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公戏剧目及研究文献的整理与探讨

2019-05-30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公关羽剧目

谢 婷

(运城学院 图书馆,山西 运城 044000)

关公戏是“以描写关羽故事为题材或以关羽为重要人物的戏曲”。[1]关公是中华大地上被尊崇、供奉最广泛的全能神,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边塞高原、海洋之滨都存在着关公崇拜现象。以表现关公出世、结义、征战等经历和死后显灵等情节为主的“关公戏”也成为关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和宣扬关公形象、进行社会教化、传播关公文化的重要途径。

宋元杂剧中已经有关公戏演出,之后的明清传奇、京剧及地方戏中,关公戏不断发展、完善,经历了繁盛辉煌时期,产生了大量经典剧目,名家名角荟萃,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流行文化”。然而随着大众欣赏习惯和娱乐消费趋势的转变,当下关公戏和传统戏曲一样,陷入式微境地,各地舞台上鲜有关公戏剧目上演。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要重视、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2]“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编纂出版系列文化经典。”[3]

关公戏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对其发展情况、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思考,探索其传承与保护路径,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利用身处河东大地,兼具关公故里、蒲剧之乡的文化底蕴和高校图书馆文献丰富的便利条件,在这方面做了些基本工作,为将关公戏发扬光大尽绵薄之力。

一、剧目整理

笔者以北方剧种为主,参考了京剧、蒲剧、秦腔、梆子戏等剧种的剧目汇编文献,遍历各大剧种代表性剧院、剧团的网站,收集了关公戏的剧目信息,经过比对,将剧情相同、相似的剧目合并,以剧目名、剧情简介、剧种及表演者、备注(列出剧目别名、表演特色等)的格式进行著录,形成了关公戏剧目目录。关公戏大致分为两部分:一、关羽为中心角色的戏;二、关羽为配角的戏。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事件为点,将关公戏分为关羽出身及结义、征战生涯、身死及显灵济世四个阶段,第二部分为刘备、张飞、诸葛亮、周仓、关羽后人等为主的戏及后世关公和周仓显灵、关帝庙为背景的戏。第一部分为关公戏的主体,占53.4%,第二部分主要从侧面展示关公的形象、精神及其对后世的福泽庇佑和深远影响。

可以看出,关公戏系统完整,展现了从关公出世到桃园结义、征战一生到身死成神、显灵庇佑的漫长过程;关公戏分布广泛,从京剧及北方梆子戏到南方的粤剧、汉剧、徽剧等都有丰富的关公戏剧目;关公戏内容向上,多数剧目内容展示了关羽忠义、善良、英勇等正面人格,具有良好的道德教化意义。

表1 现存关公戏主要剧目情况

同时也应注意到,关公戏在不同剧种、地域演出中的差异,分析其反映和折射的文化背景、地域因素的不同;关公戏中存在部分宣扬“忠君”、“女人是祸水”、“显灵”等封建糟粕思想,应注意加以分辨、剔除。

二、文献梳理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用题名=“关公戏”OR“关戏”OR“老爷戏”进行检索,结果较少,通过上位词“关公”OR“关羽”OR“关帝”进行检索,再用关公戏主要剧目名进行补充检索,对获取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去重后,得到关公戏相关研究文献214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另有少量会议论文、报纸文献等。将文献信息提取、输入EXCEL中,通过生成数据透视表,统计、制图,获得关公戏研究的时间脉络、文献来源分布及研究机构分布等信息。

1. 关公戏研究的时间脉络

从各年发文量(见图1)来看,社会对关公戏的研究呈基本上升趋势,但关注度整体不高。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度初,年发文量在4篇以下;90年代中后期至2006年,年发文量略有增加(6-10篇);2008年以后,年发文量上升到10篇左右,出现了2008、2015、2016三个研究高峰,年均发文量为14篇。关公戏研究高峰与关公文化热以及国家对戏曲等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关。

图1 “关公戏”研究各年发文量(1957年至今)

