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桩复合地基在道路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
2019-05-30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5)
一、工程及地质概况
电站路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经济开发区,是一条南北向的次干路,红线宽30m。其跨越公路渠处(电站路箱涵)地基淤泥层较厚,天然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箱涵结构的设计要求(130kPa),该处地基地质情况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ml):表现为松散的特性,整个施工场地内都有分布,平均厚度为0.60m;
第②层,粉质粘土(Q4al+pl):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整个施工场地内都有分布,最薄处为1.90m,相比之下最厚处达到了2.80m,进一步得知平均厚度为2.40m;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具有高度的软塑性,整个施工区域内都有分布,最薄处为1.50m,相比之下最厚处达到了2.30m,进一步得知平均厚度为1.80m;
图1 地质钻孔柱状图
图2 各土层力学性能参数表
第④层,粉质粘土(Q4al+pl):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整个施工区域内都有分布,最薄处为2.70m,相比之下最厚处达到了3.70m,进一步得知平均厚度为3.13m;
第⑤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可塑,湿,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4.30m,最厚处为6.10m,平均厚度为5.10m;
第⑥层,粉土(Q4al+pl):湿,中密,整个施工区域内都有分布,最薄处为3.80m,相比之下最厚处达到了5.90m,进一步得知平均厚度为4.70m;
第⑦层,粉砂(Q4al+pl):饱和,整个施工区域内都有分布,最薄处为9.60m,相比之下最厚处达到了17.10m,进一步得知平均厚度为12.70m。
二、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图3 路基处理横断面图
场地可供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案有两种:水泥土搅拌桩和素混凝土灌注桩。经过各方面论证比选,建设方决定采用素混凝土灌注桩。
(一)设计指标
1.选用的是素混凝土材料,在此基础上设置为沉管灌注桩,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强度达到C15,桩长以穿透粉砂层50cm控制。灌注桩桩径50cm,间距150cm呈正方形布置,桩顶设25cm厚,100cmX100cm的C30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顶设置50cm砂砾垫层。
2.在砂砾垫层中铺设玻纤土工格栅,对应的技术指标有:断裂强度(kN/m):经向:50、纬向:50;伸长率(≤%):4;网眼尺寸(mmXmm):12.7X12.7;单位面积质量(g/m2):440;弹性模量(GPa):67。
3.工后沉降:小于等于10cm。
(二)设计参数验算
1.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验算
式中: fs—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2.要想得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就必须展开现场荷载试验,此外还需要利用到如下公式:
m—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Ap—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sk—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
Ra—指的是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其获得形式有二,即进行载荷试验,也可按下式计算:
3.沉降验算
根据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以利用如下公式展开沉降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n—地基压缩层所设置的土层数量;
p0—基础底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值(kPa);
Esi—将基础底面作为基准,由此得知其下部第i层所产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以基础底面为基准,其下部的第i层和第i-1层与之形成的间距(m);
αi、αi-1—以基础底面为基准,其下部的第i层和第i-1层所产生的附加应力系数均值。
4.计算结果
Ra:434kN;fspk:140kPa;S:9.3cm。
三、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在施工中的应用
(一)桩位测放
需要使用全站仪设备,在其作用下可以得知放桩群长度方向的轴线值,在此基础上使用测绳进一步得出栏位的具体位置,并做好标记处理。
(二)施工工艺
1.做好素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并将所需要的打桩机运输到指定的施工区域。同时,将桩管放置在桩尖上,并将所得到的预制桩尖与桩位对齐,在桩管自重的影响下,桩尖将会进入土体之中,当达到300mm~500mm后便需要将钢丝绳收紧。
2.优化桩架位置。使用水准仪对桩架垂直度进行校验,以桩长为基准,所产生的误差应控制在该值的±0.5%范围内。
3.展开沉管作业。严格控制好作业速度,以2.5m/min为宜,若施工土层硬度较大,可借助卷扬机组滑轮进行加压处理。
4.分析桩管下沉深度。当桩管下沉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暂停作业,利用吊砣做进一步检验,确保不出现渗水现象。
5.进行浇注混凝土施工。确保桩管内被浇注满,进行5s~10s的振动作业,当达到桩底标高1.5m区域时,应进行多次反插,此时深度以0.3m~0.5m为宜。在拔管过程中,每拔出0.5m~1.0m,均需要暂停5s~10s。
6.对一般土层而言,可采用混凝土预制型及活瓣型。两者对应的施工速度存在差异,前者应介于1.2m/min~1.5m/min,后者相对更小,不可超过1.2m/min。
7.在拔管过程中,应对施工吊砣进行检测,必要时采取补灌施工,避免缩颈现象。
(三)检测要求
为评价桩身质量,施工完毕的桩应当进行抽芯试验,获取抗压强度、坚硬程度等相关参数。在展开抽芯检验时,需要以总桩数为基准,所选取的数量为该值的0.5%,此外任何一个作业点至少应达到3根。基于随机的方式进行抽取,对抽芯检验不合格的桩,应在其附近随机抽取双倍数量的桩进行抽芯检验,以判断是否为个别现象,如仍出现不合格桩,则须查清范围,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1.对承载力进行检验,必须确保桩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其需要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荷载条件,以总桩数为基准,所选取的数量应为该值的0.2%~0.5%。
表1 检测点检测结果统计表
2.当完成成桩且经过28d后,需要采用低应变法及取芯法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所选取的数量至少应达到总量的10%。
(四)检测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12组试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不小于140kPa,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