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地上的“最强大脑”

2019-05-30摄影苗卫钟

河北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标段站房

文 / 李 洋 摄影 / 苗卫钟

担当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房一标段项目重任的几个负责人,都是富有实战经验的八零后。

“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一支刚刚完成了重庆西站建设的队伍,一声令下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战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六个总工程师,一个科技部长,一个工程部长,8个年轻人组成了这个工程的“最强大脑”。风沙早已拂去了他们脸上的稚嫩,为了梦想,他们走到一起。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房一标段工程中,这支团队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工期的基础上,采用多项智能设计理念、智能建造技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BIM等先进技术将雄安高铁站打造成中国铁路客站创新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这是一支骨子里就充满血性的团队,他们来自中铁十二局——前身为铁道兵第二师。这支队伍的历史可追溯到组建于1940年的冀鲁边区回民支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峥嵘岁月中的种种艰难险阻,英勇的铁道兵的光荣传统,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身上。这支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队伍,2018年初竣工的重庆西站倾注了他们太多的汗水与智慧,最大跨度达到26.85米的站房雨棚,是他们攻坚克难的成就;国内尚属首例的清水混凝土工艺,是他们通过半年的时间,历经8轮实验、200多组试块反复摸索得以成功的应用。目前,此项工程已经荣获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10余项令业界瞩目的大奖。

张昆,身材高挑,戴着眼镜,白面书生模样,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房一标段项目的一名总工程师,1987年生人的他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郑河舟,1983年生人,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皮肤黝黑、透过鼻梁上的眼镜闪烁着一双明亮眼睛的他,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房一标段的科技部部长。

对于雄安高铁站,他们满怀热忱,项目部目前正在对智能化钢筋加工厂、智能化工地(工程车辆自动识别、喷淋系统、扬尘监控)、职工创新工作室(清水混凝土实验、混凝土搅拌站信回传,BIM动态管理)等做前期准备工作。

常年在工地上驻场、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的这群年轻人为了事业和理想,确实付出和放弃了太多,尤其是家庭,常常难以兼顾。项目部的党支部书记苗胜国也是一个80后,他对这些感同身受,在他的参与策划下,工地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例如消夏晚会、家书家信、“微心愿”等活动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相信这些活动既能拉近员工与家人的距离,更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恰逢雄安新区两周年的日子,忙碌的工地上,车来车往,这里正在书写新的“雄安质量”。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标段站房
关于柳州市城市公共交通配套工程一期6标段华侨城站至终点站道岔岩土工程勘察的研究
中老铁路国内段站房“颜值”初显 全部11座客运车站装饰装修接近尾声
营改增对公路站房工程造价影响研究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最长标段主体工程完工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最强大脑”哪家强
浅析高速公路招标规模及标段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