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9-05-29李守砚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现状

李守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互联网的深入影响下,各行各业都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政府、医院、高校、企业等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形式,取得了良好的进步。论文主要对“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进行了探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ra of "internet +" has arrived. Under the in-depth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all walks of life are closely linked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mong them, the government, hospital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have made good progress by 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vide innovative servic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net +"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ervices.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现状

【Keywords】 "internet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ervice; 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2-0115-02

1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各行业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作为深化分权、优化服务改革管理的重要任务,“互联网+”将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服務转移到互联网上,老百姓只需点击鼠标即可进行在线事务办理,减少多个部门来回跑的痛苦。

2 “互联网+”中小微企业服务现状

2.1 思维意识难以实现转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工具来分析和挖掘自身的效益点和商业经济价值,从而能够顺应客户的消费需求,打破传统经营的制约和壁垒,以更好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在客户口碑之间的美誉度,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和财富。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仍然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看法,认为互联网时代只是简单地在网络平台注册,然后可以进行网购或者微信服务等,对“互联网+”并没有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对自身企业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多大改变,难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1]。

2.2 缺少人才和人力优势

在新的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优势不再是以过去劳动力成本为核心,大多缺乏精通互联网数据技术并且懂得互联网营销的优秀人才。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要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2.3 产品互联网化程度低

在过去的发展中,很多中小微企业都面临一些发展困难和瓶颈,其中用户黏度不高、采购成本高、消化库存难、产品缺少亮点,不能更好地迎合当下客户的消费需求。加之,一些龙头企业在市场占领的份额较大,导致很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互联网+”则是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发展的导向,摒弃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能够顺应互联网的发展,理解并抓住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3 “互联网+”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效率

推动“互联网+”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社会各项服务事业在线管理,使民众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次办事过程中更加高效便捷,创建无处不在的政府服务网络。通过“互联网+”服务,中小微企业可以全面梳理企业发展各项事务、形成多平台互通的便捷服务,能够实现网上经营、服务等多渠道办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办事和经营效率。

3.2 有利于企业信息更加透明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服务小微金融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服务可以让中小微企业服务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优化小微金融服务;二是电商企业向小微金融领域扩展;三是支付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建立P2P网络借贷和众筹模式参与小微金融。其中,“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高了服务主体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减少了服务的成本与费用,更好地挖掘了中小微企业潜在的金融服务层面,并且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重新的解读和构架[2]。

3.3 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

实施“互联网+”服务,全面实行事务线上办理,有利于实现中小微企业人员的优化配置,避免人员臃肿和人浮于事的人员机制问题。除此之外,中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掌握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作为制定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

4 “互联网+”服务发展前景

4.1 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

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与经营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过去那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经营模式。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始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产品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成为自身企业的品牌广告,利用客户在网上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有效的推送,减少客户选择的时间,提升产品口碑与销量。

4.2 引发中小微企业商业模式变革

互联网可以实现一切事物的连接,而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数据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快速的变革,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能够挖掘出客户深层次的需求,实现客户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与交流。中小微企业的实力与规模,比较适合O2O的商业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客户通过互联网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之后可以在线下实现零距离沟通和体验。互联网时代,通过分析客户数据以及对于一些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能够为客户更为精准地推送相关的服务与产品,实现无人对接,保持线下和线上的行为一致,从而完成消费行为。

4.3 推动中小微企业管理升级

时代背景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始终以数据为发展动力,结合互联网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其次,中小微企业应该健全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分析财务数据的应用能力,做好财务记录与对账,提升企业的健康指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本身中小企业的管理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在调整企业变化的过程中,中小微企业利用这一服务优势,可以将过去单一的服务模式进行灵活调整和转变,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思路,重新构架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组织机构,去中心化,让每位客户和员工都能够以企业为中心,使得原来的发展结构由金字塔式向着扁平式过渡。

4.4 出现大量的互联网技术人才

在未来,“互联网+”服务是集技术、思维、资源于一体的多维度的服务。一是中小企业服务会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发展;二是中小微企业服务将会冲破过去人为主导的局限,实现技术和创新思维的结合;三是在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将会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融合技术资源,把各行业的信息数据以及搜索引擎、社交媒体、需求数据、社交数据和位置数据等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这就需要拥有大量的技术性人才。技术性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只有懂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员工,才是真正懂得产业的人,才是企业里发展的关键人才。

可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服务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连接——升级——重塑”的升级。“连接”是指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会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互通,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信息获取成本的减少;“升级”是指通过系列服务流程的精进和企业产品的再社会化,以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同时O2O的个性化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重塑”是指中小微企业服务在“连接”与“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发展数据共享和整个社会系统内的联动,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随之进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

在未来,随着多维度和多层次“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会催生更多的社会需求,而这些社会需求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服务,使社会服务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从而形成新的智能企業服务系统。

5 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中小微企业充分认识并理解“互联网+”的发展思维与意识,才能够树立用户与平台的发展思维。行业的合作客户都会在互联网留下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要学会挖掘这些数据信息,为企业生产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数据和资料。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是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共赢,而企业则是要以用户为中心,结合考虑用户的喜好来提升产品设计与产品性能,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口碑,实现企业的发展与共赢。

总而言之,“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这要求社会各行业都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升级”,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紧跟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德铭,蔡天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践模式与创新路径——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师,2017(2):195-197.

【2】安璐.“互联网+”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山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正式运行[J].中国集体经济,2018,No.567(19):163-16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现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