2. 关公戏研究的文献来源及机构分布

“关公戏”文献来源分布图(图略)显示,发布关公戏研究成果的主要是中国京剧、中国戏剧、四川戏剧、戏剧报、戏剧之家等戏剧类专业刊物和硕、博士论文等专题研究。研究机构分布图(图略)则显示,山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是关公戏研究的主要机构。

3. 关公戏文献主题分析

关公戏研究文献按照研究主题大致分为文本研究、表演研究、历史和文献考证研究及综合类研究四大类别。其中,文本研究和表演研究占较大比例,综合类研究次之,历史、文献考证类研究最少。文本研究以对关汉卿的《单刀会》和《刘关张双赴西蜀梦》剧本探讨以及对明清时期关戏文本的曲文、角色、人物形象演变等方面的研究为主;表演研究则以对流派与名角、演出描述与点评及特定时期或剧种关戏舞台表演的整体梳理主,主要来源于戏曲爱好者的零散、片段记录,学术性不强,深度不足,且对舞台装扮、道具、脸谱、声腔、出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综合类研究以关戏研究综述,关戏与社会、群体、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关系研究为主。

(1)关公戏文本研究

关公戏文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戏曲剧本、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比对、推理、考证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者主要有杜鹃、刘海燕等。杜鹃[4-11]对关公戏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元明清时期关公戏剧目、演出及演员情况作了总述,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关公戏的宾白、关羽角色、关羽戏曲形象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关公戏中的角色发展演变、剧本流变及艺术特色等。刘海燕[12-14]研究了明、清戏曲中的关羽形象塑造,其博士论文考察了戏曲中关羽形象的多种形态,分析指出关羽人物形象的多种形态、多层次阐释对应于各阶层不同的观赏、接受视角;明代以后,关羽形象中的神格完善,关羽显圣的情节增多;指出清代宫廷大戏《鼎峙春秋》中的关羽形象是“丰富完整的人神统一”,为后来京剧关羽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杜鹃和刘海燕通过较严谨的文献考证和学术思辨,对关公戏相关文本文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此外,关四平[15-16]从文化角度、人物美学角度对元杂剧尤其是《桃园结义》、《单刀会》中的关羽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梁菁菁[17]将元杂剧中的关公戏分为近史实类、传奇类、神怪类,并举例分析了各类杂剧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与结构排场,认为勇武、忠义、关羽崇拜是关公形象塑造的三个主要因素。潘琰佩[18]比较了元、明、清三代的关公戏,明确关羽形象自身发展的过程,并以《鼎峙春秋》中的关羽为研究对象,考察关羽形象演变的原因。

戏曲中关公形象的塑造是关公戏最有特色、最有艺术魅力及研究意义的部分,是关公戏的核心要素。该主题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关注戏曲中关公形象的特点、演变过程及原因,但都认可关公形象的基本特点:忠、义、勇,并注意到了关公形象中人格的逐步丰富,强调了关公形象的塑造、传播与关公崇拜互为影响的因果关系。

(2)关公戏表演研究

关公戏表演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对经典剧目、名角演出的记录、点评,如周桓[19-21]专注于对关公戏舞台表演研究,对李万春及其徒弟的关公戏表演、艺术特色、服装道具改革及其传承进行了探讨,牛绪妹[22]、果维[23-25]研究了“活关公”高盛麟的“老爷戏”,对其表演及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描述与评价,留下了关公戏演出的事实资料。二是对特定时期、剧种关戏演出相关情况的梳理、分析。王政尧[26-27]着眼于清代民间和宫廷“关戏”的盛况,对其剧种、剧目、演员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宫廷“关戏”对民间“关戏”的促进与影响作用以及清末社会局势、民众心理、文化信仰等因素对“关戏”盛行的影响。蓝颖[28]对清代关公戏的道具、装扮进行了研究,指出“关公戏的装扮和道具因演出场所不同而不同。”郭悦[29]对海派京剧中的关公戏进行了梳理,认为它在程式化表演、服装、道具等方面均有革新和突破,取得了较好演出效果。

