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画坛才女背后的伯乐
2019-05-29孙玉良
孙玉良
作为中国画坛第一才女,潘玉良与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齐名,但更传奇的是她的曲折身世——本是青楼女子,却遇到了真正懂她惜她的潘赞化,从此开启逆袭之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她正式步入画坛是因为陈独秀,他们也是一对难得的知已。
陈独秀与潘赞化的关系可不一般,他们曾在安庆一起组织“青年励志社”,宣传革命理念。后来,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他们结伴东渡日本,并在日本组织了“青年会”,回国后又在安庆发起“藏书楼演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后,潘赞化应邀在1915年第一卷上发表文章。长期携手并进,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当潘赞化顶着世俗压力为潘玉良赎身并与之结婚时,陈独秀始终表示理解和支持,作为唯一的来宾和证婚人出席了他们的婚礼。婚后,潘赞化夫妇住在上海市渔阳里,那正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地方。
潘赞化为养家糊口而四处奔波,潘玉良则一心一意地做起家庭主妇。当时渔阳里还住了一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洪野,洪野在院里作画时,潘玉良趴在自家窗口就能瞧得清楚,常为画境如痴如醉。后来她索性跟着涂鸦,随心画上几笔,并没太当回事。
陈独秀第一个发现潘玉良的画,并为她的绘画天赋激动不已,于是一边鼓励她,一边积极地怂恿潘赞化送她出去学画。面对他们的犹疑,陈独秀斩钉截铁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早就死去了,如果尽心栽培她,说不定她将来会在艺术方面有些出息呢!”就这样,潘玉良正式拜洪野为师。一段时间过后,她的画技果然突飞猛进,陈独秀又建议她报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她也很争气,一考而过。
陈独秀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拥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时刻关注潘玉良的绘画成就,不时为她写些美术评论文章,或在她的画上题跋。起初,他以探讨的口气在潘玉良的一幅画上题跋道:“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人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日‘新白描,玉良以为然乎?”随着时间推移,潘玉良的画技已入佳境,陈独秀在另一幅画的题跋中不容置疑地推崇道:“余识玉良女士二十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己也。”
陈独秀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后,很快又着手发动美术革命,写实主义作为科学精神在美术方面的表现,成为他倡导美术革命的武器。他常说:“改良国画绝不能忽视洋画的写实精神,画家必须学习写实主義才能充分发挥天赋,从而不落窠臼。”以前潘玉良喜欢听陈独秀讲革命故事,并对革命前景充满向往,如今她的绘画风格恰好符合陈独秀的主张,客观上充当了陈独秀美术革命的旗手。
对于陈独秀的知遇之恩,潘玉良始终感激在心。陈独秀被反动派关押在南京监狱时,已成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潘玉良既愤怒又悲伤,一直利用各种渠道关照他的生活。陈独秀曾以绝食斗争换得亲友探监的机会,潘玉良数次前去抚慰,并绘制《陈独秀肖像》参加自己在国内的最后一次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