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9-05-29褚仲杰
褚仲杰
【摘 要】核心素养体系总体框架的确立,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高考导向转变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导向。本文以“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人教版必修1)的教学设计为例,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思维;生物教学;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1.在概括中渗透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构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特质,是生物学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表现。高中生物的生命观念主要体现为进化观不同于生物学概念,然而二者之间却又形成联系,生命观念是在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对生命现象及其关系、特性等方面的抽象概括或宏观理解。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学生对蛋白质的了解遵循“结构——功能”的认识规律,先从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即氨基酸的结构入手,探究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理解脱水缩合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二肽的形成过程,从中理清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最终理解蛋白质功能多样性。在分析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从中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蛋白质之所以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是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十分复杂。将蛋白质这种复杂的分子细分,它是由分子简单的氨基酸构成的。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渗透并非是简单的概念或结论的植入,而是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视野与深厚的课例设计功底,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与领会也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恰如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功夫在平时。
2.在追問中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构成科学探究的基础。高中生物的理性特征明显,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在解释生命现象或规律时,能够选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为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需要先探究氨基酸的结构:首先,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其次,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最后,再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在学生明确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之后,教师可设疑启思:氨基酸的种类有限,大约有二十来种,然而蛋白质分子的数量却数不胜数,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学生通过思考,深入教材内容,进一步明确:氨基与羧基的结合方式不同,其结合之后的分子结构自然存在差异,也就构成了蛋白质种类的繁多,进而影响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很多情况下,问题不单单是引导思维的红线,还是给学生想象力插上翅膀的神来之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氨基、羧基、肽链等生物学术语较为抽象,教师便设计问题:假设你们就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要形成一种物质应该怎样连接起来呢?学生的想象力瞬间被激活,他们很快就谈论并弄清了不同概念及其联系。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层层追问有助于其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也同样需要在问题的引领下逐渐形成。
3.在联系中注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作为科学的重要特征。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尽量不要给学生呈现出已有的结论或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进行思考与探究,将生物学现象转化为生物学问题,并针对问题能够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观察,或提问,或实验,或交流,从中感知科学探究的魅力。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在学生弄清“楚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之后,教师让几个学生上黑板画出常见的氨基酸的几种结构,其他同学观察,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结构的中心是碳原子,-NH■称之为氨基,-COOH称之为羧基,-H为氢原子,那么与另一个键连接的那个不同基团我们用一个-R基来表示。根据观察,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根据结构通式观察蛋白质的基本元素,理解蛋白质的形成过程:首先由化学元素C,H,O,N,P,S等形成氨基酸,再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经过一定的加工形成蛋白质。因肽链上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不同,其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自然而然,蛋白质的种类也有所差异。这样,学生在明确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之后,对蛋白质的的结构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其实,科学探究并不止步于课堂,生物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科学探究意在让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提问与假设、实验与求证、交流与讨论的学习能力与求知态度。
4.在应用中培养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品格、能力外显的途径,是核心素养的外化形式。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获得,还应当有对社会、对人类、对自身的担当与责任。传统应试导向的生物课堂,学生陷在题海中根本无暇顾及社会,更无法跳出教材去思考生物学现象,其责任意识自然薄弱,而核心素养导向的生物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个人担当,使其学以致用,并以用促学。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蛋白质的空间分子结构,结合实际探讨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运输蛋白质具有运输作用;抗体具有免疫作用。由此可见: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时,为了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不妨链接资料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2003年,安徽阜阳大量婴幼儿食用劣质奶粉后变成“大头娃娃”的社会实践已经过去十多年,但食品安全的问题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些奶粉因脂肪、蛋白质等的含量严重不足,让本该快速生长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甚至停止生长。联系所学内容,你怎么看待这件事?针对部分受到劣质奶粉喂养的婴儿,该如何补救?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探讨,明确:蛋白质的功能(生长、免疫、调节等)众多,长期食用空壳奶粉容易造成婴儿的蛋白质严重匮乏,影响身体发育,甚至危及生命。补救方法:补充蛋白质,如食用蛋白粉、注射球蛋白,吃肉、奶、禽、蛋等。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这种看似与高考的关联不十分密切的社会事件,恰恰是学生思考人类与社会的契机,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与个人担当的关键环节,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并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或范例,重在引发学生主动求知,使其在发现与提问、思考与探究、求证与交流中重新定位人类、自然、自我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现象,揭示生物特性及规律,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洪永清.对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10):4-6
[2]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3(03):71-73
[3]郑秀海.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