对关公戏表演研究的时间范围集中在关戏鼎盛的清代,研究文献显示关公戏演出的程式化、艺术性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涉及当前在演剧目的研究极少,说明关公戏演出稀少、关注度不高,也彰显出关公戏保护和传承的紧迫性。

(3)综合类研究

综合类研究是探讨关公戏作为社会现象的形成、演变、意义、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杜鹃对关公戏繁荣的原因探析及整体发展进行思考,分析了教化、关公信仰及正史记载等因素对关公戏繁荣的影响。认为儒家教化是关公戏在明清时期繁盛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关公戏的发展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华云松[30]从关公戏的题材来源、剧目、文本、搬演、审美接受、文体互动、文化意蕴七个角度入手,力图对关公戏作系统的阐释。梁帅[31]探讨了晚清民国“关公戏”在旗人生活圈的盛行情况,并认为这与旗人的尚武情节及入关以来形成的关羽崇拜密切关联。他对清代关公戏的流派、名角、经典剧目进行了梳理考证。

可以看出,综合类研究主要从不同视角探讨关公戏与社会群体、民众教化、精神信仰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具有彰显、提升关公戏社会影响和价值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剧目、文献的梳理发现,关公戏极少作为当下常演剧目,国内目前还没有开展较为全面的关公戏剧目目录及剧本整理工作,对关公戏的研究主要以文本研究和综合研究为主,对剧目和剧本的整理挖掘、版本比对、艺术特色等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且在多视角、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方面有所进展,对舞台表演方面的研究则深度不足。

可见,关公戏作为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已经陷入濒临失传、发展低迷的困境,对其研究也只能从文献、记录中开展。有效地保护、传承关公戏是当务之急。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处环境进行调查罗列、系统分析,得出相应发展战略的一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借鉴SWOT分析法,通过对关公戏当下发展环境的扫描与分析,探索关公戏的保护与传承路径。

分析可知,当下关公戏的保护与传承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点、开展工作。

1. 对关公戏剧目、剧本及表演资料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加工与序化,形成关公戏专题资料库,提供多途径检索、分类浏览与全文下载等功能,既是为关公戏的保护与传承做基础性工作,也为表演学习、文化研究、政府决策等提供完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表2 关公戏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

2. 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关公戏的热度,改变传统观念。关公戏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戏曲艺术瑰宝,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振兴传统文化的文件,各地应积极宣传,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关公戏的社会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崇尚优秀传统艺术、尊重戏曲工作者的氛围。

3. 整合资源,重点开发、培育一批精品关公戏剧目,扩大社会影响力。文化管理部门要出台政策,鼓励各大剧种充分整合剧团间资源,集中力量,编演精品关公戏剧目,作为演出、交流常备剧目,以配合当下各地关公文化热及关公文化节等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演员,又扩大了影响力。

4. 结合现代舞台技术,对关公戏进行创新,探索适合现代观众审美又保留关公戏精神内核和艺术精髓的表演。关公戏是传统戏曲的一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的特色,现代舞台艺术则在传统舞台艺术的基础上,更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关公戏的革新,应在尊重基本剧情、保留其精神内核和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舞台艺术,展现戏曲内容、表现人物形象、感染观众。

5. 以关公戏为媒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交流活动,培育关公戏的后备人才和观众群体。李涛[32]认为,关公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容易拉近关公文化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距离。近年来,全国乃至全球出现了关公文化热,各地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关公文化节,可充分利用这些节庆活动,演出关公戏剧目,或进行国际交流演出,拉近关公戏曲、关公文化与全国乃至世界观众的距离,提高观众对关公戏的感知度、欣赏力,最终达到对关公精神、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可。

猜你喜欢

关公关羽剧目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舞台剧目
关公面前耍大刀
华容道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关公工艺
闲话关羽护嫂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