“米元章”的解码,大至四段文字的思路把握,包括对陌生化语句的理解,没有相应的语言知识作凭借都是难以完成的。第17题是主观简答题,也是传统的“内容信息题”,考生应当依据题目寻找原文内容。而“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是否尽合笔法,能否诸体皆工,是否适宜学习”三方面的答案,同样要进行复杂的语文信息加工方能获得。

这类文本内容就是语文内容的文本,尽管阅读时的信息加工就是语文信息加工,不是一般文本内容的信息加工,其考题也属于语文阅读测试,但毕竟是命题中的不自觉现象,不能较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因此,使其由不自觉走向自觉,明确考查语文知识运用,则是笔者对语文命题“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的一个期盼。

猜你喜欢

分析题信息加工考查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
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信息加工的协同影响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巧用“三法”指导高年级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